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被质疑“奢侈”骗局?中国盲协主席:免费给盲人使用养护成本相当于普通宠物

近日一条议论导盲犬是骗局的信息引起网络热议,作者在文中质疑导盲犬投入产出比低,培训一条导盲犬平均成本为20万元,堪称“奢侈品”,此外作者质疑导盲犬的导盲效果不如电子盲杖。

红星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四年前网络上就有人发文质疑过导盲犬作用,质疑一只价格二三十万元的导盲犬,盲人用不起。

对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与多位导盲犬使用者。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导盲犬图据新华社

李庆忠表示导盲犬是国际公认的盲人独立出行的好助手。导盲犬工作是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是《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规定的视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大力支持导盲犬发展。

我国导盲犬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目前高科技导盲设备发展很快,但还不能替代导盲犬,导盲犬具有的情感陪伴作用更是其他辅具不能取代的。

淘汰率高,平均每只导盲犬训导成本20万元

据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介绍,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有导盲犬,导盲犬被认为是盲人独立出行的最佳伙伴。“我国导盲犬行业起步晚,从2006年大连建立我国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基地以来,导盲犬行业以及导盲犬出行的人文环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整体而言,相对于我国盲人对于导盲犬的巨大需求而言,我国导盲犬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2010年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大连基地”)训练每条专业的导盲犬成本核算是约12万,随着物价上涨犬粮医疗人员等成本增加目前约为20万元。

大连基地是中国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于2006年成立。截至2020年底,从大连基地毕业的导盲犬有216只。到现在为止约有224只,它们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目前每年毕业的导盲犬能达到35只左右。据统计,大连基地导盲犬淘汰率大概55%,被淘汰掉的导盲犬会成为普通宠物犬回到家庭。

大连基地每年收到的有效申请者约为二百多人,有效申请者的基本条件是年龄在18至50周岁,视力残疾一级及二级,学习过定向行走,有出行需求。

据李庆忠介绍,部分发达国家导盲犬数量能够达到盲人数量的百分之一,而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盲人数量,我们的导盲犬数量太少了。

对于网络上关于导盲犬的议论,李庆忠表示,导盲犬是《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规定的视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大力支持导盲犬发展,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场所应当依法为盲人携带导盲犬提供合理便利。

李庆忠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导盲犬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应该培养更多合格的导盲犬之外,为导盲犬营造一个无障碍出行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残联、中国盲协推动航空、铁道、银行等行业出台了有关接纳导盲犬的服务规范,社会公众对于导盲犬的接纳度也大为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纳导盲犬,并通过导盲犬加深了对残疾人出行无障碍的理解和关心。

2018年,中国盲人协会与全国伴侣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写的《导盲犬》国家标准正式获批,这是导盲犬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2018年5月,《导盲犬》国家标准获批

“下一步需要推动落实导盲犬国家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价认证制度,推进导盲犬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导盲犬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李庆忠说。

“至于说到导盲犬的养育成本,由于我国的导盲犬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只能优先考虑社会参与度比较高,有工作,需要经常出行的盲人,对他们来说,一般养育导盲犬的经济负担是可以承担的。”李庆忠告诉记者。

李庆忠表示,导盲犬是免费给盲人使用的,平时和普通的宠物犬养护是一样的,喂食、医疗与免疫的成本和普通的宠物犬没有什么区别。

高科技导盲将让导盲犬淡出?情感陪护难替代

四川省盲人协会主席吴军认为,对于导盲犬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从盲人角度讲,导盲犬数量很少,供不应求。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导盲犬是盲人朋友出行比较理想的陪伴,随着科技发展,它们的作用在逐渐淡化。

“现在盲人朋友有很多方式来进行导盲,甚至可以打开视频让家人朋友来帮忙导航。但是现在还是很多人来申请导盲犬,我妻子也申请了,正在排队中。它们的情感陪护对于主人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主人是导盲犬的一切,它的世界里只有你。这种陪护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吴军表示。

↑大连基地里的导盲犬训练图据人民政协网

四川宜宾的黎先生是一位有视力障碍的自由音乐人,平时经常会外出参加公益演出。2018年,他向大连基地申请了导盲犬,2019年8月与自己的导盲犬第一次见面。“我的孩子叫绵绵,家人难免有事,但是导盲犬它会与我形影不离。而且它没有任何脾气,使命必达,我们全家都将它当做自己的孩子。”

↑陈燕和她的导盲犬萌萌在地铁里

“如果是导盲犬,看到坎儿它们会条件反射地停下来,这都是不断强化记忆形成的习惯。遇到上台阶时,导盲犬会拿着两只爪子搭在台阶上,它身体扬起来多高,我就能知道台阶有多高了。下台阶它就站住不动,拿嘴拦我,意思是别走了,前面有台阶你得试试。如果前面有深渊,它就会横在我前面。”陈燕说。

↑一位视力残疾人(左一)练习使用电子导盲仪上下楼图据新华社

另外,李庆忠也提到,导盲犬和使用者往往能够建立深厚的感情,导盲犬为盲人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慰藉是科技产品不能取代的。

导盲犬行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培训主要靠社会公益资金

↑训练中的导盲犬图据新华社

在导盲犬训练中,带盲人躲避障碍物过马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它们虽然是色弱,但是导盲犬并不是通过看红绿灯来过马路,它是根据车流和人流判别是不是可以带主人安全地通过。导盲犬可以记住至少30个基础口令,找到7个以上常用目的地。这个常用目的地是通过其他人带着导盲犬认识,两到三次之后再和导盲犬说目的地,它就可以找到这个位置了。

2010年出门工作时,陈燕被一辆电动车撞倒,那次事故之后,她的眼睛彻底失去光感。绝望的时候,家人提议她申请一只导盲犬来克服心理障碍。

↑陈燕的导盲犬黑萌萌和珍妮

珍妮代替陈燕受到了大狗的攻击,陈燕记得自己摸到它的后背湿漉漉了,放在鼻子底下一闻是血腥味,她就知道大狗咬了它一大口。珍妮在医院里疼得直哆嗦,依旧不叫出声。珍妮的伤口养了一夏天才好,中间还感染过一次,伤好之后后背上留下了一个坑。后来陈燕朋友在小区里又碰到了那条狗,告诉她那只大狗相当于珍妮的两倍大。

据李庆忠介绍,我国导盲犬的培训主要依靠社会公益资金,导盲犬机构的发展还面临很大的困难。他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能支持导盲犬发展。社会各界能更加包容导盲犬。导盲犬能无障碍出行,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包容和谐。

THE END
1.宠物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预测认为例,2001年市养犬登记不足10万只,而2009年市公安局登记的犬只数量就达到了90万只,9年间尽管增长了近8倍,但在这90万只犬当中,在城区申请注册的犬只数仅为30万,即为宠物行业中所谓“伴侣动物”和视为家庭成员的消费目标,其余60万只均为非城区饲养的犬只,以这个依据和模式推算出全国真正有效的宠物犬只数量...https://qyyi.cn/news/show-44551.html
2.《2024宠物行业蓝皮书》重磅发布:揭示千亿市场背后的新风口!近年来,中国宠物行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宠物经济的崛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亚宠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宠物行业蓝皮书:2024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这一领域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增长阶段。报告全面剖析了市场规模、消费趋势以及行业创新,揭示了未来宠物经济的广阔前景。无论是宠物食品、用品,还是宠物健康、...https://www.petdhw.com/show-45738.html
3.最好挣钱的行业排行什么行业赚钱最容易→MAIGOO生活榜摘要:你若所处朝阳行业,数年之后你所取得的成果一不小心就会超乎你的“想象”,反之,纵使你有洪荒之力也无力回天。那么最好挣钱的行业有哪些呢?本文为大家盘点赚钱最快的行业,包括餐饮行业、健康服务业、教育培训、旅游业、酒店行业、保健品行业、医药行业、软件产业、宠物行业、殡葬行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maigoo.com/top/397606.html
4.宠物食品业加速扩容头部企业强化品牌竞争公司全部资讯行业内卷日甚 红利之下也有隐忧。 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宠物行业来说,赛道参与者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日趋激烈。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国内宠物食品企业急剧增长的同时,被淘汰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从数据上看,今年年内新增企业数量107.01万家,而存量企业数量仅比去年末增长56.4万家,这意味着今年以来有超过一成的...https://www.p5w.net/roll/company/202409/t20240911_6190044.htm
5.一财研选萌宠时代来临,宠物食品行业千亿蓝海已经开启!以城镇化率、人均居住面积、人口数据等指标预测,到2023年我国宠物(猫狗)数量将升至1.5亿只,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预测,到2023年单个宠物食品支出将达到800元,整个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有望翻倍达1200亿元,全面赶超德国、日本。 2017年我国宠物行业总消费额达1340亿元,其中作为上游“刚需”的宠物食品消费额近500亿元,...https://www.yicai.com/news/100006673.html
6.物联网人眼中的2018,是寒冬深入还是阳春将至?据我们预测:19年NB和4G模组将出现大爆发,NB和4G价格会进一步下调,NB模组将全面下调到20元以内,4G将下调到80元以内,2G存量客户在一两年内会逐步升级到NB、eMTC、4G。并且随着模组市场的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预计模组行业会重新洗牌,落后产能、落后规模模组厂商会被淘汰,模组厂家会进行一次大洗牌。https://www.iyiou.com/news/2018123188938
7.55位CEO自述:这场疫情教给我的内心受到的最深冲击:本次疫情,对社会经济和民生均产生重大的影响,很多企业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不少人也会失业。疫情后,生活还会继续,经济也会继续发展,只是每一次猛烈的社会环境变化,均是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企业将被淘汰,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6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