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完整社区吗?在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颁布的全国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中,上海市黄浦区淡水路社区、徐汇区乐山社区、长宁区江苏路社区、静安区临汾路380弄社区、浦东新区三林苑社区五个社区成功入选。
如今,上海完整社区试点建设进展如何?是否还存在亟待补齐的短板?入选社区又有何好经验、好做法?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黄浦区淡水路社区:聚焦全龄友好街区更具“浓情”
完整社区试点范围:马当路-建国东路-重庆南路-金陵西路
淡水路社区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这也意味着在建设完整社区上,不能推倒重来,也不能大拆大建,在改造上更类似“螺蛳壳里做道场”。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聚焦全龄友好、完善公共服务、街区业态升级等多维度来打造完整社区。
——淮海中路街道新天地办综合科副科长邱唯一
公共服务完善聚焦“一老一小”
淡水路复兴中路处的开放式绿地内设座椅、人行步道,诠释街区绿色获得感
“我年纪大了,购物走得太远实在不便,外卖、网上购物也不太懂,希望能在小区附近保留一些超市,方便日常生活。”“淡水路上有一堵围墙很破烂,建议改造一下。”......为了在改造过程中更好地听取居民想法,黄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和淮海中路街道共同发起“我为淡水路街区发展献一计”活动,上线随申办App、在淡水路南北段放置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收获近百条意见和建议。
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街区治理委员会联合区域化单位复兴SOHO探索沿线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
由原淮海绿化市容办公场所改造而成的淡水路党群服务站,内设多个公共空间
针对居民区活动点“小而散”的痛点,一个由原淮海绿化市容办公场所改造而成的淡水路党群服务站,内设党建活动、公益咖啡、亲子画室、街区议事厅等公共空间。不仅打造硬件设施,还常常会举办一些快闪集市、“老字号”集市等丰富活动。
淡水路党群服务站内设亲子画室等公共空间
多元主体参与也是淡水路完整社区建设的亮点。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街区治理委员会引入熊爪咖啡、玛利画社、社邻家等新成员、新主理人入驻党群服务站,撬动更多社会化资金投入社区服务、运行和发展,还联合区域化单位复兴SOHO探索沿线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成开放式绿地并增设座椅、人行步道,诠释街区绿色获得感。
街巷小店改造重燃城市“烟火气”
“原来的46街坊是非常破败的,墙面斑驳、管线裸露、道面破损,这三家小店的内部环境也是脏、乱、差。”邱唯一说,不过,三家小店都是在这里经营了20年至30年的,居民们每天都会来完成一些日需采购,对小店的感情很深厚。
居民们保留三家小店的意愿很强烈,然而在改造时碰上了一个难题。46街坊公共部位的改造可以动用财政资金,小店内部的改造资金从何而来?这些小店都是小本经营。然而内部环境不改造的话,外面修得再漂亮也只会显得格格不入。
淮海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老人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推动项目落地,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街区治理委员会先是动员三家小店加入商铺联盟,并依托商铺联盟做通老板思想工作,随后在新就业新业态群体联盟中发起公益项目认领,引入了新业态领域的青年设计师对小店的结构、装修和动线进行了整体规划,最后形成了“由政府牵线,爱心企业出一部分、老板自己再出一部分”的合作模式,推动小店改造。
水果店店主郑明亮告诉记者,改造前店内环境昏暗、地面也有些脏,有些顾客不愿意走进去,都是在门口喊一声要什么水果,让老板拿出来。去年8月份改造后,街道联系爱心企业帮他们装修了墙面和地板,他们自己重新弄了货架和门。如今,水果店内敞亮了许多,顾客也更愿意自己进来挑。
公益改造计划把蔬菜店老板娘女儿的画融进了店铺装饰,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此外,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街区治理委员会还联合辖区单位小红书为小店引流。在小红书“小美说”活动中,他们的街巷小店改造官找到蔬菜店老板,提出公益改造计划,将老板娘女儿的画融进了装饰,推出了“一人食套餐”,给每一种菜备注名字,增设“宠物小角落”,门口添置“小美说”的镜子涂鸦墙,增加蔬菜店颜值的同时,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这种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模式,也为小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通过“街巷小店”改造,由政府牵线、企业捐赠、商家承担的模式推动家门口特色小店“微更新”,推行《城市运行管理最小治理主体“门责制”自律规约》二十条,引导商家共建共治街区。同时,借力小红书品牌效益,推动小红书“马路生活节”诗歌刷街、“发光小马路”等主题活动在淡水路落地,为升腾的小店烟火气精准“添柴”。
建设淡水路完整社区以来,邱唯一最大的感受就是:曾经,淡水路给人的印象是淡淡的。如今,伴随完整社区建设,淡水路社区,从提出的可以“很浓”,变成了真的很“浓情”。
徐汇区乐山社区:小区焕然一新生活便利舒适
完整社区试点范围:宜山北路、广元西路-虹桥路-番禺路-淮海西路、华山路
家门口,有性价比高的社区食堂;走几步,就有休闲锻炼的场地;“小修小补”,步行5分钟内就搞定......多年以前,我都不敢想象乐山可以变得这么好。人家说,转角遇到爱,我们是转角遇到“小而美”,有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徐汇区乐山六七村居民谢素兰
“三旧”变“三新”小区面貌“脱胎换骨”
谢阿姨口中的乐山社区位于上海市徐家汇街道,房屋多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很多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都不足4平方米,硬件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杂乱、公共空间局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十分突出。
近几年,社区通过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结合“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再提升工作(老旧住房换新颜、老旧小区穿新衣、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将远近闻名的“脏乱差”之地建成如今的宜居之地,使得乐山真正“脱胎换骨”。
小区加装了电梯,“悬空”老人下楼难题解决了;地下管网重铺了,雨雪天走路不湿鞋了;路面拓宽了,停车堵车问题没有了;垃圾厢房变智能了,蝇虫满地、臭气扑鼻的场景消失了;“蛛网密布”的架空线入地了,小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建了多个“乐来晒”晾晒场,方便居民晾晒衣服,私搭乱建的钢架铁线也拆除了......在乐山六七村,整洁的主干道路一侧规划着整整齐齐的停车位,记者很难想象“脏乱差”曾经是这里的代名词。
徐家汇街道乐山六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佩凤告诉记者,小区环境的提升改变,更是带来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随地吐痰、乱遛狗、抽烟、赤膊等陋习已经很少见了。居民们乐意将小区当作自家的“客厅”爱惜。
全新的乐山绿地融合了户外健身、社区舞台等众多景观与功能
建设完整社区,是为了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在乐山六七村的不远处,乐山绿地的改造也一直被居民津津乐道。早年间,乐山绿地是封闭式的,里面虽然有成片的绿化,但常有居民在里面摆台子,搓麻将、打牌。久而久之,绿化带里还有人随地大小便、丢香烟头。在这样的绿地走一回,有居民打趣称“鞋子上都黏嗒嗒,鞋底都要塌开来”。
“乐山绿地之前也做过一次改造,但居民并不满意。”唐佩凤说,此次改造前,区绿化部门、设计团队多次来征询过居民意见。“希望不要围墙,全部开放。”“想要健身设施。”“想要儿童乐园。”“想要在里面跑步锻炼。”“想要坐下来晒太阳。”......
全新的乐山绿地打开了围墙,融合了阅读空间、儿童游乐、户外健身、社区舞台等众多景观与功能
如今,全新的乐山绿地不仅老少咸宜,打开围墙,还兼具传统功能与现代科技。融合了阅读空间、儿童游乐、户外健身、社区舞台等众多景观与功能,满足了居民对开放空间中绿色、生态、健康与文化艺术的多元需求。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乐山绿地一直很热闹。“老早勿想进去,现在全想进去。”谢素兰说。
宜居宜乐居民家门口的“宝藏小站”变多了
最短的耗时、便利的服务、舒适的体验,这是完整社区建设的真谛。采访时,当记者问一位居民:“这边生活方便吗?菜场、医院远吗?”不少居民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说道:“吃饭有社区食堂,菜品丰富,价格也亲民。”“买菜也方便,还有平价菜摊位。”“看病就医,去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就在我们家门口,常常有活动开展,办理业务也快,还能免费缝缝补补!”
乐山市集变身为集社区食堂、新型菜市场于一体的高品质商业集市
乐山市集一楼的社区食堂饭菜可口实惠,每日保证40个菜品
乐山市集二楼的菜场的环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令人相当舒心
位于乐山路的众乐山市集,原来是一个管理混乱、业态混杂的菜市场,二楼还有网吧和宾馆。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将二楼空间收回,并将菜场扩建升级成集社区食堂、新型菜市场于一体的高品质商业集市。如今,众乐山市集环境面貌大幅提升,还引进了早餐店、面包店、小吃店等连锁品牌。一楼的社区食堂饭菜可口实惠,每日保证40个菜品。二楼则是菜场,记者看到,菜场的环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令人相当舒心。通过不同柱子的颜色,还划分出“蔬菜类”“半成品”“肉类”“干货类”等不同区域,一目了然。
走出市集,过条小马路,就来到了乐山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入口处配备了“一网通办”智能自助服务一体机,就医记录册更换、个人信息查询与打印等业务均可实时办理,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无差别“窗口式”服务。
乐山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理发、磨刀、修鞋、换拉链、修伞、修钟表、配钥匙等服务
再往里走,则是一处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修鞋、换拉链、修伞、修钟表、配钥匙等便民服务的场地。人称“乐山老王”的王亚农是乐山党群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这些便民服务都是根据居民的“需求清单”,去挖掘社区里的能人、达人。“这些摊位是免租金的,所以我们要求他们在价格上要亲民,约为市场价的60%。”如今,这些上海闹市区难觅踪迹的生活技能在党群服务中心焕发新生,使中心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宝藏小站”。
乐山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理发服务
据了解,乐山党群服务中心日常联系8个居民区党总支、33个基层支部、1100余名党员,面向2.1万多位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党群中心的志愿者团队有25人,志愿服务项目16个,成为乐山片区居民家门口的“公共客厅”和“生活集市”。
长宁区江苏路社区:市井烟火与时尚潮流相融
完整社区试点范围:江苏路-愚园路-安西路-长宁路
江苏路社区地处中心城区,包括岐山居委会、长新居委会、愚三居委会(部分),区域内老弄堂遍布,老式花园洋房、新式里弄较多。社区通过修形态、建业态、构生态、塑神态,在城市更新与功能创新上同步发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江苏路街道社会工作办主任宋晓洁
凝聚多元化业态融合文化与生活
“愚园公共市集”既保留了“烟火气”,也充满文艺气息的“诗和远方”
“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我们将商业区和居民区进行有效地融合,呈现出一个共生、共享的空间,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直观地、可视化地感受街区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宋晓洁说,愚园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社区自治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造期间,街道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发起了很多微更新计划,邀请居民以在地者或者参访者的身份对更新计划“指手画脚”。
在“故事商店”里,人们在这里可以写下自己对愚园路改造的想法
其中,愚园路上的“故事商店”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故事商店”里,人们在这里可以写下自己对愚园路改造的想法,也可以感受这条街区、这个城市的变迁过程。比如,某一天,“故事商店”收集到了几张这样的卡片——“近期遛狗的人多了,创邑门口的大草坪上宠物粪便也多了,给愚园路的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真糟心。”“呼吁大家文明养宠,文明遛宠,共同守护我们的愚园路。”
“愚园公共市集”的更新改造中保留了鞋匠铺、裁缝铺、修锁铺等便民服务
如何既保留让老百姓满意的“烟火气”,又有充满文艺气息的“诗和远方”?在愚园路1088弄“愚园公共市集”的更新改造中,就进行了尝试。一楼保留了鞋匠铺、裁缝铺、修锁铺等便民服务,二楼则是街道和刘海粟美术馆共同打造的一个艺术空间——粟上海美术馆,让居民在家门口吃喝玩乐的同时,能体验社区美育的艺术熏陶。
不过,这条网红弄堂也曾经发生过商户与居民的矛盾冲突。宋晓洁说,曾经某网红活动因顾客太多引发占路、噪声扰民问题,引起居民不满。为此,由弄管会牵头,集合物业、民警、居民、居委会,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如何治理,让网红弄堂不扰民。“最终,由弄管头牵头,跟商户形成商户联盟,发布弄堂管理公约。此外,为了促进商户和居民的关系,会不定期在公共区域举办一些活动,如纳凉晚会、中秋晚会等。”
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社区居民“幸福圈”
近年来,江苏路街道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大力推进精品小区改造、历保建筑修缮等项目。在对上海首个成片式风貌建筑群——岐山村进行设施改造上,江苏路街道共完成172个卫生设施试点更新,改善了486户试点居民居住环境。同时,对岐山村主弄堂内15栋优秀历史建筑外立面进行修复,重现了90多年前诞生时的风貌。
生活在岐山村的居民范阿姨欣喜地表示:“如厕难题解决了,房子也恢复了往日模样,而且不花一分钱。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岐山村中,还打造了一处生境花园,有繁茂的花草、流水异石,该生境花园因为松鼠众多,还特意在步道旁放置松鼠“藏宝盒”,墙壁上印有松鼠主题的“迷宫地图”。像岐山村“松鼠乐园”这样的生境花园,在整个江苏路完整社区中,还有两处——西园大厦“观鸟花园”、万村社区“昆虫百草园”,不仅是居民们家门口的赏绿休闲好去处,也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以前买东西要走远路,现在下个楼就能在小区里买到了。理发店、洗衣房、文明实践站各类服务应有尽有,不出小区就能办成很多事,太方便了!”居住于江苏路街道长新小区的王阿姨正在小区慈善超市买菜,笑容满满。
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中,居民家门口的服务也日趋多样。长新美好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涵盖4大功能区域。在“和美便利店”,除了有慈善超市,还有便民小站、理发和维修等服务;在“和美会客厅”,智能书屋、智能洗衣等服务高效便捷,满足不同居民需求;“和美联勤站”集中居民区党总支、居民委员会、警务室、综治工作室等,实现了社区力量合署办公;“和美党群家”则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大代表联系点、邻里议事厅、妇女儿童之家,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什么是完整社区?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明确了完整居住社区的6个目标,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及社区管理机制健全。每个目标包含相应的建设内容,共计20项。
“完整社区是一个‘新名词’,但完整社区的建设内容不是‘新事物’。”一位参与完整社区申报的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和其他一般社区相比,完整社区的建设标准更加量化和细化。比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要求社区必须有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一个老年服务站、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而每个建设内容都有对应的建设要求。
一个老年服务站的建设要求是,与社区综合服务站统筹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居家日间生活辅助照料、餐饮、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居住社区,可以建设1个建筑面积不小于35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康复、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中提到,建设完整社区,就是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构,保障居民在步行范围内具有完整的设施环境、完备的生活服务、完善的管理机制,满足居住社区生活的基本需求。所以,完整社区在申报上,并不是简单挑选几个优秀小区或者几个街道做拼盘,而是根据建设指南的要求,划定一个相对成熟条件的区域,来进行试点建设。
为何这五个社区能入选?
下一步如何推进?
为扎实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民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房管局、市商务委、市卫健委、市体育局等建立专题统筹推进机制,整合有关资源、资金和力量,将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旧区改造和旧住房更新、养老托育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联动衔接,并结合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等行动,以问题导向,针对性地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重塑社区形态,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持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