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和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层叠的年轮”粮仓艺术展于乌镇粮仓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高世名,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宏,顶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瑜讲话。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靖主持。
开幕式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高世名
在一个小镇上会发生什么?它可以发生任何精彩或者伟大的事情。文化乌镇打出了一个很有野心的slogan——“一个小镇的文艺复兴”。它是一个小镇的文艺复兴,它更有可能成为“从小镇出发的文艺复兴”,而艺术仓库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这里以前是粮仓,在中国美术学院与乌镇双方的合作之下华丽转身,从果腹的粮食发展成为心灵的资粮——文化艺术是心灵的资粮,同时也是人和社会发展的资粮,是原创性的推动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倡导“无墙的学院”——一个没有围墙的学院,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直面社会现场搞艺术。而艺术仓库就是中国美院与乌镇这座美丽的江南小镇共同合作的重要平台。
今年,在浙江几乎有一场雕塑运动:全国美展的雕塑展区设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雕塑大展,乌镇又陈列着雕塑与公共艺术的艺术仓库,可以说此刻全中国雕塑的中心是在浙江。
雕塑在乌镇要呈现出更开放的视野。首先是向历史开放,无论东西,我们要追求艺术史上的“无条件的伟大”。朋友们,古典和当代从来分不开,历史从来是循环往复,历史甚至是从当代开始往后倒叙的。同时,我们要回应与致敬一百多年前那些激进的形式主义探索,它们已经融入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感性基因,而它的先声,正是从雕塑开始的。
其次,要向当代开放。当代雕塑的起点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瑟夫·博伊斯从纳粹焚书的火堆中抢出了一本雕塑画册,那是一本具有古典精神的现代主义雕塑家林布鲁克的画册。博伊斯从中读到一种面向共同的节日的形式意志,并且从中生发出社会雕塑的观念。社会雕塑要雕塑社会,是要创造新社会,这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实践,是社会的艺术,一种socialwork。
最后,我们要向未来开放,面向新科技、新媒体,进行一种积极的探索实验。我们要向此刻开放,面向今天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面向我们的社会现实,当代人的身心状况,复杂的心性与命运。
面向历史、未来和当下,要开展出一种开放的雕塑实践,乌镇艺术仓库恰恰承载了这样一种开端性的使命。因为乌镇是中国的乌镇,也是世界的乌镇,它联通着整个世界。在江南水乡里竟然有面向全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乌镇戏曲节、诗歌节、音乐节!乌镇的文化实践是“glocal”的典范,是一种“就地国际化”——“全球思考、本土行动;本土思考、全球行动”,这两者相互结合,互相砥砺。我认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丰富的、开放的,而乌镇正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样板。在乌镇,我们不但看到传统文化、水乡风情,而且互联网的经济、科艺融合、数字文化的新生态也将在这里展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朋友们,雕塑与公共艺术只是一个开始,无论是孟京辉、黄磊发起的戏剧,还是音乐、诗歌、时尚设计、数字艺术,我们期待着在所有领域与同志们共创。让我们的艺术落地生根,让我们的事业四通八达!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宏
木心说:“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这个艺术之梦,是赋予乌镇在“层叠的年轮”中,发展内在的灵魂。他希望所有从中国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古镇,都可以以文化的力量振兴,希望这些艺术活动能够让人们更有尊严、更有审美地看待这个世界。
顶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浙江顶度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瑜
陈瑜回顾了乌镇旅游自1999年保护开发至今的二十余载的历史。乌镇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旅游的品质与内涵,以实现“一个小镇的文艺复兴”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至今,乌镇已成功举办十届乌镇戏剧节、两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国际未来视觉艺术计划等一系列国际文化盛事,不断探索在地艺术的呈现方式。在这片充满文艺气息的土地上,当代艺术正在为生活方式填进别样的色彩,生活亦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自2022年举办第一次粮仓艺术展以来,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携手走过了两个春秋,每一次艺术的碰撞都为乌镇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艺术仓库·乌镇」的成立,不仅推动了乌镇本土文化的繁荣发展,更着眼于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本地居民的艺术修养提升以及社会美育的普及,开展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靖主持开幕式
嘉宾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现场
或许“层叠的年轮”这形而上的比喻和独特的内观方式可以给我们答案,在这绵延而复杂交错迷宫中,是个体心灵深处的层层累积和叠加,承载社会和文化演变的痕迹,标记过去与此时连接的体悟,记录生命的交织与成长,生命经验的沉淀和凝积,也是寄希于未来的透镜和向度,雕塑和编织了每个人内中的独特内在景观。
展览场地主要设置在乌镇粮仓,部分装置作品将延展至西栅景区的公共空间展出。粮仓原为20世纪60年代的乌镇粮管所,在中国美术学院与乌镇双方的合作之下华丽转身,改造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展示空间,从果腹的粮食发展成为心灵的资粮。
乌镇粮仓
双方合作不仅限于室内空间的利用,更致力于将艺术之美延伸至户外,实现与乌镇自然景致、古朴街巷的和谐共生。为此,部分装置艺术作品陈列于西栅景区的公共空间日月广场与升莲广场,这些室外展区成为连接艺术与观众的独特桥梁,让艺术真正走出传统展览的框架,融入乌镇的日常风景之中。
2024“层叠的年轮”粮仓艺术展是「艺术仓库·乌镇」的第三次探索。2022年,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发起了融合了文化、艺术、旅游的当代艺术机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艺术仓库·乌镇」(CAAArmory·Wuzhen),以艺术普惠大众为己任,构建当代艺术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机制。艺术仓库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持续有效的艺术平台,持续活化艺术仓库空间并扩大乌镇艺术仓库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启迪心灵,艺术融汇生活,除了艺术作品的展示,本次粮仓艺术展还将在展览期间举办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从美学理论课堂到亲手实践的体验,通过这种深度参与的方式,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审美感知。让艺术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不仅促进乌镇本土文化的繁荣发展,更促进了社会整体美学素质的提升,达到真正的美育共享。
乌镇风光
中国美术学院与文化乌镇之间的深度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对“无墙学院”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与实践。双方携手,打破了传统学院高墙的限制,将艺术教育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艺术连接人心、启迪智慧。
这一校地合作的创新模式,不仅致力于社会美育的普及与深化,更通过打造一系列生动而丰富的艺术现场,让艺术真正融入乌镇的日常肌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
2024年8月5日-10月27日
展览地点:
乌镇·粮仓
主办单位: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学术主持:班陵生
项目策划:郑靖
项目总监:邱建卫
展览总策划:余晨星
策展团队:郭耀先阮悦来姬广建
项目统筹:寇树德杨端晨
策展助理:尹宝张文权
参展艺术家:
钟晓毅、徐梦怡、王宛蓝、尚龙、宋宗浩、杨旭芳、曹珮瑜、林子琪、赵梓妤、徐城、胡刚帅、林巳琦、彭胤瑞、余婕、彭乐乐、张鑫怡、王子璇、邹来旺、苑文栋、杨宁、申志聪、李修能、黄千千、郑觐文、武希文、苏伊杰、年泽宇、谢易澄、卢靖、张博、唐子芊、吴佳馨、王子若、萧潇、胡臻真、梁斯媛、陈映彤、邢馨心、曾旎、倪梧桐、孙成岩、叶泽光、罗诗琳、倪辰、林上通、刘舸帆、应小亮、陈怡颖、汤治澄、曾朝炜、ZHENGYE
预约小贴士:
1.展期:2024年8月5日—2024年10月27日,每周一闭馆。
2.入场方式:需提前实名制预约入场。乌镇景区旗下酒店住宿客人凭房卡免预约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