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付卡争议频现,卷款跑路成为老大难问题。
预付消费大的方面比如买房买车,小的比如理发用餐,特别是在游泳健身、教育培训、美容美发、餐饮、娱乐等行业争议频现,投诉成为热点,行业割韭菜式跑路已成常态,甚至成为有些经营者敛财诀窍。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对预付式消费务必要谨慎,尤其金额比较大的,切记不要被宣传大幅优惠所迷惑。
2.“零元购”领手机,实际身陷高利小额贷款。
3.遇到平板免费送,务必要多一个心眼。
除了“零元购”,近年来关于“免费送”背后的争议也是不少,免费送平板、净水器、足浴盆等,被送的东西五花八门。类似还有“零元学剪辑、零元学编程、零元学配音、零元学画画”,此外,“偷偷考个消防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与此大同小异,实际上这些产品和证书没有什么含金量,商家套路满满,忽悠消费者购买高价课程或耗材才是根本。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一是所谓的免费,不过是商家一种噱头,放长线钓大鱼;二是保持一颗不贪小便宜的心,自然不会受到侵扰;三是要理性消费,在掏钱之前先冷静思考一下是否真正需要这个产品,孩子是否会利用这个产品进行真正地学习。
4.黄金置换猫腻多,谨防金瓜换银瓜。
5.装修、建材投诉趋增,家装过程勿忘强化监理。
6.投资理财、网店代营月入轻松过万,骗你没商量。
7.美容行业存消费陷阱,免费体验小心被忽悠。
8.直播带货成时尚,理性消费勿冲动。
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尤其是“网红带货”成了电商新模式。但是,快速发展之下,“直播带货”高流量下的产品质量、售后问题,主播虚假宣传问题,平台数据造假问题等,不仅直接影响了消费体验,也损害了商户利益。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要选择可靠的直播平台和选择可信赖的商家,查询商家证照是否齐全;理性选择商品,不要轻信网红效应,不要购买直播理财产品和价值过高的商品。
9.手机套餐资费模糊,务必经常看看清单。
通讯服务投诉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套餐资费、流量资费和增值业务资费乱收费,被开通流量套餐,套餐更改、注销难;疑个人身份信息被盗,名下多出手机号、宽带用户和电视账户;销户、携号转网和优号过户难;老年人机产生流量费、增值服务费和保底消费;有的是营销商通过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捆绑套餐业务,套餐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极易诱导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消费者要经常查查话费清单,看看运营商是否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更改套餐,订制增值服务;查查话费、流量扣费是否属实等问题。
10.宠物市场亟待规范,消费维权取证难。
近年来,宠物消费市场迅速发展,宠物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加,宠物市场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行业监管上的难题,如:网购宠物花色、品种与商家承诺或图片不一致、带病宠物销售;医疗、洗澡行为不规范,致宠物得传染病或死亡;寄养致宠物死亡;宠物用品、粮食争议等。与其他产品相比,宠物存在变化大、容易受环境影响等因素,出现争议导致维权难,事后的调查取证、检验检测、举报诉讼等也异常艰难。为此,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一是向经营者索要该宠物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二是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好价格、品种、原产地、饲养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宠物生病后约定、售后服务等信息;三是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到宠物诊所为宠物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四是在做宠物美容保养前,与经营者书面约定美容项目、效果以及违约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