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是外向型经济城市,外贸依存度高。2023年,宁波外贸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运用政策牵引与名单对接相结合等方式,引导辖区银行业保险业倾斜信贷资源配置,强化保险保障,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外贸企业的精准扶持力度,取得良好效果。
□梅琳
码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
“目前,这里的吞吐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80%-85%,进出口箱比例大致是1∶7,平均每个码头的空箱加重箱约16万个,是比较良性的状态。”宁波舟山港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35万标箱,居世界第三,与中东欧五港完成集装箱进出口箱量76.9万标箱,同比增长16.5%。
穿透式监管将资源精准投向企业
宁波赛耐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耐比”)主要生产LED驱动器、LED智能控制器,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022年销售值约2亿元。
“中国在全球电源市场占比超80%,我们产品85%直接出口、15%间接出口。”赛耐比执行总经理陈胜介绍,“定制化是我们产品的特点,技术参数要求高,每隔一年半左右就迭代。”
2022年第四季度,赛耐比受外贸市场波动影响,订单出现下滑。
“宁波市各级主管部门为民营企业操碎了心,凡涉及企业需要了解的政策,各部门‘保姆式’不遗余力地全面指导,让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经营管理和销售上。”陈胜感慨道。
让金融活水更解渴,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现代金融监管的新要求。
2022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创新推出“大数据+名单制”模式,将政策属性标签与企业属性标签关联匹配,聚焦重点外贸企业,落实名单制主办行管理、调查研究、信息直连、内外监督等四项机制,由主办行牵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行动。
通过“大数据+名单制”模式,今年上半年,宁波组建外贸金融服务顾问团45个,对接外贸企业3.7万户次,达成合作企业4300余户。
稳链固链补链助企蓄势待发
2022年10月,农行宁波高新区支行了解到赛耐比投建的高效智能LED驱动电源产业化及配套厂房建设项目符合发改委“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入库条件,随即组建专业团队协助企业开展项目入库申报,依据连续7年的A级纳税信用评价资质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投放了7年期长期固定资产贷款6300万元。该笔中长期、低利率的贷款投放,直接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超过600万元。
“今年7月,我们再次享受到‘银税互动’红利9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之前,部分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也得益于连续7年的A级纳税信用评价。”赛耐比财务总监方良的话,既有获得感,更有自豪感。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定制推出“中银智Hui宝典”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从智汇结算等五大领域,“一站式”满足外贸企业“出海”金融需求;为5000余家跨境电商从业企业提供超百亿美元结算服务、超亿美元的融资服务。
宁波银行基于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推出小额、多频的全线上、纯信用“出口微贷”,最高额度200万美元,企业最快10分钟提款到账。截至7月底,已累计审批通过6330笔、金额26.58亿美元,服务客户2431家,投放金额超23亿美元。
“美元不断加息,加重了企业资金成本,我们鼓励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和融资币种,以规避汇率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农行宁波市分行国际金融部总经理王天翼认为,“对国有大行来说,追求效益不是唯一目标,希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全力支持外贸企业。”
多层次风险保障稳外贸促经济
当前,国际地缘冲突多发,部分外贸企业出现“有单不敢接、想接又担心、不接怕错失”的困境。
“我们的产品覆盖欧洲20多个国家,部分国家风险较高,但中国信保很有担当,依然决定为我们承保,为我们规避经营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方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