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李振吉:中医药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美国佛州中医学院关于中医的介绍[EB/OL]..

[4]中医师国际交流合作[EB/OL].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关键词:物联网;高科技;技术变革

1.引言

2.发展现状和目标

2.1发展现状

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机器到机器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2.2发展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3.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前景分析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W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2011年12月,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其中,重点领域主要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

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示范工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Abstract:Basedonthe"Internet+"ofthenewmedicalservicemodel,analyzethedeficienciesoftraditionalmedicalservicemodel,newtaskssuchasthehealthinformationHuiminplan,thewisdommedicalaction,thepublichealthinformation,thehealthbigdatamanagement,themedicalindustrysupervisionandinformationstandardandthe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modelareproposed.Combinedwiththerelevantsecuritymeasures,givefullplaytotheroleofInternettechnologyinthemedicalfield,increasethebreadthanddepthofintegrationoftheInternetandthehealthcareindustry,achievetheeffectiveintegrationofhealthinformation,promotethemedicalindustryinteroperabilityandbusinesscollaboration.

P键词: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服务任务

Keywords:Internet+;healthcare;servicemodel;servicetask

0引言

1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1.1模式结构

1.2传统医疗不足之处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由于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料流等以医院为核心环节,其他各环节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引起以下诸多弊端。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三甲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和资源的虹吸效应,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基层医疗人员数量不足、诊疗水平达不到标准,导致“乡镇医院无患者可医,大医院人满为患”。

再者,就医方式效率低,就医体验“三长一短”,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且仅有单纯的院内服务,缺乏院后服务。

导致这些弊端本质在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同传统医疗服务所提供的资源不对称,无法满足当今人们需求变化的节奏。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市场产业

1物联网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1.1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据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透露的消息,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会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5%。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见图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未来10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物联网应用被视为巩固综合国力,促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思科预计,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1.2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从2009年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00亿元,年增速接近40%。赛迪顾问预测,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33亿元的2.59倍;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十二五”末,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至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如传感器等)的增速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据“物联中国”网站报道,传感器产业已直接从中受益。2010年,我国传感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4027亿元(见图2)。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从2010年至2015年之间中国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31%。

2主要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欧、日、韩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U-Japan”、“U-Korea”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1美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迅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响应,《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提出要在电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复苏和重塑其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把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此间,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也都把物联网作为提升美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以思科、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也在强化核心技术,抢占标准建设制高点,纷纷加大投入用于物联网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16年,仅在美国,为计算机和手机之外设备提供无线连接服务将为一些公司带来近10亿美元的收入。

2.2欧盟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告》,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告提出了14项物联网行动计划,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年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以及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领域。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2.3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网”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计算机通信技术(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2009年3月,日本总务省(MIC)通过了面向未来三年的“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泛在城镇”、“泛在绿色ICT”、“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等项目中。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发表了《I-Japan战略2015》,作为U-Japan战略的后续战略,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012年全日本总计发展物联网用户(放号量)超过了317万,其中NTTDOCOMO现有超过150万物联网用户,主要分布在交通、监控、远程支付(包括自动贩卖机)、物流辅助、抄表等九个领域;KDDI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追求高速大容量的物联网通信,通过推出可车载、小型、轻量、廉价的物联网通信服务,在交通、物流行业发展了超过100万用户:而Softbank因为最迟涉足物联网行业,目前仅25万多用户,大部分是数码相框等个人电子消费品,还有少量的电梯监控和自动贩卖机业务。

2.4韩国

与日本类似,韩国也将物联网这一技术的发展纳入了信息产业的范畴。从1997年推动互联网普及的“Cyber-Korea21”计划到2011年对RFID、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明确部署规划,14年来,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达8项的国家信息化建设计划,其中,“U-Korea”战略是推动物联网普及应用的主要策略。自2010年之后,韩国政府从订立综合型的战略计划转向重点扶持特定的物联网技术――致力于通过发展无线射频技术、云计算等,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6年,韩国《U-IT839计划》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宽带(BcN)和IPv6网络,建设泛在的传感器网(USN),打造强大的手机软件公司;把发展包括RFID/USN在内的8项业务和研发宽带数字家庭、网络等9方面的关键设备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在标准方面,据工信部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由中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于2012年3月30日经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

在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M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高层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扬鞭奋起,北京等28省市开始制定物联网产业的规划政策,努力打造无线城市、发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攻坚物联网核心技术、举办物联网主题展会,积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在应用发展方面,目前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其中智能工业占比最大,为20.0%。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自建成以来,投资金额已达到10亿元。其主要用于云端产品的开发,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教育、金融、市政管理、城市安防等领域。不仅如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将物联网业务提升到战略层面,均申请了物联网专用号段。

4结束语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Researchonthe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Fuji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

PENGHaiyuan1ZHUXiangzhi1HONGFan1WANGFangren2

1.FujianInstitute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FujianProvince,Fuzhou350003,China;2.SchoolofPublicHealth,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jianProvince,Fuzhou350108,China

[Abstract]Asanewindustr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culturalindustryhasvarieddegreesofdevelopmentinthecountry,especiallyinsidesomeeconomicallydevelopedandTCMculturedeepcityandareawherehadachievedgoodresults.BasedonanalyzingthedevelopmentstatusofFujianTCMculturalindustry,thispaperispointingout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ting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suitingitsdevelopment.Theresultswillprovidereferencesforth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ujianTCMculturalindustry.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ulture;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status;Countermeasure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样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我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1],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因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5]。

1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中医药文化产业内涵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主要借助传媒、科技手段,将中医药的属性,蕴含的历史、地理、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人文元素进行文化加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的全新产业,涉及科研、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等各个领域[9-11]。

1.2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借助国家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优势,福建省利用自身所积淀的资源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产业研究及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2加大了中医药文化宣传发展中医药文化会展业。利用地缘优势,我省坚持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闽台中医药学术论坛”“海峡两岸慈济中医药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经贸洽谈、药物交易等形式,推广中医药品牌,吸引国内学术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各方力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漳州片仔癀公司就常通过展览、视频及作为馈赠礼品等方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了源于宫廷秘方、历经弥新的传统名贵中成药文化。

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产品。近些年,我省反映中医药内容的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等中医药文化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慕名采访、拍摄的片仔癀专题片――《国宝秘药之秘》上下集在CCTV国际频道播出后,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同时,为了弘扬片仔癀文化,宣传国药普济苍生的MTV《爱的传奇》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唱;与原卫生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合作制作的大型系列专题片《中华特色药―片仔癀》专集,翻译配音了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广泛宣传;与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合作的介绍国宝名药片仔癀的专题节目播出后也在海内外引起较好反响[14]。另外,福建三明市也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并正式出版发行了保护民族中医精华的2部民间医药专著――《三明畲族民间医药》和《三明畲药彩色图谱》[15]。

参与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在“中医中药中国行”福建活动中,我省也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走进社区和农村培训社区及乡村医生、举办义诊与健康讲座等,并为现场群众发放扑克牌、团扇、科普小册子、单病折页、中国中医药报特刊等宣传用品,开展草药辨识、药膳制作、膏方介绍、中药炮制、制药等服务项目,颇受群众欢迎。此外,利用地缘优势,加入海峡两岸中医业务交流活动,组织我省中医药专家奔赴马祖等地,开展肾病、胃病的中医治疗和饮食宜忌、中医保健养生等讲座,并进行学术交流。

1.2.3推动了中医药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在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中医药企业选择开发品牌文化,与旅游业“结缘”,将智慧和创意注入冰冷的产品,让其华丽转身,成为给旅客带来欢乐和惊喜的时尚旅游产品。如漳州片仔癀公司打造片仔癀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植物园、中成药生产车间等组成的片仔癀中药工业园浏览路线,通过物化形式,形象、客观地反映片仔癀的文化特定,展现片仔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供游客参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个团[16]。灵源药业也参与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打造以灵源山风景区、灵源禅寺、公司等为核心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使企业产品、管理、文化与游客无缝对接。

1.2.5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平台、宣传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我省确定片仔癀博物馆、海沧青礁慈济宫景区闽台中医药博物馆、万好药博园等为我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另外,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联合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起源、古近代名医介绍、杏林典故、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疗法及用具、常见中药展示等。

1.3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3.1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中医药文化产业空间巨大,中医药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主体较弱,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较少,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发展能力明显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仅少数如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等企业的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具有抗衡能力。如漳州片仔癀已形成产业链和规模经济,居我国中成药行业50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20强。近几年,该公司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出口超千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单项中成药出口金额首位。

1.3.3尚未形成集群优势纵观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还处于单兵突进状况,布局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漳州片仔癀位于漳州,灵源药业位于泉州。另外,可集群化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尚未完工,大量企业、科技、人才、资金、政策等多因素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我省还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到位等问题。

2发展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2.2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培育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政府应大力推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一是培养国际中医药文化名人、国际中医药文化品牌、国际中医药文化著名企业、国际品牌中医院等,通过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多种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二是采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推进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措施,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2.3调研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

2.4重视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2.4.1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是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文化内容的传播者往往较难替代,中医药文化产业需具有中医药知识、中医药事业管理知识、文化产业化专业知识等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因此,我省应建立集中医药、文化、创意、市场运营等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中医药文化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4.2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我省可从功能导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励等方面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北京、广东、台湾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引进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那些闽籍的在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以提高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素质。

2.4.3搭建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福建中医药大专院校、中医医疗机构、研究机构、中医药企业以及中医药产业基地等应加强合作,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达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师资队伍互动、课程体系共享、科研项目合作等目的。

2.5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

2.6加强闽台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我省可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福建对台“五缘”优势和中草药资源丰富等独特的有理条件,以及台湾在现代中药制造业的优势,积极开展闽台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通过筹办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海峡西岸区域内中医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才流动、产业合作、监管联动、标准互动,实现两岸中医药优势互补;建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中草药产业基地,使福建成为两岸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对台中草药供应集散地,形成两岸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通过闽台民间共同信仰的医神“保生大帝”吴加强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2.7深化中医药文化与金融合作,建立投融资平台

3结语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独特,地域性鲜明,同时也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因此,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05-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2012-04-20.

[3]高彦彬,赵慧玲.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J].世界中医药,2011,6(6):461-464.

[4]肖燕,宁泽璞.略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化[J].世界中医药,2011,6(5):372-374.

[5]官翠玲.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1A):75-77.

[6]张超中.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5-7.

[7]周钊和,徐海燕,范霞,等.湖湘中医药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9):165-166.

[8]江军民,陈中文.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2):100-102.

[9]赵立冬.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意义重大[C].北京: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09:893-896.

[10]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1-136.

[11]蔡光先,陈志鹏,宁泽璞.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8(3).

[12]秦伟民,刘蔚.简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桎梏及对策[J].湘潮,2013,(10):82-83.

[13]刘文艳.泉州再增一家福建老字号[N].泉州晚报,2014-06-18(10).

[14]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宝秘药之秘――中央电视台慕名拍摄并将播出介绍片仔癀专题片[EB/OL].[EB/OL].2012-04-18/2014-07-22.

[17]吴童,王莹颖.理学与宋代武夷山地区中医药文化[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214-216.

一、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全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产业基础初步形成。截至XX年6月,全区有各类软件企业61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其中双软认证企业24家。有信息服务业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XX余人。软件信息产品以应用软件研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计算机销售服务为主。有2家企业年销售过千万元,5家企业通过cmmi3认证(软件成熟度模型3级),9家企业通过iso27001认证。扬州永信计算机有限公司被列入江苏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预计XX年全区软件信息服务业收入70亿元,占全市比重20%左右,同比增长25%。其中,软件业收入28.94亿元,信息服务业收入4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25.8%。年度新增双软认证企业10家。全区电子商务企业近1000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电子商务以日用品、毛绒玩具为主,占比80%以上。预计全年电子商务营业收入50亿元。西湖镇金槐村被省商务厅评为全市首家电子商务示范村。

2.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全区现已投入使用的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重点载体有“五园”(见下表)。

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有联创软件、笛莎公主、筑丰软件、升太科技等10家企业入园,涵盖物联网、行业应用软件、动漫设计研究、3g增值服务等业务。税友大厦今年6月投入使用,呼叫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行,软件研发项目正在洽谈中。扬州市公铁水物流集聚区打造中的百分百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于今年9月开园,入驻项目12个,项目涵盖大数据分析、物流配送、金融等行业。蒋王街道全力打造的扬州西区新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预计年内开园,入驻项目20个。五亭龙国际玩具电子商务园大厦近万平米用于电子商务招商。

4.对工业、服务业发展推动作用初步显现。全区24家双软企业和今年申报的10家双软企业中,嵌入式软件产品5件,占比14.7%。嵌入式软件产品的研发对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对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54家,占比13.9%。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推进集中采购、集中销售,对推动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积极意义。3家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成功运作,实现了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同步入驻、融合发展,也是我区服务业经济的新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在全市占有重要位置,但对照市委、市政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基地三板块”的发展要求,对比广陵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我区在聚焦聚力发展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效应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制约因素较多等方面。

1.载体集聚功能有待强化。目前我区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5大载体,存在着软件研发主业不突出、功能定位欠明晰、政策扶持各异等现象。考虑到联创软件园建成达产尚需时日,税友软件研发业务进驻存有不确定性,宝能、研祥等项目近期亦难确定,蒋王街道和物流园两个电子商务园专业集中度不高等因素,现有载体短期内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

2.企业质态有待提升。软件信息企业总体上规模小、产出低、分布散,全区双软认证和今年申报双软34家企业中,注册资本XX万元以上的3家,1000万元以上的3家,其他企业注册资本均在5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只有2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下的19家,占比55.9%;软件信息企业大多分布在高新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和双桥、邗上街道的写字楼内。电子商务线上年销售过亿的企业只有笛莎和汇银两家企业,c店占比90%以上,大型电商平台和电商服务企业严重缺乏。

3.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有待突破。一是重视程度不高。镇、街道和园区对区委、区政府推进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认识不够,部分负责同志对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的内涵、特性等基本知识把握不准,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明,产业发展工作尚未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二是城乡差别较大。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园区和城区街道,一些镇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三是人才瓶颈突出。人才是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要素,我区在集聚行业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优势不明显,企业反映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三、促进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切实推进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发展,总体上,我们认为要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营造环境和招商引资上再下功夫。

一是适时召开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题推进会议,组织开展一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辅导,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大考核力度;

二是适时研究出台“邗江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补充完善《邗江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在此基础上,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推进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编发政策汇编。依据现有政策和资源,编制招商指南;

三是加大现有企业的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做大做强,重点培育笛莎创意、万润软件等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

四是加快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从全区机关、园区、镇(街道)选调3-4名专业人员,或公开招聘事业人员。

2.强化规划引领,推动集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应因地制宜发展,通盘考虑,差别化发展。目前重点要依托两个开发区和城区街道。集聚发展的建议:

一是在西区新城的规划中,预留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建设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的“卫星园”3-5个,招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落地。以打造软件信息产业“名园”、“名企”为重点,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在西区新城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产品应用广泛、吸纳人才能力强的软件信息产业体系。

三是建设区软件信息企业孵化基地。双桥街道开发建设的扬州市商务咨询服务集聚中心,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具有区域位置、功能结构较好等优越条件,目前正在招商中。建议区政府给予租金补贴,将该中心打造成区软件信息企业孵化基地,招引具有一定体量和发展前景的软件信息企业入驻,经过1-2年的孵化培训,引进到联创软件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实践;发展对策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眉山“互联网+”的研究背景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标志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后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与措施。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互联网+”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也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目前,互联网已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眉山地处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应把握国家“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与档次,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践,推进眉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眉山“互联网+”发展现状

通过腾讯研究院的2016“互联网+”指数报告,揭晓了“互联网+”建设十大标杆城市,成都位居全国第6位,眉山位居全国第222位。通过大数据呈现眉山“互联网+”战略落地成果,成都位居四川第1位,眉山位居第9位,充分说明“互联网+”在眉山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1.“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

近年来,眉山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成功培育了仁寿、青神两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2016年洪雅县又成功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眉山火烧木家具、腌腊制品以及枇杷和不知火等产品单品网销量全国第一,实物单店交易指数和家装家饰网络零售额位居全省第二,电子商务健康度和农产品网上交易额保持全省前三,电商网络零售额保持全省前四,电子商务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超过30万人。京东、苏宁云商、IBM等一批省内外有名的电商平台相继入驻我市仁寿、青神和丹棱。2015年,眉山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增速达到37.78%,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3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2.“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与发展

2015年,仁寿联手京东举办了首届“中国仁寿京东网上枇杷节”,尝试“互联网+农业”,创造四川首例农产品集体打包直供电商平台模式。利用“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扶贫”,整合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名优土特产进行网上销售,提升了仁寿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农户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三苏柑桔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三苏湖”柑橘产品通过“互联网+”,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代表东坡味道果品走向全国。

3.“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与发展

“互联网+”融入眉山以来,一大批企业加快推进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不仅让产品远销海外,实现效益大提升,还依靠客户反馈,在创新、转型升级上迈出了一大步。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电商部,专人运营,成为业内在天猫上销售机械产品的第一家。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与迅速,倒逼企业迅速转型,自我升级,使企业的运行透明化,加速了企业的运转速度。联合利华、金桐化学等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作加快推进,为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4.“互联网+”与交通的融合与发展

如今出行更快更便捷,在网上高铁票、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都能随时随地查到票、买到票。现场取票只需点击网络取票业务、扫描身份证,不到1分钟,一张崭新的车票便通过自助取票机打印出来,减轻了窗口“排长队”的压力。2016年,眉山市已加入智出行系列产品(网络预约车-智出行飞猪儿,定制巴士-飞巴士)两项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将眉山市“智慧公交”不断提档升级,大大加速了眉山市智慧交通的进程。

5.“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与发展

6.“互联网+”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7.“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与发展

8.“互联网+”与公共服务业的融合与发展

三、眉山“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1.对“互联网+”缺乏正确认知

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在商业、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在传统农业和部分传统制造业中认知度较低。有些企业和个人由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云计算、大数据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不相信“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和积极作用。而有些由于自身惰性和历史惯性等原因,认为互联网风险太大,不愿承担革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成本。这些观念将严重影响“互联网+”的推广和发展。

2.网络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据报到,截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网民规模883万,互联网普及率61.2%,高出四川省(40%)2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50.3%)11个百分点,所以成都的“互联网+”建设位居全国第6位。而眉山互联网用户大概有200万,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有一些贫困村和偏远地区,种植的农副产品和水果,由于网络不通或村民不会网络,导致信息比较闭塞,无法及时销售出去。

3.政策制度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匹配

缺少促进数据流动与共享的政策,缺少购买云服务的财政支持制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不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等。有些快餐店小作坊生产、卫生不达标,仍在经营。网络购物假货问题严重,主要还是质量监管不严,配套制度没有跟上。

4.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农村电商发展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农村综合示范县仁寿、青神、洪雅。眉山比较有名的农产品如枇杷、脆桃、不知火、猕猴桃等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但工业品的电商销售模式还没有形成特色,眉山其他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引进知名电商或打造本土电商,根据行业和地方特色,加快电商发展。

四、促进眉山“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尽管“互联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互联网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十三五”期间,眉山应积极发挥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

1.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眉山应加快推进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联通四川公司等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合作,共同加快推M眉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互联网+”技术在眉山各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各部门、各行业建成并运行一系列各自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的融合创新。快速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宽带发展普及提速,实现农村光纤入户,提高网民数量和互联网使用普及率,将眉山建成“全光网城市”。着力建设4G网络,实现4G移动网络全覆盖,实现全市所有城区、农村场镇及一类行政村100%具备提供千兆宽带和4G无线服务能力。

2.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战略

依托眉山华为大数据中心,将眉山打造为四川乃至全国的双活数据中心,打造西部地区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加强数据资源招商,打造全国数据集聚应用新高地。大数据园区集城市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展示、物联网研发、软件制造、创业培训和大数据服务于一体,带动一批电子制造企业、软件测试封装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眉山。利用“互联网+”运营专家的丰富经验,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云上眉山”基础平台,构建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等,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资源开放、互通、共享。发挥眉山云计算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在公共服务、社会信用体系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利用眉山良好的区位优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京东、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亚马逊、当当网等更多知名电商企业长期入驻眉山,积极推进电商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省电商第二城。鼓励知名电商与重点企业、专合社签订综合产品网销合作、农产品网销、家居产品网销合作等重大贸易项目。建设西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以电商产业园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运营平台为支撑,以电商协会为促动,以培训网商为抓手,以整合资源为途径,以双创孵化为契机,孵化眉山本地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计划,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将眉山特色农产品泡菜、不知火、葡萄、崭獭㈣凌说认往全国各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实现经济增长。

4.加快“互联网+”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力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不断壮大泡菜、现代畜牧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建立“东坡味道”网上营销平台,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帮助眉山农业转型升级,打造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强市,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将“互联网+”的发展形态融入眉山工业企业的管理与生产,以“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为路径打造智慧工厂,实现产业成功升级。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积极探索,延伸新材料等产业的产品链条,依托毗邻成都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深入推进“眉山制造2025”创新创业体系,打造智能制造等行业支撑服务平台。根据眉山产业布局,吸引“互联网+”关联性强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发挥投资拉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东坡味道”系列产品,“眉山制造”工业产品和“东坡文化”旅游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6.加强互联网应用人才的培训

依托我市高等院校资源,开设电子信息、软件制造、智能制造等对口专业,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养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出台互联网人才引进计划,大力支持互联网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来眉创业,并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借助眉山电子商务协会和电子商务孵化园,以知名电商为依托,通过“学校基础培训+行业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养更多的电商管理人才。鼓励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培训,让政府、单位、企业、个人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真正拥抱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

[3]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2015“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2015年.

[4]马云等著.《读懂互联网+》[M].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

关键字:数字宁夏智慧宁夏云计算

一、“数字宁夏”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二、“数字宁夏”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

1.“数字宁夏”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开放合作、安全可控;分建共享、民生为先的的基本原则。

2.“数字宁夏”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

首先,搭建一个基础框架和两个服务平台。尽快建成“数字宁夏”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等数据库通过地理空间位置统一起来。形成“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运行于自治区政务网)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于互联网)。建设政府可以主导的商业模式的服务于平台的云计算中心。

第二,形成自治区政务信息数据交换核心。建立自治区政府数据中心,运行“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及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和共享机制,运用和完善现有的政府政务网,整合政府各部门、各领域的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把网络、数据库和平台建设等统一集成,由自治区政府部门来完成,即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模式,不再逐级建设多个分平台、子平台,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城乡社会管理、应急指挥的快速处置和统一调度。

第三,以互联网GIS服务中心为核心(商业化管理模式),运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加载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和社会公众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信息,实现个人、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用户对各种社会信息的快速查询和使用。

第四,通过物联网、传感网接入,开展远程教育、网上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导航、智慧小区、智慧校园、智慧商贸等平台建设,为“数字宁夏”过渡到“智慧宁夏”打下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三、“数字宁夏”建设的建设的内容及步骤

“数字宁夏”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基础建设阶段

1.建设“数字宁夏地理空间框架”

建立覆盖全区的三维、高精度、动态、地心测绘基准体系和全球卫星导航综合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库及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库的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加快全区数字城市建设,建设地理区情监测和统计分析平台,形成全区统一的多数据源动态更新与在线服务的地理空间框架。在此基础上建成统一的“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和“数字宁夏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全区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2.大力推进自治区基础数据库建设。

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库,按照宁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统一的标准,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专题数据整合,采用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提供在线共享服务,计划2013年底初步完成。

3.建设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

建设和完善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建设覆盖全区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因地制宜地选择网络接入方式。

提升自治区党政内网和政务外网及党委、政府数据中心容量和功能,完善和提升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形成区内各地、各部门网络汇集的综合性网络交换平台,通过我区的政务外网与宁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连接,纵向构建自治区、市、县、乡的互连互通;横向打通自治区、厅、局、委、办互连互通。实现各级党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制订和完善网络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的技术平台和规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交换的机制。

建设和完善市、县(区)区域性的综合网络平台,形成以城镇居民、农民为中心,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政务信息畅通、行政业务畅通、公共服务畅通。

4.建设“数字宁夏”的多应用系统

在宁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叠加各行业专题信息,建立各行业部门的应用系统,各部门的数据在权限内的共享与交换,并以统一的标准提供各行业应用的接口。

第二阶段:完善提高阶段

5.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体制。

6.建设自治区云计算中心

推动云计算中心、云服务中心、灾备中心、呼叫中心等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云计算中心建在政府信息办(中心),可以单独成立,也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

7.打造基于自治区云计算中心的数字宁夏政务服务平台

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数据更新、管理及共享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并将平台部署于云中心。

8.整合全区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应用系统

1)按照“标准统一、接口规范”的要求接入到“数字宁夏政务管理平台”,使各个系统运行畅通,使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为全区领导宏观决策、应急指挥、综合监管等方面,提供及时、全面和快捷的信息服务。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9、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和基于百姓民生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真正实现各领域和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

10在各领域内或联合各行业各领域展开重点工程建设。如:“数字国土”建设工程,“数字城管”示范工程,“智慧旅游”示范工程,智能交通指挥平台工程,社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工程等众多工程。

11、开始商业化运营的增值服务,如云计算中心、物流、导航、旅游、文化、媒体等。信息化应用覆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信息化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全面升级。

12、完成若干关键领域的传感网接入,处理、预警、决策的示范系统,无线传感器在地质灾害检测等领域被充分利用。关键领域实现的智能预警或者自动响应机制。可以建成自然灾害应急联动工程、预警与干涉工程、智慧物流产业培育、智慧导航和旅游产业培育工程、智慧小区、智慧家庭、智慧校园、智慧商贸平台等。

四“数字宁夏”建设的一些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成立由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任副组长的“数字宁夏”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指挥“数字宁夏”的建设工作,负责研究、决策和制定推动“数字宁夏”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工作方案。

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组成,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管理“数字宁夏”建设,建立定期协商沟通机制,落实“数字宁夏”建设中的有关事宜。

建议成立“数字宁夏”专家咨询委员会。

2.强化各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明确自治区各部门在数字宁夏建设中职责与分工,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

3.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转,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财政投入和商业投入机制。

五.结束语

数字宁夏的建设是一项综合而又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各行业各领域,因此必须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家耀宁津生张祖勋.《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方案及推进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2)梁勇《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优势,机遇

1、概念

2008年11月IBM~E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使“物联网”这个关键词火热异常,在如今已有的几十种物联网定义中,邬贺铨院士在2010年6月29日举办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给出了较宏观而精确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跟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中联网对每一个物件都是可以寻址,联网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联网每一个空间都是可以通信的。物联网组成可划分为:底层:信息获取,中间:通信网络,最上层:信息处理。

2、物联网发展背景

目前美国、欧盟、日韩纷纷把物联网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经济刺激计划,大力推进两个物联网具体应用的发展智慧电网和智慧医疗,分别批准投资110亿和190亿美金。欧盟"~2010"信息社会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规划,旨在完善欧盟现有的政策手段,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2009年提出i-Japan计划战略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每个角落,催生出新的活力,实现积极自主的创新。

3、如何把握物联网发展机遇和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02万。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像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是很好的物联网用户。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芯片研发、标准制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卷标制造、检测中心等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例如拥有发展物联网产业相配套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软件出口产业基地、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市级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同时还聚集了包括中兴、中星电子、国芯科技、远望谷、飞利浦NxP、天地伟业等一批物联网产业上下游知名企业230多家。天津滨海新区正打造大港油田知名“港西模式”、“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等等大应用项目。并且建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与物联网(天津)基地和物联网产业综合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物联网应用项目也在进行中。

总之,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发展物联网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且产业配套较完整。同时滨海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和吸引龙头企业。

摘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推动连锁零售业物流运作管理模式的变革,本文从共同物流与物联网两个方面对连锁零售业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物联网;连锁零售业;共同物流

一、有关共同物流的研究现状

Fawcett(1996)、Refik(2002)提出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企业主体通过联盟合作等方式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满足其区域内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通过构建的共同物流体系的开展共同物流服务,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区域内物流资源整合优化,达到物流资源的最佳配置,充分发挥其物流资源的效用,与此同时,共同物流的实施还能达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效果,有利于与社会、企业达到协同发展。

波弗尔(2005)认为共同物流的构建应该是突破传统物流节点、企业、行业的界限,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组织方式对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甚至是整个全社会进行物流管理。Sink(1997)、Toni(2001)认为通过共同物流的实施在减少物流劳动资源的投入的同时实现其物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目标。

国外学者对连锁零售业的共同物流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其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连锁零售业共同物流的发展模式方面,如连锁零售企业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物流联盟开展物流合作、建立连锁零售也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或平台、实施上游供应商管理库存或联合库存等管理模式等。PloosvanAmstel、Da-vidFarmer(1990)探讨了零售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开展物流服务的模式,此种模式可以看作是零售业领域共同物流的雏形。PatriciaJ.Daugherty等(1996)认为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提供在有效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有利于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随后,JanC.Fransoo(1992)等学者从企业开展一体化物流服务有利于推动工商企业的发展方面开展系列研究,HuanNengChiu(1995)为有效开展零售企业的物流一体化实施,组织开展了针对40多家台湾零售企业的物流调查。Gensh-eng(Jason)Liu、GeorgeD.Deitz(2011)也通过对262个调查样本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了制造企业物流一体化的实施。

从上述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其研究的重点主要为微观层面的零售业与制造业“一体化物流”的实施,而对于政府层面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推动方面研究较少。

当前关于共同物流运作模式与体系的研究以零星、零散的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研究;且并未从政府、行业组织、物流企业三个层面分别研究。

二、有关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物联网的研究逐渐明朗起来,最典型的解决方案有欧美的EPC系统和日本的UID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都是最先在物流管理领域得到实践、应用和发展。物流管理行业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的重要领域。在我国,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践建设阶段,近年来,有关物联网的技术在某些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如农产品溯源、智慧停车场、智能医疗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研究比较多的有:RFID技术在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应用,邮政快递等应用;GIS,GPS,GSM三项技术在物流运输、配送与快递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等。

三、小结

基于物联网的连锁零售业共同物流模式的研究力求在把握连锁零售业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共同物流理念并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由政府、生产制造企业、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企业、消费者组成的基于物联网的连锁零售业共同物流模式,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物流产业、物联网产业三业的联动发展。

THE END
1.北京·2024物联网博览会欢迎您开启中国北京物联网博览会窗口,汇集2024年北京多场物联网行业盛会,北京物联网博览会众多知名品牌亮相,展示前沿产品与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中国物联网博览会是企业开拓物联网市场的平台,以物联网产业为主题的交流、采购大会,物联网博览会将引领北京物联网行业不断突破升级。 2024展会期间计划举办物联网行业的现...http://beijing.expowindow.com/dz/1_197_2024.html
2.国之重器有了“智慧大脑”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央视网消息: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前不久,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本届无锡物博会以“智联世界 融合赋通”为主题,甄选国内外参展商全方位展示物联网芯片、智能传输、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技术。共有53个...https://m.gmw.cn/2023-11/03/content_1303558880.htm
1.深圳物联网展/2025深圳国际物联网展览会/深圳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展2025深圳国际物联网展览会6月25日至27日开幕, 探索物联网新趋势,智赋科技,物联未来。,集中全面展示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涵盖:5G+AIoT、物联网电池、RFID、移动支付、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云平台、无线通信及网关、实时定位、中间件、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http://ciotshow.com/
2.智能物联向“新”跃迁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开幕智能物联 向“新”跃迁 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开幕 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今天(11月11日)在江苏无锡开幕,设置行业综合馆、传感器应用及车联网馆、赛事及互动体验馆3个主题馆以及信息消费展区,展现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创新成果,还将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产业合作等活动。 (总台记者 李筱)...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583393643195043517
3.5G物联网行业巨头亮相CITE2022电博会!5G应用展区展品抢先看...5月17日—19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2)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随着展期临近,展馆展商的预热将陆续展开,越来越多精彩亮点和前沿科技提前剧透。其中,5G物联网作为博览会的重点展区吸引了那些展商,带来了那些展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科创达 ...https://www.citexpo.org/press_center/exhibition_ews/103.html
4.新华丝路: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盛大开幕,智能物联技术展望...北京2024年11月18日/美通社/ -- 11月11日,以"泛在感知 智能物联"为主题的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拉开帷幕。全球物联网领域的创新企业与行业专家汇聚于此,聚焦前沿技术,探讨行业趋势,展示万物互联的创新应用。 开幕式上,无锡发布了“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方案,计划构建“人、车、城”一体化发...http://www.yuncaijing.com/news/id_16915934.html
5.宁夏举行“乐享塞上·颐养宁夏”2023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高峰...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置智慧养老、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和综合活动四大专业展区。突出“养老+科技”及智慧养老理念,聚焦智慧养老服务,探讨养老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推广及养老产品科技化、智能化应用。A馆为综合活动区+智慧养老区,展示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和云技术打造的全国智慧养老系统及智慧康养...http://www.scio.gov.cn/xwfb/dfxwfb/gssfbh/nx_13855/202308/t20230810_750072_m.html
6.2021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深圳站)IOTE® 2021第十六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覆盖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运算与平台层、应用层,涉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 ...展会大全,展会港汇聚国内国际最全最新的展会信息! ,展会港https://www.zhanhuigang.com/zhanhui-78418.html
7.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新闻频道5、大会活动之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时间:2010年10月28至30日(无限制) 地点:太湖国际博览中心 6、物联网博览会活动之物联网项目发布和成果签约仪式 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10月举行 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定于2010年10月28日-30日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举行。本届博览会分为论坛、...https://news.hexun.com/2010/wulianwang/
8.2022世界物联网博览会(11月25日自2010年无锡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2016年获批更名为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以来,规格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到目前已成功举办12届,参与物博会的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个, 参会和观展的人数累计突破110万人次,签约和带动落地的重 大项目近900项,新增物联网领域投资额超2000亿元,受到各 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国际物...https://www.expoquan.com/183779.html
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作为全球物联网领域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盛会,物博会旨在向全世界呈现中国物联网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推进我国数字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球物联网产业融合发展。2024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通过举办展览展示、赛事评选、会议活动,聚力打造一场前所未有的物联网产业盛会。 https://www.wiotexpo.cn/
10.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成果发布,签约53个项目金额达1080亿元10月23日,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亚萍、工信局党委书记吴燕出席,无锡市新闻办朱瑛主持会议。会上,周文栋介绍了本届物博会举办情况。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正式落下帷幕。期间,5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042174
11.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10余款无人车大赏!旗舰产品EMQX——开源云原生分布式物联网MQTT消息服务器已连接超过一亿台物联网设备,用户分布全球50+国家和地区,用户量总计2万余。 通过参加本次博览会,各大企业携成果亮相,一起为未来智能化、数智化发展提供多维度思考,共同搭建交流平台,为数字经济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64168906094148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