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饲粮中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starch)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配制NDF/starch为0.8、1.0、1.2和1.4的4种饲粮,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48h动态产气量(GP)和发酵参数,采用尼龙袋法测定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并计算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4组饲粮体外发酵的缓慢产气部分(b)和产气速度常数(c)均极显著高于0.8和1.0组(P<0.01),0.8组快速产气部分(a)极显著高于1.2和1.4组(P<0.01);1.4组4、6、9h和12h的产气量极显著高于0.8和1.0组(P<0.01);1.4组乙酸、丙酸、异丁酸、乙酸/丙酸和总酸均极显著高于0.8组(P<0.01),1.4和1.2组pH显著高于0.8组(P<0.05),氨氮(NH3-N)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4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而言,本试验设计下,饲粮NDF/starch为1.4时体外发酵效果最优。
本试验以铁皮石斛为原料,采用恒温水浴提取法、离心分离法、浓缩、干燥、压片等方法制作复方饲料添加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的因素和水平,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作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同时进行铁皮石斛提取物复方饲料添加剂制备最优配方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试验各因素影响顺序为泡腾崩解剂添加量>酸碱比=甜菊糖添加量>铁皮石斛提取物添加量。铁皮石斛提取物复方饲料添加剂的最佳配方是:铁皮石斛提取物添加量10%,酸碱比1:0.8,泡腾崩解剂添加量45%,甜菊糖添加量2.5%。经验证,测得综合评分为95.6分,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本文通过16SrRNA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凝结芽孢杆菌不同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试验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5株凝结芽孢杆菌菌株,菌株纯化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的16SrRNA基因分子鉴定和MLST技术相结合进行分析。其中MLST采用5个管家基因:adk、recF、sucC、rpoB和spoOA,结合参考凝结芽孢杆菌菌株DSM1的已知管家基因序列,用CEDesignV1.04软件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剪接、串联后,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6SrRNA基因显示所有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无法区分菌株间的差异性。而MLST结果显示,国内大部分凝结芽孢杆菌菌株G1-G9、E21和Y1、Y2为第一类别(Bootstrap值≥99),Y3、Y4、Y5三个菌株为第二类别(Bootstrap值≥99),参考菌株DSM1和国内凝结芽孢杆菌菌株差异较大为第三类别。
试验通过考察天蚕素抗菌肽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牧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昆明种小鼠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给药量(MTD)的测定。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通过饲喂给药,试验组添加剂量分别为40、400、4000、2万单位/g,连续饲喂4个月,观察饲喂抗菌肽对小鼠的临床表现,进行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脏器指数、血液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未发现小鼠死亡,未测得LD50,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28万单位/g,灌胃1mL时未见毒性。亚慢性毒性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日增重、脏器指数、血液常规、血液生化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见与抗菌肽作用有关的病理变化。另外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提高小鼠的生产性能,降低小鼠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对动物机体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可安全应用于畜牧行业。
为研究大蒜素对蛋鸡生长性能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将720羽1日龄的健康白羽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80羽。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30、60、90mg/kg的大蒜素,试验周期为70d。结果表明:饲喂1~70d后,添加30、60、90mg/kg大蒜素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9.50%、17.87%、11.31%(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低6.54%、10.00%、5.77%(P<0.05),其中,60mg/kg大蒜素处理组效果最好;在63~70d的消化代谢试验中,60、90mg/kg大蒜素处理组粗脂肪、粗蛋白质、能量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82%、4.78%,10.90%、10.87%,5.96%、5.99%(P<0.05),添加60mg/kg大蒜素处理组的钙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10.98%(P<0.05),添加60mg/kg大蒜素处理组的饲料表观消化率最优;70d屠宰后,添加60mg/kg大蒜素组的回肠绒毛、空肠绒毛、十二指肠绒毛分别高于对照组4.41%、16.22%、17.75%(P<0.05),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60mg/kg大蒜素有助于改善蛋鸡肠道组织形态,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蛋鸡的生长性能。
为建立同时测定饲料中氨苯砜和咖啡因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用酸性乙腈溶液提取饲料样品中的氨苯砜和咖啡因,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1%乙酸溶液+乙腈=75+25等度洗脱,供液相HypersilGOLDC_(18)色谱柱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氨苯砜和咖啡因在0.1~50μg/mL时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mg/kg,定量限为0.2mg/kg,不同饲料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9.7%~107.5%,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88%~1.35%和0.96%~1.24%,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前处理过程简单,成本经济,检测效率高,为饲料中氨苯砜和咖啡因的筛查和检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本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饲料中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0.1mol/L盐酸溶液提取样品中的6种游离氨基酸,与1%2,4-二硝基氟苯(DNFB)溶液衍生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6种游离氨基酸平均回收率为97.52%,检出限≥0.006%(信噪比S/N=3),定量限≥0.021%(信噪比S/N=10),重复性以变异系数计≥2.55%。综上,该方法适合饲料中6种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随着进口转基因玉米在饲料加工生产中的用量越来越大,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使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生产饲料在厂房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点提出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的管理措施,以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潜在危险,达到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单独添加、混合添加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将杂交狼尾草经全株收割、粉碎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CEL)、乳酸菌(LD1、LD2)、乳酸菌+纤维素酶(CEL+LD1~LD2),密封袋密封60d后,测定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组、LD2组青贮料pH含量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纤维素酶+乳酸菌(CEL+LD1~LD2)组青贮料pH分别为4.54、4.50,比对照组高。纤维素酶组及纤维素酶+乳酸菌组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分别低18.44%、26.95%、16.31%。LD2组青贮料中无丙酸、丁酸产生。杂交狼尾草青贮时单独添加纤维素酶,青贮饲料粗蛋白质(CP)含量较对照组高6.08%(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低于对照组2.93%、4.81%(P<0.05),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提高青贮品质。青贮料中添加乳酸菌益4-J1,可有效抑制丙酸、丁酸产生,对青贮品质有改善作用。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并找到黑麦草最佳青贮条件,试验以黑麦草为原料,分为甲酸组(6mL/kg)、乳酸菌组(1:100)、纤维素酶组(0.05%)、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组(乳酸菌1:100、纤维素酶0.05%)和对照组,共五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6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组的感官评价等级最高,pH适宜;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乳酸含量显著增多,仅次于纤维素酶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组中最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氨态氮含量仅次于纤维素酶组与甲酸组,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综上,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组的黑麦草青贮品质最佳。
为研究不同酿酒酵母细胞壁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6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空白对照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饲喂基础日粮+300g/t酿酒酵母细胞壁A,3组饲喂基础日粮+250g/t酿酒酵母细胞壁B,4组饲喂基础日粮+1000g/t酿酒酵母细胞壁C。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300g/t酿酒酵母细胞壁A(2组)可提高出栏重,降低料肉比,提升新城疫抗体水平,同时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添加250g/t酿酒酵母细胞壁B(3组)可降低盲肠中的沙门氏杆菌数量,但对生产性能和免疫等无明显影响。添加1000g/t酿酒酵母细胞壁C(4组)可提高白羽肉鸡出栏重,降低料肉比,但对肠道微生物和免疫无明显影响。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g/t酿酒酵母细胞壁A对出栏重、抗体水平、肠道病原菌数量都有较好正面影响。
<正>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不再是单一化的生产制造,而是涉及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动物营养、化工制造等多个领域与学科的综合化工业。同时,饲料产业的国际贸易业务日渐繁荣,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逐步向好。在此形势下,饲料企业为应对国际竞争和跨文化沟通交流,就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推动自身的国际化发展。由刘涵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一书,
<正>随着动物营养的逐步完善,畜禽养殖和配合饲料行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在饲料配方工作中的应用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动物营养与畜牧生产对于饲料配方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饲料配方工作向多原料、多指标和低成本发展,我国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畜禽饲粮配方工作最初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饲料配方是设计,
<正>随着饲料企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了饲料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生产要素,意味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已经成为了饲料企业新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工作。在饲料企业创新其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将其贯穿于饲料企业的整个管理工作之中,有助于保障了饲料企业员工的权益及企业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