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广东“禁塑”新政实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4个省份相继发布了当地的“禁塑令”。记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各地新政也着重提出加快推广可替代产品和模式的应用。
记者走访发现,伴随新政实施,国内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价格已出现上扬,有原材料生产商的产品供不应求。不过,在批发市场端,成本高、储存难等缺点较为突出,使得各经销商对可降解塑料反响平平。
广东“禁塑”第二天,批发市场反响平平
早上9点,广州市南泰百货食品批发中心忙碌的一天开始了。这里集中了十余家塑料袋的经销大户,它们大多面向商超企业等客户。商户刘斯正忙着将数十种大小、厚薄、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样品摆放到店铺门口,记者以采购的名义咨询是否出售可降解塑料袋。“暂时没做这个业务,已经很久没人来问这类塑料袋了。”刘斯头也不抬,继续摆弄手里的常规塑料袋样品。
记者走访该批发中心8家经销商发现,市场对广东施行“禁塑”新政的反响平平。不止是刘斯的店铺,其他的店铺也均未售卖可降解塑料袋现货。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广东施行“禁塑”新政之前,国内其他省份陆续升级“限塑令”的消息早已在店铺主中流传开。不过,就经销商的角度而言,他们并不看好可降解塑料袋的市场空间。
可降解塑料袋在批发市场并不多见
“一方面,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太贵。以我在佛山南海区工厂的拿货价,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两三倍,平均每个达三毛钱以上,发货到商场、医院等消费场所,价格又翻一番,消费者会不会买账?另一方面,可降解塑料袋的材质不稳定,保质期不长,产品运输、存储的便利性不佳,成本也会提高。”刘斯告诉记者,因为这些原因,经销商对可降解塑料袋的反响并不热烈,目前市场内仍以销售普通塑料袋为主。
广东于9月1日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对此,刘斯笑言:这不是还有三个月吗,暂时能用几个月算几个月咯。
站在风口上的PLA,产能有限价格飞涨
广东升级“限塑令”不是突如其来的。早在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并在其中突出“禁塑”的目标。此后,全国各省陆续出台实施办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4个省份发布了当地的“禁塑令”。
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价格出现飞涨
政策推动需求量上涨,用于环保塑料制品的可降解原材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聚乳酸(PLA)是生物基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材料,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PLA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据其工作人员透露,“根据不同型号目前每吨价格约为3万至4万元,今年已经涨了50%。每年的产能有限,现在下单无法提供现货,要排队等到今年底开辟新生产线时才能供货”。
“可降解”火了,企业也在做出改变
也有企业将目光重新投到环保产业领域。广州新镀越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涂料、喷膜产品,其总经理林长浩告诉记者,环保产业的发展是政策环境带来的大趋势,去年,公司开辟了可降解原材料业务线,“目前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工厂,现正在着力洽谈客户”。
大浪淘沙,涛声依旧。记者在走访前述企业中同时了解到,这些加入到可降解塑料生产、销售链条中的参与者,也注意到目前可降解塑料成本高、存储难等痛点。蔡佳君向记者表示,“原材料的可降解性质和储存运输之间本就是一个矛盾关系,其影响因素很多,条件不同,降解的速度也各有不同。我们成立了专项技术研究小组,正在针对性地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