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之前,对于大米次粉、大米抛光次粉没有确定的名称,有的称为大米次粉,有的称为大米粉、大米抛光粉等。《饲料原料目录》于2012年6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发布。稻谷及其加工产品中列出了大米次粉、大米抛光次粉等原料名称及其特征描述,以及强制性标识要求。
由于大米抛光粉的分离晚于米糠,所以同为大米加工副产品的大米抛光粉的提取及其利用的报道较少。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大米抛光粉可有效降饲料中玉米、小麦的用量,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够改善鸭的采食量和生长性能。能缓解妊娠90~114d母猪便秘情况,显着提高哺乳期仔猪成活率和日增重。
从董亚维(2003)试验结果来看,大米次粉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而磷的含量却明显偏低,因此造成了大米次粉中钙、磷比例明显失调。因此,在饲用大米次粉时,应在其中添加磷源,以调节饲粮中的钙磷比例。此外有许多其他试验报道指出,大米次粉中锰、硅、铁和钠等元素的含量偏低。因此,在饲用大米次粉时应注意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强化。
二、大米抛光次粉的一般生产工艺
通过《饲料原料目录》特征描述,大米次粉,是由大米加工米粉和淀粉(包含干法和湿法碾磨、过筛)的副产品之一。而大米抛光次粉,是大米加工过程中去除米糠后,在生产普通大米以及精制大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粉状物。是对碾米后的米粒表面进行精碾磨光,使米粒面晶莹如珠,以提高其商业价值。米糠是糙米被碾白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而大米抛光次粉是碾白米在抛光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
大米抛光的原理:去除碾白后的糙米中的碎米和糠,经喷雾着水、润米,进入抛光机的抛光室内,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经米粒与米粒、米粒与筛筒之间的摩擦,清除米粒表面浮糠,使米粒表面上光。抛光处理还使米粒表面淀粉预煳化和胶质化,以弥补米粒表面裂纹,从而使得米粒色泽光亮。经抛光处理后损失率约2.0%,基本除净了糙米的皮层和煳粉层,所以损失了粗纤维、蛋白等营养成分,这一程序产生的副产品为大米抛光次粉。
大米抛光次粉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后段加工过程中脱落的米胚、糠粉和前段加工工序中没有清干净的米糠。
三、大米抛光次粉的质控
1、感观鉴别
a、色泽:米白色或浅灰色;
b、味道:新鲜大米的清香味道,入口即化,口感发甜不可有酸败、霉味及其它异味,例如蜡味、香精味等;
c、性状:粉状,不应含有过多的米糠,含有微量碎米,其量应在合理范围内,不可有虫蛀、发热、结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