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无锡举行,本届物博会以“智联世界融合赋能”为主题,聚力打造集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前沿对话、成果发布等于一体的物联网领域国际盛会。
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无锡举行,本届物博会以“智联世界融合赋能”为主题,围绕“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两条主线,聚力打造集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前沿对话、成果发布、生态链接、场景体验等于一体的物联网领域国际盛会。
其中,10月21日举行的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将集中发布物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物联网赋能行业典型案例等重要成果,邀请学术界、产业界代表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等热点话题发表演讲。
为期4天的物联网产品和应用展则将集中呈现物联网新基建、智能传感器、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成果,同期举办20余场供应链对接活动。
物博会期间还将围绕前沿对话、物博发布、生态共赢、感智体验等四大活动板块,开展30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感强的系列活动。
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实力,无锡“物联网之都”的美誉都实至名归。而在不久的20日,这座物联网“领头羊”城市将迎来一场世界级盛会,集中展示物联网领域的突出成果,并以此为契机,将这座大放异彩的“智慧之城”推向更高发展能级。
物博会:升级蝶变扩容提质
自2010年举办以来,16年更名的物博会形成了较高的业界影响力,得到了工信部的重视和支持,每届均有部领导莅临指导并致辞。物博会累计参与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个、国内外院士200余名、线下参会观展人数110万人次,落地重大产业投资或合作项目近1000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
2023物博会,无论是办展规模,还是内涵深化,都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作为疫情放开后的首届大会,今年物博会全面扩容提级增效,预计峰会参会嘉宾达2000人,参展企业超500家,线下观展人数超20万人,全力将物博会打造成为联通世界、融通业界的大平台。
另一方面,“智联世界”彰显了物博会深度链接世界的愿景。截至目前,美、德、英、意、日、瑞士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确定参展。IEEE通信技术国际会议、中欧物联网产业合作洽谈会、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峰会等高规格国际会议活动将同期举办,不断提升物联网产业对外开放合作能级。
关于“融合赋能”,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融合赋能”是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加速形成,将引领带动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另一方面,“融合赋能”是指以物联网为集成手段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数据赋能,从而开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局面。本届大会的主线之一——“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便是“数实融合”的重要体现。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进。
另一条大会主线——“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则注重物联网发展重心转向产业端和供给侧,聚焦“网络、芯片、数据”三大关键要素,围绕“感、传、存、算、用”五大核心环节,构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四位一体、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集群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年涟漪成浪潮4000亿规模占江苏半壁江山
至此,产业规模高达4000亿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已经跨越了14个春秋。早在2009年,我国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国务院批复无锡成立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彼时,无锡只有几十家物联网企业。
十四年驰而不息,无锡始终保持先发优势,先后成为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产业规模持续突飞猛进。2012年、2016年、2022年,无锡物联网集群规模先后突破千亿、两千亿、四千亿大关。目前,全市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超30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十四年间,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行业,示范区建设也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在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太湖印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无锡作为中国物联网的发轫地和示范市,已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根据《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无锡正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聚焦“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感两网)主攻领域,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市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则将发展路径总结为“需求导向引领模式创新、领域应用倒逼技术进步、生态培育促进产业集聚”。
聚力主攻,“一感两网”占无锡物联网产业比重已十分显著。2022年,无锡市物联网275家核心企业产业规模934.5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链核心企业79家,规模149.8亿元,车联网产业链核心企业66家,规模196.4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核心企业73家,规模321.6亿元。2023年上半年物联网核心产业规模500.4亿元,同比增长8.02%。其中智能传感器产业链78.0亿元,车联网产业链112.4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链169.5亿元。
“上天入地”智联万物
从航空航天到地下水网,从国产大飞机C919到现代农业,从尖端科技到日常出行,无一不出现无锡物联网技术的身影,真正可谓是“上天入地,智联万物”。
由无锡智驰华芯研制的MEMS高精度微小气体流量传感器,成功应用于2019年12月20日发射的“天琴一号”地球引力卫星,突破欧美在卫星变轨精确流量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封锁;北微传感的倾角传感器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精度指标是行业标准的5倍;圣敏传感传感器(火灾探测)产品广泛应用于南京、上海、深圳以及无锡等地地铁。如此硬核的技术实力是无锡在智能传感器领域保持先进的直观体现。
走在前列的无锡更是成为多项传感器领域标准的制定者。无锡在MEMS(微机电系统)芯片设计、集成封装及数据融合、传感网络节点研发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牵头或参与制定传感器领域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4项。
“首个”“首批”这样闪耀的字眼亦可用来描述无锡车联网产业的蓬勃态势。无锡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所在地,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车联网城市级C-V2X网络,首创了车联网大数据中心、交管数据交互平台、V2X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交通路况诊断与信息发布平台“一中心三平台”的车联网系统架构,全面打通了交管、车辆、出行服务等领域的横向数据交互,形成国内最齐全、最完备的交管信息接入。
如今,信号灯在线导航、危险预警、路口协同起步等100项车联网功能性应用场景已在锡落地。在全国首个以车联网为特色的专业小镇——南山车联网小镇,面向各类终端的信号灯灯态、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交通信息服务,重要点位事故易发、行人过街等危险预警能够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提高交通效率。在无锡市博览中心附近,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投放的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为市民提供着全天候、全场景、全天时的城市微循环、随需公交、共享出行服务。
无锡市在“物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同样走在全省前列。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五项涉及制造业数字化,无锡获得1个第一、4个第二。
在上汽大通无锡工厂,支持6个平台200个车型的柔性汽车生产线是这座“智能工厂”的生动写照;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通过对用户需求、产品信息、设备信息、生产计划等实时分析处理,动态制定最优生产方案,亦可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高效生产。
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无锡在供给侧同样实力强劲。无锡芯享科技是国内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企业之一,为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工厂生产提供完善的智能自动化软硬件服务,从而有效帮助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以及良率和成本优化。
从“一感两网”走向“万物互联”,“智联世界”的愿景在无锡一触即达。搭载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无人农机在稻田里作业;全自动的物流机器人在车间穿梭、分拣快递;配有大气监测设备的出租车传输着实时的环境质量数据……在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新场景中,这座“智慧之城”的美好时代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