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售2秒,销量500余单;10秒,1万单;3分钟,销量超过12万单……
按照提前设定的剧本,“老葛”和王翠公司的主播,在直播中一边演戏,一边带货。一款加绒打底裤以每秒钟几千甚至上万单的速度被抢购。直播大约30分钟,销售额1625万元。
但等王翠在后台看到真正的数据后,她傻眼了:火爆销售的背后是疯狂的退货,销售额1625万元,最终实际到账只有400余万元,退货率超过70%。
两次与“太原老葛”的合作直接导致王翠损失超过1000万元,工厂倒闭。如今,奔走在寻找幕后“刷单客”路上的王翠后悔不已:“这种直播靠剧本带货,雇佣水军刷单,不单是欺骗商家,对消费者来说,那种黑暗是他们看不到的……”
在王翠近千平方米的仓库里,堆满了积压的货物。图为仓库的一角。
王翠向海报新闻记者展示积压的鞋子。
一批高度相似的账号半小时下了32000余单
2022年9月23日、11月12日,王翠先后和“太原老葛”团队合作进行了两场包场直播。
直到11月12日这一场直播结束,王翠才第一次认真分析后台的销售数据,结果让她目瞪口呆。王翠发现,在与“太原老葛”团队搞包场直播带货时,同一个ID账号多次下单。
2022年9月23日,在王翠和“太原老葛”团队合作的包场直播中,瑶某连续下单99件产品。
例如9月23日这一场,当天21:25,瑶某一次下单99件XL码高级灰的运动套装,单价99.9元,共支付9890.1元。
21:26,瑶某再次支付9890.1元下单了99件L码的这款套装。
21:37,瑶某一次购买99件M码红色的冲锋衣,单价168元,共支付16632元。
21:40,瑶某再次购买99件这个码数的冲锋衣,共支付16632元。
……
这一ID账号先后在王翠的几场直播中共计下单9552单,总金额达107余万元。不过,瑶某点击购买后,有的订单没有选择付款,有的支付后又退货。
王翠对9月23日和11月12日两场退货订单进行梳理,一次下单数量为96件至99件的共有2920单。
“除了这些一次下单99件的订单,还有大量一次购买10件至99件数量不等的订单。我们对9月23日和11月12日两场退货订单数据进行了统计,一次下单96件的有210单,一次下单97件的有13单,一次下单98件的有574单,一次下单99件的有2123单。”王翠认为,“这明显就不是正常的购买行为。”
“经过走访发现,有的收货地址根本不存在,有的地址虽然存在,但和购买人一交流,大部分都不承认刷单,以老年人居多。”王翠百感交集。
在王翠提供的直播沟通群中,运营人员教主播如何“演戏”。(采访者供图)
王翠提供的2022年9月23日直播沟通群截图。(采访者供图)
直播里满是话术、剧情与套路
除了订单有假,直播中也是满满套路。
王翠介绍,在和“太原老葛”合作的直播中,她们公司的主播和“太原老葛”分别在两个直播间现场连线,一边演对手戏,一边带货。
“直播剧情是演的,都是提前想好的剧本。”王翠坦白,“不管包场直播、还是连线直播,直播带货前,会建一个直播群,主播怎么说、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运营会在群里说,主播照着做就行了。”
在王翠提供的2022年9月23日直播沟通群中,海报新闻记者看到这样的剧情:
“所有808的叔叔阿姨,我现在啥都没有了,xx和xxx有可能会找我的麻烦,但是我不怕。我考虑清楚了,我现在有老葛、有808的家人们,我不后悔。现在我连夜去安排发货。”
“有点气势,给老葛跪下。”
王翠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是9月23日直播演的剧本,“当天大约半小时已经完成了他们承诺的1000万元销售额,运营人员找到我说当时流量很好,把剧本弄狠一点,还可以再卖一点,我也同意了。为了演戏,于是就有了下跪的场景,大约十来分钟又销售了150万元。”
打假人王海:要么坑供应商,要么坑消费者
8月6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太原老葛”带货2811万元有1911万元是刷单,涉嫌诈骗佣金900万元,已立案。
王海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在电商和直播领域,刷人气、刷成交量是比较普遍的行为。“我们收到此类求助还有很多,但是像王翠这么大涉案金额的比较少见。最近比较常见的还有一种超长期退货。购买一年或者半年后大量退货,涉及金额超百万元,供货商给主播的佣金已结算完毕,面对上百万元的大量退货,供货商有苦说不出。在王翠案中,一次下单99件即买即退反复操作的行为不是个人正常的消费行为,刷单证据比较确凿。”
那么“坑位费”坑在哪“直播团队既要给消费者福利,又要让供应商赚到钱,还要自己赚到20%起步的佣金,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王海解释,例如一场直播销售额1000万,其中“坑位费”300万元、退货快递和仓储成本200万元,产品本身也有一定的成本,对于供货商而言,能持平就不错了。如果再出现高退货率,供货商肯定是要赔本的。所以要么坑供应商,要么坑消费者。
广东天澹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有奇表示,刷单属于虚假交易行为,刷单产生的收益为非法所得,而是否是刷单行为由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认定。如果警方认定有刷单行为,平台、“太原老葛”团队和刷单客应该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平台如果发现了刷单行为仍然继续纵容,平台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平台不知情,则没有责任。如果确实存在刷单,“太原老葛”团队和刷单客共同构成犯罪。
“目前从王翠介绍的情况看,此案涉及的金额巨大、证据确凿,推测应该是有组织的刷单行为,具体还要以警方的调查结果为准。”黄有奇说。
近年来直播间“水军”案件不在少数
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直播间“水军”案件在不断增多。
2017年6月20日,“刷单入刑”第一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一法庭开庭审理。被告人李某建立刷单炒信平台,在淘宝网站吸纳卖家互刷好评或者虚假交易,以此欺骗淘宝买家。李某共获利90余万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
2023年,检察机关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制定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21条意见,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32.3万人,同比上升36.2%。针对互联网领域侵犯个人信息、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乱象,办理公益诉讼6766件,督促落实监管责任和平台责任。
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其中包括“重点整治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直播带货中进行虚假宣传等。
近日,中央网信办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五类突出问题,其中“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被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