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笔架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结合村情民情和发展规划,该村决定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打造亮点,扩大影响,培育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为了让村民真正认同,积极参与,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全村开了60多次村民会议,村民在会上建言献策,完善细节,最后共同投票表决。
人居环境整治从房屋改造开始,村干部全程帮忙:谁家需要水泥,谁家需要货车,都会尽快协调解决,不让麻烦过夜。老党员雷泽稳率先参与房屋改造。他说:“村里想让群众都走上富裕路,我是党员,自然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还利用专业技能,给其他4家村民的房子粉刷了外墙。
笔架村还制订了村规民约和积分制度,将遵纪守法、勤劳致富、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等作为评价标准。每个月对积分情况进行公示,到了年底村民们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现在的笔架村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产业兴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安居乐业。
Z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重大事务“三上三下三公开”、日常亭务“问议办评”、应急事项“即事即议”的“三事分议”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营,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票通过!”在Z市某村全体村民代表会议上,关于村里公路改造的方案“议”出了最终结果。2024年年初,村“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民情分析会在收集到该路段改造的议题后,随即组织村干部上门征求意见;紧接着,村里通过召开村民代表民主恳谈会,进一步酝酿完善方案;方案确定后,提交党支部审议,再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运过。“三事分议”法使得村里的大事决议、日常小事等每一个环节村民都能积极参与,矛盾在源头上得到化解。
【推荐3】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A市B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B村的乡村振兴。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近年来,A市不断尝试基层社会治理新方式,探索新路径: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党费示范户为组带的组织体系,并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提高其引领带动发展的能力党员、干部特之以恒,用党的指导思想装头脑,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采用“APP全村通”“线上线下大众座谈会”等基层社会管理新形式,倾听百姓意见、征求百姓建议,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搭建各具特色的基层协商平台,吸纳更多民众参与基层协商,不断提高协商成效,同时打造一系列保障机制链条,让协商有“真”的效果。A市通过这样一条新路径,使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百姓的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整体利益,中国实行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国家机构组织法和其他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并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补充和修改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材料二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对实践的被动回应、事后总结和局部反应,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进行主动谋划、前瞻规范和全面推进。真正的良法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障之法。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2024年9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正式施行,推动慈善事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一些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部分国家机关存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处理流程不规范,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问题;一些不法经营者随意倒卖和泄露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之类事件也时有发生,民众反响强烈。
2021年11月1日,作为首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律明确规定了不能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识别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等,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信惠处理者的合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法律“安全锁”,但有了良法后,更重要的在于落实。从严惩治违法行为,全方位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为重要。
【推荐2】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剧烈冲击着人类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法防控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和“动态清零”政策,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防疫“躺平”的直接后果是疫情不断反复,民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面临巨大危险。
地方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相继出台决定、修改法规,发挥监督职能,为战疫注入法治力量。
现行法律在防控疫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短板和不足,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当前防疫经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新修订。
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也迎来了第四个“宪法宣传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深入宣传宪法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
天津某区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公安局民警利用宣传车播放“一盔一举”交通安全宣传片,现场讲解骑乘摩托车、电动车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带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遵守交通法规,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杜绝交通违法行为。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