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哺乳母猪舍温度升高,易引发哺乳母猪热应激。高温环境下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泌乳量、繁殖性能下降,肠道健康也受到不利影响,肠道屏障受损。目前对于哺乳母猪热应激的调控措施主要有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方与饲喂方式、提供充足清凉的饮水、根据生产情况适时断乳,以及合理利用中草药等。为保障哺乳母猪的健康生产,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哺乳母猪舍的不同类型及猪场的成本预算,去选择最契合的一种或几种措施。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哺乳母猪带来的影响及调控措施,以期为高温季节选择适宜的调控措施,降低热应激对哺乳母猪带来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繁殖猪群包括种公猪、繁殖母猪、后备猪,其中繁殖母猪根据不同的阶段可分为空怀配种阶段、妊娠阶段和分娩哺乳阶段,哺乳母猪是中间不可或缺的一环,提供商品后代或后备猪,为后续生长育肥奠定基础,实现养猪业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之哺乳母猪对高温的调节能力较差,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群体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给养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务之急是探寻缓解因热应激引起哺乳母猪生产性能降低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探讨热应激给哺乳母猪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调控措施。
1热应激及其危害
2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的影响
2.1热应激对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2.2热应激对哺乳母猪泌乳性能的影响
2.3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4热应激对哺乳母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在炎热的环境中,动物的肠道蠕动会变缓,以减少更多的热量产生,胃肠道中消化酶分泌量减少并且活性也会有所下降。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过高会使哺乳母猪回肠中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分别降低30%和24%,同时发现空肠食糜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热应激会影响泌乳母猪的肠道吸收功能,主要表现在会改变机体营养物质选择性偏好,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偏好吸收糖类物质而非蛋白质,究其根本在于热应激条件下,空肠钠—糖共转运载体1表达的提高,而氨基酸转运载体表达显著降低,因此,在热应激下,机体对葡萄糖转运能力升高并伴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对蛋白质的吸收能力降低。热应激还会破坏哺乳母猪的肠道屏障功能,通过显著增加哺乳母猪肠道中的肥大细胞数目来释放更多的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等物质增强肠道的通透性,影响肠道机械屏障;通过破坏哺乳母猪肠道腺体使肠道保护性的黏液分泌减少而影响肠道的化学屏障功能;通过降低哺乳母猪肠道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破坏肠道微生物屏障;热应激造成的肠道屏障损伤产生的内毒素或病原菌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从而影响肠道免疫屏障。
3热应激的调控措施
3.1改善饲养环境
3.1.1水帘降温
许多研究总结了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其中哺乳母猪适宜温度为15~20℃,高温临界值为27℃。正常在水帘负压通风下,猪舍环境温度能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维持在20℃左右,明显低于高温临界值温度,但哺乳舍因仔猪的缘故,需要进行两个气候分区,一个较冷的用于母猪,以确保母猪的福利和热中性,另一个较温暖的气候区用于仔猪,在同一猪舍很难实现。在生产上应该更加严谨地对硬件设施设备进行改善。风机数量及水帘面积完成相应的科学配套,同时水帘应间歇性供水,水帘湿润即可,防水幕要定期维护。
3.1.2空调降温
部分智能化猪场会在种公猪舍和哺乳母猪舍内安装空调,不仅能在夏季做好有效降温,还能合理地控制温度,从技术上看,是最好的一种猪舍降温措施,它的缺点在于安装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要普及空调降温的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与许多降低成本的方式相结合,如安装节能环保空调,减少该板块的人力成本等。
3.1.3绿化与遮阳
大部分规模化猪场都会对内部及周围进行绿化。一方面,绿化能够改善并美化环境、净化场内空气;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季,绿化可以起到遮阳作用,阻挡太阳辐射直射地面墙面,起到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因此,绿化成为猪场防暑降温的手段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规划场区绿化,多种草木,但种植的树木应偏向矮小型,高大的树木会影响猪场的自然通风,还易吸引鸟类和昆虫,给猪场防疫带来不利影响。
3.2调整饲料配方与饲喂方式
针对高温环境下哺乳母猪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的问题,需要调整日粮配方,选择适口性好、新鲜优质的原料配合日粮,提高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的浓度,使哺乳母猪在采食量降低的情况下,营养需要仍能得到满足。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饲粮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含量,适当添加小苏打,以增强哺乳母猪的抗热应激能力。
3.3提供充足清凉的饮水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哺乳母猪会以呼吸来进行散热,通过舌头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因此需要大量饮水。如果使用清凉饮水,凉水进入消化道内可使母猪机体降温。研究表明,对比20℃水温,10℃、15℃水温可以显著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饮水量和泌乳量,同时可以提高哺乳母猪断奶后的发情率。说明在温热环境中,凉水比温水对于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更有效果。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应注意猪用饮水管的隔热,并保证饮水的充足。
3.4根据生产情况适时断乳
仔猪断奶日龄一般为18~35日龄,规模化猪场要结合仔猪体况进行科学断乳,一般在28日龄且体重达到8kg以上时进行断乳。一次性断乳是规模化猪场最常用的断乳方式,操作简单,断乳前5d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全断乳前1d只进行1次哺乳,断乳当天在夜间将哺乳母猪转移,仔猪仍留在猪舍,这样可以减少仔猪断乳应激,也可以降低哺乳母猪乳房炎的发生概率。
3.5合理利用中草药缓解热应激
多项研究表明,中草药对热应激下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有调控作用及一定的抗热应激效果。
戴玲等将淡竹叶、黄芩、芦根、糙叶五加、合欢皮、齐墩果酸琥珀酸酯和复合维生素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碎而成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到母猪日粮中能显著提高母猪对日粮中养分的消化率。张振玲等将草药或香辛料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植源性饲料添加剂添加到哺乳母猪的日粮中,显著提高了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张元中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哺乳母猪的泌乳性能,仔猪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增重与断奶存活数均提高。可见,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向哺乳母猪日粮中合理添加中草药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并提高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