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29项、调整206项商品的备注,国内居民“购物车”更多元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又称为正面清单,是指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施正面清单管理,非清单内商品不得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入境销售。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自2016年出台以来先后经过多次调整,商品税目数量不断增加,类别逐渐丰富,国内居民消费“购物车”在调整中扩容提质,有力促进了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2016年清单发布的1240项商品中,涵盖了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儿童玩具、生鲜、保健品等国内热销商品;2018年增加了健身器材等商品,清单税目数达到1321个;2019年新增了冷冻水产品、酒类、电器等商品,清单税目数达到1413个。
此次调整,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2019年版)》基础上,增加了滑雪用具、家用洗碟机、高尔夫球用具、番茄汁等29项近年来消费需求旺盛的商品,涉及食品、家用电器、运动用品等多类别,清单商品数达到1476个。
扩容提质,对接消费升级
——既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有利于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健康发展
清单为何频频调整?多位专家认为,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清单扩容的重要因素。
姜照表示,新版清单进一步扩大进口类别、丰富商品内容,鼓励外国企业在中国销售优质进口商品,适应了中国消费者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体现了中国跨境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世界共享中国市场的特点。“当前,消费者‘买全球’、追求品质生活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催生的大量消费需求有力推动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扩容。”姜照说。
在北京拥有一家自主繁育猫舍的阿乔表示,新版清单实施后,自家常用的某国外品牌猫砂在电商平台也有了一定的折扣力度。“我家猫砂用量大,以往囤货都需要与代理厂商直接谈价格,在电商平台直购,价格比较贵,且官方代理店一直没有入驻平台。”阿乔说,“前几天我看见平台有了这个牌子的官方旗舰店,折扣力度不小,对猫砂需求量小的散客也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
此外,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构成清单调整的环境因素。
在传统贸易方式持续受到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新业态因其独有的非接触式交货、线上交易、交易链条短等优势,成为不少进出口企业对冲疫情影响、实现转型升级的优先选项。作为外贸发展新业态,跨境电商还发挥了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的重要作用。
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跨境电商综试区达到132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跨境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表明市场需求强劲,原本海外旅游产生的消费需求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跨境消费实现。其较高增速也显示出新业态新模式的高效便捷,表明中国消费者对中高端商品的需求在快速增加。
此次商品清单的调整不仅顺应了商品消费开放趋势,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有利于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健康发展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进一步扩大运营规模。
强监管,跨境电商未来可期
——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跨境电商平稳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清单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做好进口监督管理成为重要课题。
姜照建议,今后应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中的应用,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同时要注意物流全链条的疫情防控,尤其是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测监管。加强对仓储设施、商品外包装等的消毒处理,定期对物流一线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筛查。”
加强监管,是为了跨境电商贸易发展得更稳更好。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专家普遍认为,中国跨境电商良好的发展势头将会持续,未来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这些政策从不同层面为推动跨境电商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建平表示,预计跨境电商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平稳发展态势不会改变。“未来进口商品的品类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提升进口电商的购买便利性、完善进口电商商品的售后服务,消费者将拥有更多选择。”张建平说。(记者孔德晨)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