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李先生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打算通过跨境电商海淘购买日用品,却被告知,自己2万元额度已经用光。但李先生自己根本没买那么多的东西。查询后才发现,个人额度早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商家用完。而在新的一年,他的额度还在继续被消耗。
李先生记得在购物付款后第二天,客服人员告知他,2017年度的个人跨境电子商务额度已经用完。李先生回忆自己整个2017年度购买的海淘商品肯定没有超过两万元。
一探究竟:查询明细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
从2016年4月8号起,我国正式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政策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是人民币2万元。额度内的交易,关税为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全额征税。
消费者身份信息被用于海关清关
李先生发现,有人还通过几家大型电商平台使用了他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了清关,在联络海关、警方进行登记之后,李先生发现,今年还有人继续用他的名义进行清关。
李先生:联系了海关,说让我去找警方报警。警方那边做了笔录,但警方的回复是,他们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在2018年的1月份,我又进行了一个查询,发现1月3号左右又有一家电商平台进行了冒用我身份信息进口商品。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自己也有一笔被冒用的跨境电商购物,平台信息显示,有人使用了记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和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在广州一家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几百元的奶粉,记者随后联络了该电商平台,工作人员黄先生表示,他们没办法核实身份证是不是由本人使用的。
海淘身份信息验证方式
电商:提供身份证号码和姓名。
记者:不用原图吗?
电商:不需要原图,海关那边判断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证号没问题。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海淘购物避税进货
电商平台:它是一个商铺,见到我们的货物非常便宜,他的额度已经买完了,就用别人的额度去买,在我们这里注册了好几个账号,我问他怎么找到别人身份证信息的?他就说网上找的。
身份信息泄露谁该负责?
海关工作人员:我们之前也有收到其他消费者跟我们反映过这种事情,一般就是您的个人信息被盗用了,有可能在某个地方被泄露了,所以有人冒用您的名义去进行通关,额度涉及比较大,而且是比较频繁的话,建议您跟公安部门报案处理,因为海关这边是没办法去判断说是否是您本人操作。
有消费者还向海关反映,会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空包裹。包裹确实用他的名字,而且也会发快递到他那里,但收到的却是空盒,但是没办法知道买到的到底是什么,寄到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