今年11月,宁波口岸进出口额达2113.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额为1482.8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额为630.2亿元,同比增长1.4%,单月进口值创年内新高。这些外贸成绩的背后是宁波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的努力。今年,宁波海关聚焦智能集成系统研发,引领带动多业务领域便利化水平提升,推动口岸外贸高质量发展。
智慧食安——质效提升“加速器”
智慧食安平台运行以来,宁波海关进口食品标签审核效率提升20%,累计为企业减少标签设计、标签咨询、食品仓储等费用2000余万元,有效满足进口食品企业的多元化通关需求。据统计,11月,宁波口岸进出口食品47.8亿元,同比增长6.9%。
智慧商检——短重鉴定“显微镜”
“之所以能够及时出证助企追回经济损失,得益于我关积极开展智慧商检重量鉴定系统的开发应用。”宁波海关商检处商品检验二科副科长周聪介绍,“重量鉴定系统整合了分散于各商品种类鉴定程序的计算功能,实现多种重量鉴定计重方式在单一工作平台上的计算,优化石油、煤炭、铁矿石等不同商品种类、鉴定类型(水尺计重、容器计重等)、计算软件的计算标准和方法,整合计算基础数据库并进行及时更新,提高算法集成度,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业务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提升鉴定结果权威性。”
据统计,自智慧商检重量鉴定系统运行以来,宁波海关累计检出数重量短缺63艘次,短重重量3.49万吨,帮助进口企业进行索赔、挽回经济损失2160.27万美元。
智慧关税——规范申报“小灵通”
宁波保税区涌优贸易有限公司是宁波本地头部电商平台的仓储服务商,近日,该公司完成宁波海关智慧海关“码上查”辅助系统试点工作,成功实现全库“商品条码”数字化管理,输入条码即可查询商品对应的库位及库存数量等信息。
“商品条码”作为国际通用的商品标识,在国际消费品流通领域应用广泛,对海关快速识别商品、精细化管理和减负提质增效等具有积极作用。今年,宁波海关积极探索跨境商品条码全周期应用,深入推进跨境电商领域智慧监管,自主研发跨境商品“码上查”辅助系统。该系统以“商品条码”为核心索引,实现对通关申报系统与库存管理系统的数据联通,覆盖“税收风险”“安全准入防控”“虚假交易预警”等共计5类13项海关应用场景,以科技赋能提高监管水平,强化对跨境电商领域“滞、瞒、逃、骗、害”五类风险的防控。
宁波海关关税处副处长王晖晖介绍:“通过‘码上查’系统的‘消费税风险分析’模块,可以实现对指定条码项下商品规格型号申报错误及归类风险的自动提示预警,从而有效防范跨境电商税收风险。”
在降低税收风险的同时,“码上查”系统还为应用企业提供辅助商品规范申报的便利。“往年由于部分跨境电商商品归类疑难或申报不准确,导致的补税与其他费用对公司运营成本和通关时效影响较大。现在应用‘码上查’系统的商品信息辅助查询功能,我们公司的申报效率与准确度都有提高,预计一年可以节约成本10万元以上。”宁波保税区涌优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