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模型告诉你为什么说不会挖掘需求场景就无法讲好直播话术
2)话术示范
4)你能识别什么是好主播
5)培养主播有方向有抓手
6)产品逆向法+6大要素,学会如何制造需求场景
7)7大要点+话术对比,学会如何突出商品卖点打动观众
8)一款单品如何塑造多个需求场景
老板们未必需要亲自写脚本写话术,但是你一定得要掌握背后的原理。因为话术只是一个载体,背后承载的是品牌定位、是用户需求、是产品卖点等等。
注:本文部分内容引用了李叫兽《破解消费者需求密码》课程、公众号“梁将军”《增长受阻,是你不懂场景开发》一文,以及林桂枝老师《秒赞》一书。
拼货、拼套路、拼人、拼场,拼精细化。其实每个阶段的人货场都很重要,这里只是强调不同阶段主导的因素各有不同。
①、【拼货】
另外就是,要是哪个商家供应链手上有些尾货想要清库存,定价比平时低很多,也能平出或小赚一笔。因为这个阶段大家都是新手,有货就卖,也没那么多的套路,所以拼的是货。
②【拼套路】
列举一下都有哪些套路:
1)砍价,一层层砍,不能一步到位;
2)要赠品,从价值低的开始要,最后是价值最高的;
3)控库存,限时限量;
4)报错低价或上错低价,假装甩锅给运营,为主播立大气人设;
6)更夸张甚至上升至打架。
③、【拼人】
拼人拼的不再是大主播大达人,而是素人主播。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大量的商家入局自播,主播供不应求,谁有卡广场经验、谁能把场观互动拉起来的、谁有快速起号经验的谁就吃香。
这个时候能做起来的商家自播,基本80%的能力压在有经验的主播身上。否则这些老板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可行的。
④、【拼场】
相信最近两个月大家有刷到过一些美少女美少男唱歌跳舞卖零食、女巫星座占卜、小溪里卖红薯的直播间,以及大主播的直播间都做的跟秀场舞台一样的,所谓的沉浸式直播其实都在拼场!
⑤、【拼精细化】
任何新风口的前期红利都为信息差红利,说白了就是你只要反应速度够快,学习能力够强,凭借单点先发优势就很容易跑出。
前期入局的主要有四波人:传统电商过来的;互联网行业过来的;线下实体店过来的;新媒体过来的。有的擅长流量,有的擅长货品,有的擅长内容。相对来说,前期跑出概率更大的是传统电商和线下实体店,因为懂货,这个起步很关键。
算法也好,打法也罢,我们总在拥抱变化。但是是否有些底层本质的东西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呢?
需求如何形成?
缺乏感+目标物=动机
动机+能力=需求
缺少任何一角,需求无法形成,因此:
需求=缺乏感+目标物+能力
直播带货的本质就是在管理需求三角,需求三角是1,营销手段(直播间的方法技巧)是后面的0。
那么,结合抖音提出的兴趣电商货找人的逻辑,我们就需要用兴趣内容来激发缺乏感,甚至放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后面脚本模板的内容里,会给出两个方向如何激发这种缺乏感。
根据需求三角来看,目前大部分直播间里的话术只在强调目标物和能力,也就是在说产品有多好,价格有多划算,而忽略了缺乏感。
再列举梁将军的一个例子:
【场景一】有一天我没吃早餐,上午还连着开了两个会,忙完已经中午12:30了,饿的前胸贴后背。我打开外卖软件,马上下了一单麦当劳。
以往中午点餐时,都要翻来翻去、纠结好久才选中一家餐厅,那天点餐却格外的“杀伐果断”。事后我思考:为什么我当时这么快就决定点麦当劳呢?你可能觉得是因为麦当劳的配送足够快,其实不是。
【场景二】有一天,要晚上加班赶一个项目,团队十几个都在公司伏案工作。身为“领导”,我就自觉地给大家点加班餐。当时点的也是麦当劳,为什么呢?因为十几个人都在“忙”,我不想挨个统计大家的口味,点麦当劳的话,大家普遍都能接受。
在这个场景下,我选择麦当劳的理由是它吃起来足够方便,口味又足够“普世”。大家可以马上吃完、马上干活。
【场景三】偶尔我会怀念中学时期的生活,作为一个县级市出生的孩子而言,那个时候麦当劳肯德基不是快餐,而是奢侈品。如果哪家孩子周末可以跟父母去趟麦当劳,他会在小朋友中炫耀好久。那个时候,麦当劳对于我而言,是县城孩子对大城市生活的一种向往。
在上面的三个场景里,消费麦当劳的都是我,但在不同的场景下,我的购买动机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同的场景,塑造了不同的“自我”,引发了不同的需求。
过往,我们认为人的需求是相对固定的。我们统计了年龄、地域、职业、性别、收入、兴趣,就认为知道这类人的需求。但我们忽略的是:人是有很多面的,在不同的时空下、不同的情景下,人的需求是会变的。
因此,各位老板们是否有深入地研究过自己的产品究竟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场景?
以下我先给大家一段话术,从具体话术里面我们再来归纳抽象的模板,这样方便大家理解。
话术背后的逻辑及要点是什么?这一图贯穿了始终。
五个环节并不是按部就班按顺序来的,而是需要在直播间里随机应变,甚至有些环节需要不断重复强调。
提出问题——创造需求场景
要点:具体、细节、生活化、感性
【逆向法】根据产品自行联想场景来编造故事
六大要素:
*抄作业:淘宝天猫详情页、抖音、小红书
放大问题——击中用户痛点
要点:正向→放大美好/收获/价值;负向→放大焦虑/恐惧/危害。
激发缺乏感,放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里提及到做产品离不开三个点。
痛点是恐惧,是怕,潜台词是“我不这样做就会导致怎样怎样”;
爽点是有需求能被即时满足,潜台词是“心心念念的东西,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痒点是满足人的虚拟自我,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潜台词是“我这么做,就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了”。
因此,你的产品用哪个点来切入最恰当?首先要找准。
解决问题——引入产品
要点:为什么要买?用目标物填补落差的方案
产品卖点七大要素+话术对比:
【精准面对一个人】
产品:七彩儿童灯
原话术:炫彩变色,温馨陪伴
面对父母的话术:绿色扮妖魔,红色当火炉,税前给孩子讲个降魔故事,7种灯光随心变,小宝超喜欢!
【不要泛说功能,要精准说利益】
产品:曲线刷头睫毛膏
原话术:2.5mm纤细曲线刷头
精准说利益话术:每根睫毛照顾到,眼头眼尾超卷翘
【不要泛说好,要精准说怎么好】
产品:电热毯
原话术:快速升温
精准说怎么好话术:60秒即刻升温,被窝即时暖暖的
【精准表达拥有感】
产品:保温马克杯
原话术:三层放糖,好好呵护你的双手
拥有感话术:开完会都下午了,早上泡的这杯咖啡竟然温度不变,一样香浓
【精准讲故事】
产品:巧克力曲奇
原话术:我试了很多的巧克力粉,最终从34款选了这款来制作曲奇
精准讲故事话术:我试了很多巧克力粉,有的太浓,有的太淡,反复试,不停试,做了34次终于满意,这款曲奇叫巧克力34,你说好吗?
【精准使用感官词语】
产品:柜子
原话术:严选实木,稳固耐用
感官词话术:保证10年不会咯吱咯吱叫,安安静静陪你一辈子
【精准说特色】
产品:养生壶
原话术:父亲爱喝茶,送他
精准说特色话术:谢谢老爸的养育之恩,请爸爸好好养生
打消用户顾虑——提升高度
要点:为什么要在我这里买?
晒出产品背书:品牌/产品/原料/名人推荐/专利技术/用户评价/质量/数量/售后保障等
逼单——临门一脚
要点:为什么现在买?
利益点、福利活动;给出合理理由(新号涨粉、节日活动、换季清仓、新品上市等)
那么,单一产品上,如何塑造多个需求场景?他们做了用户调研。洞察到男性与女性用户的需求差异:
男性用户:
追求便捷→场景:开车单手1秒开盖。
追求性能→场景:打球时杯子磕碰不影响保温性能。
追求性能→场景:冷热同样保温,夏季随时喝冰饮。
…..
女性用户:
追求便捷→场景:不需要花很大力气拧开杯盖。
追求健康→场景:杯盖无螺纹更易清洗。
追求颜值→场景:更多配色,送人自用更个性化。
……
因此,我们在策划直播话术时,以及写短视频脚本时,都可以针对不同场景来cue不同用户。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全文,盘点一下对你有用的落地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