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宇辉在新疆阿勒泰直播时,身后如画般的树林河流被观众质疑“背景美得太假”,其只得向河流扔石头以自证。事实上,这也不能怪网友“太敏感”,近期就有一则揭露直播间场景“造假”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工厂直播被曝实为场景搭建,让网友们直呼“还有什么是真的?”
工厂直播实为场景搭建?
卖货直播间套路多
小房间里堆满了塑料包装的食品,工厂车间的输送带出现在房间内,一名工作人员端坐在输送带一端将传送过来的食品装进箱中,面前还架着一部手机疑似正在直播,另一工作人员配合将刚装好的食品重新倒在输送带上,循环往复……这正是引起热议的直播间“造假”视频的内容。
近日,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标榜“工厂直播间”“工厂实景直播”“工厂直发”的卖货直播并不在少数,所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有辣条、巧克力、豆干等零食,也有毛巾、纸巾等日常用品以及儿童玩具,个别直播间的单个商品便销量上万。这些直播间多以“在工厂打包、在工厂发货”“源头厂家发货”为噱头吸引用户购买,所使用的套路更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正身处工厂生产现场的假象。实际上,背景是贴的,繁忙的生产流水线是同一拨商品来回倒腾,“你以为的工厂直播现场,只是精心搭建的场景”。弹幕中,不时有用户质疑直播背景太假并要求看车间全景。例如,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用户“**玩具厂”直播间声称“源头工厂发货”“一边生产一边发货”,主播坐在堆满各式各样玩具车的工作台前,不停地用玩具车将一个个小塑料箱装得满满当当的,一旁的传送带正持续将更多的玩具车传送至工作台上,整个直播画面看起来很是繁忙,而该主播主推的商品链接显示玩具车已售出1000多单。
*部分网络平台卖货直播间截图
在部分平台还发现部分直播间的生产车间实景、商品仓库背景等疑均为录播视频循环播放而成。例如,淘宝名为“**旗舰店”的商家貌似正在月饼生产车间进行直播,画面中多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台揉面团、包馅,或将月饼挤压成型,主播也作同样装扮,正在操作台前与买家互动,介绍月饼的材料及优惠情况并引导购买。但细心观察会发现,所谓的生产车间实景或为同一则视频循环播放打造出来的效果。除了主播及其手中的月饼礼盒外,其余均为虚拟背景。再如,在小红书平台上,“**木艺”用户的直播间内,乍一看会误以为主播正处于砧板加工现场进行直播,细看则不难发现端倪:主播人像与木材加工场景边界处有较为明显的“绿边”,主播的身体部位偶尔还会消失不见。
假背景从何而来?
道具搭建、绿幕抠像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越是贴近生产流程的直播间场景,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激发用户的购买欲,采用生产车间或工厂、果园、乡间等场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部分直播间“另辟蹊径”,假装生产厂家在车间卖货的原因。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要搭建这样一个“工厂直播间”并非难事。前述直播间所使用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利用传送带道具伪装生产流水线,二是利用绿幕抠像等技术搭建直播场景。
在淘宝等平台以“直播传送带”等关键词检索,发现不少售卖直播间专用传送带的商家,他们声称能根据对方所卖商品的特性定制传送带,价格多在几百到数千元之间。根据部分商家展示的样品视频,使用双面胶将展示商品固定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启动后,商品将会在短短的传送带上进行循环展示,从而营造出源源不断有商品产出的假象。
*某平台商品检索页面截图
而绿幕打造出来的工厂直播间则更加“省钱省力”,一部手机、一块绿幕和一个App软件即可达成想要的效果。据专业人士介绍,此类直播间属于虚拟场景直播,主要利用计算机图像合成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真实人物或物品合成为一个整体,呈现出逼真的场景效果。在虚拟场景直播中,主播所在的环境并非实景,而是绿幕,运用色键抠像技术将蓝、绿幕实时抠除即可置换成想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从这个层面来看,前述提及卖货直播间的生产车间、加工现场等背景或为提前准备好的视频素材,实际上主播的背后只是一块绿布。
专家建议:
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应作标识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南都记者,如果这些搭建场景、虚拟场景意在向消费者传达商品质量、销量等重要信息,能够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那么直播间或会涉及虚假宣传问题。针对消费者提出的货不对板问题,他建议从加强平台监管入手,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友好的售后渠道、退款机制,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