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起,湖南省执行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材料和输注泵等九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其中,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采购周期为2年,平均降价幅度高达74%。这一举措意味着骨科四大种类即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方面疾病手术所需耗材全部进入集采,基本涵盖了所有骨科手术耗材。
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7月1日当天为一名患者进行了肩袖修复手术,术中用到此次进入集采的PEEK带线锚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也在当天为一名12岁的患者实行了膝关节半月板缝合手术,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得以在湖南平稳落地。
二、自费数额大幅降低
在如今户外活动、健身运动盛行的时代,因运动受伤需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而此次集采使得这类手术患者的自费数额大大降低。
以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为例,集采前手术所需的带袢钢板每块需9千多元,进入集采后只需约两千元,再进行医保报销,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对于患者张花来说,她因运动失误需接受韧带重建和半月板缝合手术。集采前,此类手术所需的耗材价格昂贵,而集采后,带袢钢板从9100元/块降至2200元/块,半月板缝合器则从3500元/个降至1700元/个,为她节省了近1.8万元的费用。
三、推动运动医学精准发展
此次集采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进一步推动了运动医学朝着更精准、更高质的方向发展。
过去,由于对运动损伤的认知不足以及耗材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对手术治疗望而却步,导致病情延误。而集采的实施,不仅降低了耗材价格,还提高了大众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
同时,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纳入国家集采后,对全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过去,运动医学学科边界不够清晰,可用、普惠的耗材少且依赖进口,价格不菲且选择空间狭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集采的推动,运动医学学科有了更清晰、更迅速的发展,促使企业生产出创新优质的产品,推动行业往更优质的方向迈进。
四、上海骨科创伤类耗材集采启动
2024年7月24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上海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三)》,明确了采购品种、采购需求量、拟中选规则等信息。此次集采产品的具体分组及最高有效申报价均有详细规定,首年采购需求总量为78175个。
五、骨科集采的市场影响
骨科创伤是骨科市场国产替代率最高的领域,创伤类耗材已经历了多次大型联盟集采价格洗礼。对比近年集采情况,骨科创伤类在降价影响范围持续扩大的同时,产品降幅正趋于温和,给企业的让利空间适度加大。
此前,江苏、北京等地针对骨科创伤类耗材单独进行过集采。去年9月,覆盖28省的两大联盟共同完成骨科创伤类集采续约,设置最高中选价,且中选规则也较以往更为宽松,最终中标价格也有所提升。此次上海集采,设置的最高中选价较28省联盟集采又有提高,让利企业的趋势已逐步清晰。
随着第四批国采于7月完成在全国各省份落地,骨科领域已基本实现集采全覆盖。这对于骨科行业而言,降价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被消化,新的市场周期或将到来。
从企业的财报来看,集采落地后,春立医疗的脊柱类产品和运动医学类产品增长迅猛,威高的关节领域也已开始回暖,大博医疗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外资方面,强生、史赛克、捷迈邦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同时,骨科领域各类收并购、拆分重组频出,新的竞争暗流汹涌。依托本土优势,国内品牌在集采后放量空间扩容,目前已逐渐显示在营收报表中。此外,降价潮加速了国产骨科的出海进程,同外资巨头间的较量将更为直接。
六、集采的未来展望
骨科耗材集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在保障患者利益、推动行业发展和维护市场稳定之间找到平衡。未来,集采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
对于企业来说,应积极应对集采带来的挑战,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骨科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要合理使用集采中选的耗材,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新耗材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技能。
对于患者来说,集采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但在享受低价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增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和保护意识,预防骨科疾病的发生。
总之,骨科耗材集采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集采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推动骨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七、结语
骨科耗材集采是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既为患者带来了实惠,减轻了医疗负担,又推动了医疗行业的优化和升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进步,让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优质,为人们的健康福祉提供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