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是一家主要从事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消毒卫生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根据使用用途分为手术耗材类、伤口护理类、消毒清洁类、防护类、高分子及辅助类和非织造布类六大系列,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产品需求。
(1)按产品类别分析主营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的销售金额、占比和变动情况如下:
(2)按区域分类分析主营业务收入
(3)按销售模式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和经销模式,不同销售模式下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如下:
三、行业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概述
(1)医用敷料行业概述
①全球医用敷料行业市场概述
近年来,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BMIResearch的数据,2015-2019年,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由105.31亿美元增长至124.83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医用敷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2.84亿美元。
近年来,从全球趋势来看,下游市场对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医用敷料的需求日渐迫切,高端医用敷料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BMI的统计,2018年全球高端敷料市场规模达58.45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到70.15亿美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新型高端敷料的需求日益迫切,未来新型敷料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②中国医用敷料行业市场概述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和基础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条件、居民健康意识和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医用敷料市场增长迅速。
根据BMIResearch的数据,2015-2019年,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由46.87亿元增长至73.12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将达到82.25亿元。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用敷料生产企业仍以OEM生产、出口销售为主,其绝大部分销售收入多来自海外市场。2021年,中国医用敷料出口金额为20.05亿美元,同比增长7.85%。
随着国内医用敷料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以及具有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东盟国家如越南、泰国等介入国际市场,国内医用敷料生产企业将趋向于重新将视野转回本土市场,通过平衡国内销售量和海外市场出口量来防范和化解海外市场波动风险。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器械监管体制以及医用敷料行业标准不断出台和完善,为我国医用敷料行业提供了一个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环境,也为目前仍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特别是业内领先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2)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但目前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主要集中于低端普及型产品,产品同质化、低水平生产情况严重,随着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化,一些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生产资质、技术水平较差的生产企业将在市场上丧失竞争优势。
未来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生产企业既需要通过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还需要实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以及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3)非织造布概述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公司非织造布类产品主要为水刺无纺布,主要用于医用无纺布制品及卫生材料的生产和制造。
2015-2019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155.03亿元,同比增长7.9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对无纺布等原材料的需求激增,根据前瞻研究院预测,2025年非织造布市场规模将达到1,572.21亿元。
2.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从全球趋势来看,下游市场对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医用敷料需求明显增长。
根据BMIResearch的统计,2017年,高端敷料在医用敷料中的占比在全球已达到51.2%。
虽然高端敷料增长迅猛,但由于传统伤口敷料在简单伤口处理、手术过程中快速止血和吸收渗出液等领域仍有广泛的应用,因而不会被新型高端敷料完全替代。
目前,我国医用敷料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主要以传统医用敷料以及卫生纺织品等为主。
原辅材料方面,医用无纺布与传统的纯棉机织制品相比具有尘埃过滤性高、术后感染率低、消毒灭菌方便、易于与其它材料复合等优势,而我国目前医用无纺布渗透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普及率较低,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二)同行业对比分析
1.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对比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的比较情况如下表:
2.与可比公司偿债能力指标的比较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如下:
3.与可比公司资产周转能力的比较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营运能力主要指标对比如下:
四、财务状况
业绩情况:2020-2023年底,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2347.73万元、78204.31万元、109323.22万元、103352.6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26.07万元、13162.92万元、15733.68万元、12354.6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