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走在街上,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比奶茶店还要密集。
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好像表示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药店真的像表面看起来那样暴利吗?他们又是靠什么赚钱的呢。
药店“遍地开花”背后的推手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出门在外,想找个药店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可不是你的错觉,数据说话:截至2023年5月,全国已经有超过64万家药店,妥妥地超过了新茶饮门店的数量。
更夸张的是,2022年全国的药店一共卖了5421亿元,比全球奶茶市场2900亿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这药店怎么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噌噌地往外冒呢?
说白了,还是有利可图。
咱们国家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老人家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对药品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而药店开在小区门口,买药方便,对老年人来说再友好不过了。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了,保温杯里泡枸杞已经不流行了,各种保健品、维生素才是他们的心头好。保健品市场火爆,药店自然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满。
说到底药店生意之所以这么火爆,还是抓住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健康,多花点钱也值得。
药店赚钱的“生意经”
药店说白了也是开门做生意,那赚钱的路子肯定少不了,那么他们的利润哪里来呢?
除了卖药,药店现在也开始“与时俱进”,搞起了多元化经营。比如,卖点保健品,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保健品的利润也是很大。
更“高端”一点的药店,还会提供一些健康医疗服务,甚至还有医美项目。
不过要说最赚钱的,还得是药品销售。除了赚取差价,药店还有其他“生财之道”。
比如某些制药公司,就会给药剂师回扣,鼓励他们多卖,卖的越好,回扣就越多,有的能拿到十几个百分点的回扣。这就好比你买东西,商家还给你返现,你说划算不划算?
还有一些药店,会和医生“合作”,医生给病人开药的时候,会特意叮嘱病人去指定的药店买药。当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好处费”,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说,别看药店门面不大,他们赚的可不少呢。
药店也玩“潜规则”
除了这些,一些药店还会使用一些“小伎俩”。大家去药店买药,有没有发现,有些药摆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店员也一个劲儿地给你推荐?
没错,这些药十有八九都是利润高的。他们才不管你需不需要,反正先忽悠你买了再说。
还有同样是治感冒的药,品牌五花八门,价格也差不少。这时候,有些店员就会使出“花式推荐”的招数,拼命给你推荐那些利润高的小品牌,至于疗效,那就不好说了。
更过分的是,有些黑心药店,为了减少损失,竟然把快过期的药拿出来卖。你想想要是买到这种药,不仅浪费钱,还可能耽误病情。
所以去药店买药,可千万别光听店员忽悠,一定要擦亮眼睛。
要看清楚药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别买到过期货。
要多对比不同品牌的价格和疗效,别被店员的花言巧语给忽悠了。
如果遇到店员过度推销,或者感觉不对劲,那就赶紧换一家药店。
买药可不是买白菜,关系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马虎不得。
网络也在影响卖药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兴起,就连买药,也开始流行网购了。
打开手机,各种医药APP,琳琅满目,价格还比药店便宜不少,配送也快,动动手指,药品就能送到家门口,谁还愿意顶着大太阳出门去药店排队呢?
这可让传统药店慌了神。以前信息不透明,药品价格高低全凭药店说了算,现在好了,网购平台价格公开透明,一对比,谁贵谁便宜一目了然,这药店再想“闷声发大财”可就难喽。
不过国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医保局也出手了。他们推出了一个“即送价”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把网络平台上那些“当天达”“小时达”的药品价格,作为线下药店的参考价。
要是线下药店的价格比线上贵太多,那就得好好查一查,看看是不是在搞猫腻。
这政策一出,不少药店都开始调整策略了。以前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得想办法转型了。
有些脑子活络的药店,开始琢磨着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培训店员,让他们更专业地为顾客解答用药问题,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还有的药店,开始增加服务项目,比如,提供免费测血压、血糖的服务,甚至搞起了中医理疗、养生保健,吸引顾客上门。
当然也有不少药店选择“另谋出路”,开始卖起了医疗器械,甚至化妆品、日用品,反正只要能赚钱,啥都卖。
但是说到底,药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还得靠“货真价实”。药品质量得有保障,价格得合理,服务得跟上,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才能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
结语:
只是互联网时代,药店的日子或许会变得不好过。想要活下去,就得不断学习新东西,改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别再想着“躺赚”了,踏踏实实做生意,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