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叠加洪涝,市民菜篮子有点“沉”,记者凌晨探访三大批发市场发现:
图为:本地叶菜上市,但价格较高
图为:高温使蔬菜流通成本更高
楚天金报讯□文/本报记者戴辉魏宁菲实习生彭晨图/本报记者严斯林
苋菜一斤3元、竹叶菜一斤3.5元、上海青每斤3元……去年此时,这是零售市场菜价,但如今,这成了批发环节的菜价。昨日,楚天金报记者走访白沙洲、四季美、皇经堂等三家大型菜市场,探访江城蔬菜流通全程。
记者发现,连日的高温天气加上此前的洪涝灾害,使得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也让市民的菜篮子最近有点“沉”。
现场
从田间到市场损耗数量翻倍
昨日凌晨4时,记者来到黄陂红莲村,随菜农钱胜强收购田间地头的蔬菜,他共收购苋菜500斤,棵棵菜水灵,还带着露珠。从黄陂红莲村收购完,运苋菜到四季美农贸城来卖,已是天亮。
钱胜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叶菜的新鲜,避免因高温天气带来的损耗,他们都是抢在夜里收菜,一大早就骑着三轮车送往市场销售,光路上耗时就要一个多小时。对于目前收菜的价格,钱胜强表示还不错,但是苋菜最高也不会超过2元一斤。
保鲜
用井水、冰块给蔬菜降温
在四季美农贸城的郊菜交易区,记者看到刚到的新鲜苋菜吸引到不少前来采购的菜贩,但是3元一斤的批发价让菜贩们大呼买不起。“从四季美这样的一级批发市场进货回去,再转到虹桥、皇经堂、关山这样的二级批发市场销售,一斤苋菜大概赚个5角钱。”从事二级批发的张德洪告诉记者。“批发价3元一斤,市场上也就卖个4元一斤,你看叶菜都是水头,水直流的,扣除运输、损耗等,有的时候还赚不到钱。”在盘龙城一菜市场卖菜的刘树明,随手拿了一把苋菜抖了抖叶子上的水。
蔬菜批发商谭平山介绍,不少叶菜都是先用井水浸泡降温,效果跟打了冰一样的,有的则盖上棉毡或者编织袋,还要撒上一些碎冰块来保鲜。
在白沙洲蔬菜批发市场,一辆挂着赣G牌照的货车正在等着装菜。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平时早上5点出车提前至4点出车,采购完一整车蔬菜约为15吨,赶在下午驱车回九江的二级市场进行分销,路上会用棉被为蔬菜保温保鲜,单程290公里路大约耗费3个小时,仅油费就要600余元。如果用泡沫盒加冰瓶保鲜,成本会更高。
调查
本地菜数量减少高温致成本增加
记者了解到,武汉各大批发市场加大了外菜调运力度。武汉市农委市场处处长胡体良表示,武汉市已启动新一轮包菜、冬瓜、土豆、白萝卜1元限价菜销售,平抑菜价,预计月底武汉快生菜会大量上市,加上云南、山东等地的叶菜也大量来汉,价格会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