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feed第一章水产发展和研究概况Chapter1TheRecentAdvanceofAquaticAnimal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掌握营养和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了解水产动物营养发展的历史、水产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及饲料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第一节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内容和目的第二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现状第三节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四节水产饲料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节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内容和目的一、营养和营养物质的概念二、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内容三、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目的一、营养和营养物质的概念营养物质:指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营养:营养是指动物摄取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代谢的全过程,是一系列体内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二、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
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的研究对象是鱼、虾、蟹、鳖和两栖类等,所有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均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产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情况;各种营养素对水产动物营养作用;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病因和防治措施;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时对各种营养素的最适需求量等。(二)研究内容:二、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内容三、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目的
目的是在学术上通过动物机体的生长和体内的化学变化来认识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机能、营养生化变化和需求,阐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在生产应用上力求用最少的饲料消耗,饲养出量多质优的动物产品,为提高养殖生产水平服务。返回第二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现状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作用三、水产养殖的科技进步四、水产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1、捕捞业先于养殖业,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开始捕捞鱼类、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称渔猎;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2、最早的池塘养鲤始于3100年以前的殷末周初,到2200年前的汉代则非常盛行;公元1276年开始养殖观赏鱼类(宋代);1536年(明代)开始河道养鱼;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3、海水养殖始于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开始主要养殖牡蛎、贝类,1289年开始养殖;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
(一)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疾病是威胁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危害有四大特点:
1、粉碎:通过对饲料物理形态的改变,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
2、调质:在湿和热的作用下,饲料中的淀粉得到糊化,蛋白质变性,物料软化,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了消化吸收率。
3、膨化:一方面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变性,显著改善了鱼对饲料的消化作用,另一方面膨化饲料在水体中的保型性好,24小时不散,可减少饲料在投喂过程中的饲料损失量。
(二)开发新型饲料代替鱼粉(三)新型高效环保产品的开发(四)高新技术的运用(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现代化三、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一)水产饲料产量持续发展
预计水产养殖业今后以5-10%的速度持速发展,水产饲料产量也将以同样速度持续增加。(二)开发新型饲料代替鱼粉1、情况的紧迫性:2005年需求量缺口50万吨左右;2、对水产动物的重要性3、部分代替的可能性:(1)优质单细胞蛋白——酵母(2)藻类(在国外有产品出售,英国的刚毛藻可以代替鱼粉50%)(三)新型高效环保产品的开发1、饲料产品的优点突出2、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小3、对水产动物有较强的保健功能4、对环境污染相对减少(四)高新技术的运用1、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开发蛋白含量高、利用率高、有毒有害物质没有或含量低的新型饲料原料;2、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对水产动物没有副作用、无残留和抗药性的抗病防病剂;3、生物活性制剂4、诱食剂5、肉质改进剂6、活性营养物质的稳定化处理(包膜、脂化、盐化、螯合物和配位化合物)。(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现代化1、活性物质保证的最大化2、提高营养物质消化最大化3、对消化道有害作用最小化第二章水生动物消化道
结构和消化生理Chapter2Anatomyandphysiologyofdigestivetract第二章水产动物消化道结构
和消化生理一、水生动物消化道结构特点
二、水生动物消化特点鱼类牙齿的特点鱼类食管的特点鱼类胃的特点有胃鱼和无胃鱼肠道长度和形状的差异消化道面积和体重的关系鱼类消化道绒毛的特点有胃鱼的胃和消化道的结构组成一、水生动物消化道的结构特点鱼类有无牙齿由其食性决定,肉食性鱼类有牙齿草食性鱼类也有牙齿一般杂食性鱼类没有牙齿几种鱼的牙齿结构(一)鱼类牙齿的特点鲈的口腔齿几种鲨鱼的齿几种鱼类的牙齿结构鲤科鱼类的咽齿
大多数的鱼类的食管很短,从外表上很难同胃、肠相区别,只有从管径、内表面的形状、括约肌、瓣膜以及胰脏导管等的部位来区分.食管内壁具有黏膜褶,以增强扩张能力.食管壁的黏膜层有丰富的沾液分泌细胞,能分泌沾液以辅助食物吞咽;有的鱼还具有味蕾,少数鱼的食管还能分泌消化酶,特别是无胃鱼。(二)鱼类食管的特点无胃鱼的种类:主要包括鲤鱼、鲫鱼有胃鱼通常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大口鲶、乌鱼、鲑鱼、虹鳟、鳗鱼(三)鱼类胃的特点鲤鱼胃的特点前部,在小肠的膨大部分有胆管的入口小肠的中部前端,有类似中胃的功能前端功能小肠的中部后端,有类似中胃的功能后端功能肠的后端有大肠的功能
(1)在鲤鱼研究发现:在水温分别为90C和26.50C时消化道中食糜的排出速度为6%/小时、33%/小时。排空速度与水温的关系为:㏑v=-3.683+0.0968T(T为水温);
第一节动物与饲料96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而要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一、动植物的代谢特点
(一)动物代谢特点
97
相互制约100一、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二、概略养分分析的化学组成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101
动植物体内已发现90多种元素,含量最多的为C、H、O、N四种,在植物中占95%左右,在动物体内约占91%。一、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
(一)元素组成
102非矿物元素4种:C、H、O、N;矿物元素16种:常量元素7种:Ca、P、K、Na、S、Cl、Mg;微量元素9种:Fe、Cu、Mn、Zn、Se、I、
Co、F、Mo。必需化学元素:20种,其中:103(二)化合物组成1、水2、碳水化合物3、脂肪4、蛋白质5、维生素104水无嗅无味,是一种结构不对称而具有偶极离子的极性分子,化学反应活性较差。由H、O组成,是动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1、水105含C、H、O,H:O=2:1(1)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再被水解成更小的糖单位.根据所含C原子数目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最重要的是己糖。2、碳水化合物106赤藓糖三糖
四糖
107五糖108六糖109葡萄糖:广泛分布于生物界,游离存在于水草与植物汁液、蜂蜜、血液等中,同时也是许多糖苷、寡糖和多糖的组成成分。甜度为蔗糖的3/4;果糖:主要存在于成熟水果和蜂蜜中,是最甜的糖;半乳糖:是乳糖、蜜二糖、棉子糖、琼胶、粘质和半纤维素的组成成分。果糖重要己糖包括:110
寡糖是少数单糖(2-10个)的缩合产物,低聚糖通常是指20个以下的单糖的缩合产物。重要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2)寡糖111
由麦芽糖酶水解形成葡萄糖。甜度为蔗糖的1/4麦芽糖:112蔗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113乳糖:主要存在于乳中,由半乳糖苷酶水解形成D-葡萄糖和D-半乳糖,甜度为蔗糖的1/6。114(3)多糖
水解产生葡萄糖。117纤维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自然界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占植物界C含量的50%以上。棉花含量90%以上。
半纤维素:异质多糖,由多缩戊糖和多缩己糖组
成。性质介于淀粉和纤维素之间。118
B1、B2、B6、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胆碱、VC。5、维生素125(一)概略养分分析(二)饲料和水生动物体的化学组成二、概略养分分析的化学组成126饲料: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一)概略养分分析127
凡是经过动物的消化、吸收,然后经过代谢在体内参与体成分的组成或参与体内代谢调控的化学实体称为营养物质或养分。养分128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的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Proximate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图3-2)
129图3-2概略养分分析方法
动植物
水分干物质无机物有机物含氮化合物非含氮化合物乙醚浸出物碳水化合物A.温度B.燃烧C.是否含氮D.化学性质130(二)饲料和水生动物体的化学组成1、水分2、粗灰分3、粗脂肪4、粗蛋白质5、粗纤维6、无氮浸出物131
(1)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其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水分含量越多的饲料,干物质含量越少,营养浓度越低,相对而言,营养价值也越低。(2)同一种饲料植物,收割期不同,部位不同,水分含量也不一样。幼嫩时含水较多,成熟后水分含量减少;枝叶中水分较多,茎杆中水分较少。青绿多汁饲料和各类鲜糟渣饲料中水分含量较多,谷物籽实和糠麸类饲料中水分含量较少。水分含量多不利于饲料的贮存和运输,一般保存饲料的水分以不高于14%为宜。1、水分(Water)132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
: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饲料干物质=100%-水分%
总
水133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泥沙。2、粗灰分(Ash)134
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Nitrogen,缩写NPN)两部分。NPN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常规饲料分析测定粗蛋白质,是用凯氏定氮法测出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后,用N×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样品含N(g)
×6.25
粗蛋白质(%)=
×100%
饲料样品重(g)
水细胞内容物
水
灰分灰分灰分
粗蛋白粗蛋白粗蛋白
粗脂肪粗脂肪粗脂肪
NFE无N浸出物(NFE)NFE半纤维素细胞壁
NDF纤维素
ADF
粗纤维木质素
ADL
饲料组成常规分析体系VanSoest分析体系图3-4不同分析方案比较140A、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B、常规饲料分析不能直接分析饲料中无氮浸出物含量,而是通过计算求得: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六)无氮浸出物(NFE)141第三节动植物体营养组成的特点一、动物体营养组成的特点二、植物体内化学组成特点三、植物体和水生动物体组成成分比较142一、动物体营养组成的特点(一)水分1、含水量在动物发育开始高,随着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水分含量逐步降低。在胚胎高达90%以上,成年动物一般在50-60%左右。2、不同的器官水分含量不一样:
体液>肌肉组织>脂肪组织>骨骼和牙齿143
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
1、蛋白质:随年龄的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这种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差异加大,尤其在肉脂型动物变化尤其大,无脂固型动物中,蛋白质含量较稳定(鲜体在20%左右,干体在80%左右)。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和糖元的形式存在于动物体中,含量很低,在1%以下。(二)有机化合物144(三)无机物主要是多种矿物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含磷、钙的化合物,含量在70-80%.其他的无机物相当一部分主要是参与酶的组成部分;2、动物体内灰分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体况也有影响:动物体越瘦,矿物质含量越高。145二、植物体内化学组成特点(一)水分:植物体水分含量受到植物生长期的影响,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老熟逐渐减少。(二)蛋白和脂肪:蛋白和脂肪含量在不同种类植物间变异系数大。油料作物蛋白和脂肪含量都高于禾本科植物。同一油料作物蛋白和脂肪含量高低决定于生长期的环境,其颗粒越饱满,蛋白和脂肪含量肯定较高。(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中不同部分含量差异较大。一般,籽实和块根块茎无氮浸出物的含量高,茎秆中粗纤维含量高。146(一)元素比较(表3-4)(二)化学组成比较(三)化合物含量比较三、植物体和水生动物体组成成
分比较
147表3-4动植物体化学元素比较148
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
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鱼体代谢活动通过产热量来反映。代谢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鱼体的大小,而对年龄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陆生动物则刚好与水生动物相反。
Q=APK
A为基础代谢值,通常A=0.4J/g,主要受水温的影响K=0.75~0.85(根据体重不同可能超过0.85~0.90)(一)不同类型水生动物适宜的水温(二)水温与代谢的关系二、代谢与水温的关系(一)不同类型水产动物的
适宜水温A、冷水性水生动物120C~160CB、温水性水生动物200C~300CC、热水性水生动物250C~350C(二)水温与代谢的关系
1、水温升高,耗氧量增加。
2、在最佳水温时,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可以保证最佳的代谢状态。
2、水生动物在代谢过程中对氧的依赖程度远高于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对摄入体内的氧利用率高达80%,而哺乳动物则仅为24-34%;
3、每种水生动物耐低溶氧能力不同
A.两栖类水生动物>肉食性水生动物
B.冷水性水生动物>温水性和热水性水生动物
4、在缺氧状况,引起水声动物强烈的应激,尿液中Na+、K+、Mg2+、Cl-、PO42-等离子排出量增加,体表分泌物增加并脱落;
5、水中溶氧不能过高否则会对水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四、水中盐度对水产动物代谢的影响1、盐度对淡水和海水鱼代谢的影响均很小;
2、虹鳟在不同盐度的淡水中代谢不一样。表4-2虹鳟在不同盐度情况下的氧消耗水温(0C)0.75%1.5%3.0%554-17660-24770-2691594-352109-443127-476(一)活动增加,代谢强度加强(二)鱼类生活方式五、活动与代谢的关系(一)活动增加,代谢强度加强种类速度(cm/s)溶解氧(mg/kg.h)鲤鱼2010080500鲑鱼076707301、水生动物处于剧烈运动状态,对水中溶氧的需要量提高;2、不同种类水生动物处于剧烈运动状态,对水中溶氧的需要量差异较大。表4-3水生动物活动与代谢的关系
鱼类独自生活代谢降低,而群体生活由于易受到其它水生动物活动的影响,代谢增加。(二)鱼类生活方式六、摄饵量与代谢的关系1、摄饵和消化都可以增加氧的消耗
(1)虹鳟增加15~40%(Albrecht,1974)
(2)鲤鱼增加50%2、摄饵增加氧消耗增加可能与体增热有关,而尤其与蛋白能有关系。七、饥饿与代谢的关系1、饥饿对代谢的影响与水温关系很大。低温下饥饿对代谢的影响很小,在正常水温则有一定的影响;2、饥饿可以直接引起代谢下降;3、饥饿可以影响内脏器官的代谢,尤其是对肝脏代谢的影响(AA代谢);4、饥饿通过引起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下降,引起贫血;5、饥饿引起红肌糖原、白肌糖原、总蛋白量下降;6、饥饿引起RNA/DNA合成不足,而RNA/DNA是蛋白合成能力的敏感标识。一、状态系数二、生长速度表示方法三、影响生长的外部因素第二节水产动物的生长(一)状态系数表示方法(二)状态系数的意义状态系数=100P/L3
P0—始重(g)
**鲤鱼:㏑SGR=㏑[13.8(-0.3474+0.1053T)]-0.325㏑p
(T-水温p-初始体重)(Jensen,1985)2、不同类型水生动物最佳生长的环境温度
**冷水性:13-16℃**温水性:24-26℃**热水性:27-30℃四、溶氧1、水中溶氧对水生动物生长的影响程度仅次于水温的影响;2、水中适宜的溶氧量(1)水中溶氧不足会直接危及到水生动物的生命;(2)水中溶氧充足可以增加水生动物的抗应激反应的能力。3、水中溶氧量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营养的过程离不开化学反应,所有营养物质的代谢,特别是能量代谢均需要氧的参与。4、不同水生动物最佳生长的溶氧量
**判定标准:至少达到饱和值的60%以上生长最佳
**虹鳟:6~7mg/L**鲤鱼:4~5mg/L**鲢、鳙:6mg/L五、光照
**幼鲑鱼在光照中的生长速度高于在黑暗中的生长速度(Eisler,1957)**幼虹鳟在白天的生长速度比晚上的生长速度高13-17%六、盐度
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水中盐度对其生长均有严重影响。高盐度会影响水生动物的代谢。盐度(‰)SGR(%)饵料系数01.191.2981.341.15201.371.14表4-4盐度对虹鳟生长性能的影响七、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影响生长的可能原因饲养密度是决定养殖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密度(尾/m3)投饵率(%)增重(g/尾)饵料系数2002.052671.454002.091861.596002.291641.76表4-5养殖密度对鲤鱼生产性能八、水质有机质含量pH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数量水源充足与否Chapter5ProteinNutritionofAquaticAnimal第五章鱼类蛋白质营养178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作用及特点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三节蛋白质的需要第四节水生动物的氨基酸营养第五节评定水生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第五章、鱼类蛋白质营养179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及特点一、蛋白质的组成二、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及特点180一、蛋白质的组成1、组成元素:
C:50~55%H:6.0~8.0%O:19~24%N:14~19%S:0~4%
N平均含量为16%,这是概略养分分析法CP含量计算的理论依据。
CP=蛋白质含N量÷16%=蛋白质含N量×6.2518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主要由20种氨基酸组成。
有胃鱼在胃和小肠,而无胃鱼则主要在小肠;2、原因:
(1)在有胃鱼的胃和小肠中已监测出消化蛋白的酶类;(2)鲤鱼的胰腺、小肠粘膜的提取物具有蛋白酶活性,其活性最高的部位是小肠后1/3,而活性最高的酶是胰蛋白酶,活性最低的酶是寡肽酶和二肽酶。185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186三、消化酶活力受到年龄大小的影响187年龄(天)碱性蛋白酶活力(ug/g)8421721922266**在孵化出来的几天内,分泌蛋白酶的组织没有发育完全,酶活力较低。表5-1幼鲤小肠蛋白消化酶活力188重量胃蛋白酶活力肠蛋白酶活力3.946115.3632011.9824915.676758810010017287939807962表5-2虹鳟蛋白酶活力与体重的关系189四、消化的主要产物及吸收位置1、主要产物:氨基酸2、吸收位置:鲤鱼的氨基酸65%是在小肠的前1/2吸收。190五、蛋白质的消化率(一)主要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率(表5-3~5-6)(二)影响水生动物蛋白质消化率的主要因素(三)满足测定结果有意义的条件(一)主要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率192表5-3虹鳟蛋白质的消化率(体重10-155g,Cha等,1979)原料名称消化率(%)原料名称消化率(%)酪蛋白
92-97水解羽毛粉
62牛肝
92-97豆粕
68-87白鱼粉
76-92棉粕
75鱼粉
68-79次粉
95血粉
40干酵母
88蚕蛹
81-89193表5-4斑点叉尾鮰蛋白质消化率(Wilson,1985)原料消化率(%)原料消化率(%)鱼粉70-86小麦88-92肉粉61-68棉粕76-83家禽下脚料65豆粕72-79血粉23-47花生粕74-86玉米蛋白粉80-92米皮73-78玉米96-97194表5-5鲤鱼对饲料中蛋白消化率
(Ogino等,1973)原料消化率(%)酪蛋白99白鱼粉95干蛋黄95胶原蛋白97玉米蛋白91豆粕96小麦胚97195表5-6草鱼的饲料中蛋白消化率(Law,1986)原料消化率(%)鱼粉91豆粕96玉米粉51洗米糠71青干草粉73-76196(二)影响水产动物蛋白质消化率的主要因素1、个体大小2、水温3、蛋白质的摄入量4、淀粉含量5、非淀粉多糖6、加工调质1971、个体大小198表5-7不同体重大小对蛋白的消化率(Kitamikado,1964)体重(g)表观蛋白消化率(%)酪蛋白白鱼粉冻牛肝冻鱼5.6734082826.47669
-
-11.89482919419.1958292931992、水温200表5-8水温对鲤鱼内源粪氮EFN、鳃氮和尿氮的影响水温(0C)EFN(mg/100g.d)EN(mg/100g.d)203.37.2223.67.6243.98.0264.38.4274.48.6Y1=5.42×10-2+0.16X1(r=0.9999p<0.005)Y2=3.19+0.20X2(r=0.9999P<0.005)**由于水温的增高,代谢强度增大,消化道上皮细胞的脱落和消化酶液,从体内分泌到消化道的含氮物质(EFN)和氨基酸的脱落(EN)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2013、蛋白质的摄入量202表5-9N摄入量对鲤鱼对白鱼粉中蛋白消化的影响(Ogino,1973)N摄入量(mg/100g.d)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5087961009196150929620093962034、淀粉含量204表5-10马铃薯淀粉对20g虹鳟蛋白消化的影响(Kitamitado,1964)饵料组成(%)饵料CP含量(%)CP表观消化率(%)白鱼粉淀粉90
10
63.6
8180
20
56.5
8260
40
42.3
7840
60
28.2
742055、非淀粉多糖的影响(1)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增加消化道的黏度,减少消化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消化率。
(2)不溶性非淀粉多糖:
**作为细胞壁将营养物质包被起来,减少酶作用的底物浓度从而降低消化率**增加食糜在消化道中的排空速度。2066、加工调质粉碎粒度对蛋白质的消化的影响度非常大。因为:(1)水生动物通过牙和肠道的物理性消化能力很弱。(2)使植物的细胞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可以间接提高底物浓度,从而提高其消化率。207(三)满足测定结果有意义的条件1、对每一个测定的数据,一定要讲究其测定条件;2、同一种饵料在同一水生动物,不同条件下其消化率有较大的差异;3、要搞清楚定性的影响因素。208六、含氮物质在体内分解产物209表5-11鳗鱼氮代谢产物(Engin,2001)代谢物含量NH3-N(mg/kg.d)
1079Urea-N(mg/kg.d)
603TotalN
1681NH3-N/N(%)
78.93Urea-N/N(%)
21.07210第三节蛋白质的需要量一、确定水生动物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二、蛋白质的需要量三、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主要因素211一、确定水产动物饲料蛋白质
最适需要量的方法蛋白质浓度梯度法:
采用不同梯度蛋白质含量的试验饲料来饲养鱼类,测定各试验组鱼类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确定蛋白质的需要量。212二、蛋白质的需要量213表5-12不同水产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量动物需要量(%)鲑鱼40虹鳟40-45鳗鱼44.5草鱼41-43鲤鱼31-38斑点叉尾鮰32-36罗非鱼30-35214三、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主要因素(一)年龄和大小(二)食性(三)水温环境215(一)年龄和大小216表5-13不同年龄和大小的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水花鱼苗成鱼鲑鱼45-50
35斑点叉尾鮰
氨基酸代谢与N平衡223(一)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脱氨蛋白质氨气、尿素、尿酸等不含氮部分CO2、H2O+能量糖、脂肪氧化分解氨基转换新的氨基酸合成组织蛋白、酶转化脱羧胺类氨基酸含氮部分224(二)氮平衡氮平衡:指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B=I-(F+U)B…………氮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的氮量U…………尿中的氮量式中:氮的总平衡:B=0正氮平衡:B>0,表现为体重增加负氮平衡:B<0,表现为鱼体消瘦注:225二、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确定方法(一)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种类的确定方法(二)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226(一)确定必需氨基酸的方法1、确定必需氨基酸的常用方法2、目前水生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2271、确定必需氨基酸的常用方法(1)生长实验(2)同位素标记实验228(1)生长实验对照组试验组研究氨基酸﹣+观测指标:缺乏症观察增重(SGR)饵料系数判定依据:有显著差异,主要以增重和饵料系数为主表5-16生产实验的设计229(2)同位素标记实验
1)原理:鱼类是否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氨基酸。
2)方法:
给试验鱼注射14C标记的葡萄糖,分离组织蛋白并测定其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氨基酸是鱼体以自身已具备的物质合成的,不是必要的食物成分,因此是非必需氨基酸;不具放射性的氨基酸不是在鱼体中合成,而是直接从食物中得到的,为必需氨基酸。2302、目前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
(1)生长试验:斑点叉尾鮰、鲑鱼、鲤鱼、鳗鱼、虹鳟、罗非鱼、鳖(2)同位素方法:虾、鲽、鲈鱼231(二)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2、必需氨基酸的种类232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1)必需氨基酸(EAA):指水生动物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其需要量,必须从饵料中供给,如果缺乏会严重的降低生产性能,出现缺乏症。添加后生产性能得以部分恢复,缺乏症有所缓解,我们就称这些氨基酸为某水生动物的必需氨基酸。(2)非必需氨基酸:指水生动物体内能利用其他物质合成足量的AA,不从饵料中供给,也不会出现缺乏症。2332、必需氨基酸的种类234表5-17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AA种类缩写结构式备注赖氨酸Lys罗氏沼虾可以足够合成以满足需要组氨酸His精氨酸Arg缬氨酸Val色氨酸Trp235表5-17水产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续)AA种类缩写结构式备注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天门冬氨酸ASP
只是小龙虾的必需氨基酸236三研究氨基酸需要量的方法(一)生长试验法:
1、原理:当氨基酸没有满足需要量时,血清中的氨基酸水平维持在最低值,满足需要量以后,血清中的氨基酸大幅度增加,且随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