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成立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虽没有官方背书,但从历史资料中可以发现,水头成立至今,已度过了千年的时光。
水头古称泾口,名始于唐宋,因地处泾川汇入横阳江之口而名。又因地近鳌江北源,位于鳌江感潮区,故名水头。
水头历史悠久、名士咸集。两宋时期,水头人文蔚起,三桥里“状元村”名动一时,走出了朱嗣宗、朱熠、朱应举等3名武状元、19名进士。清代以来,“陈日丰”南北货商行、“董宝生”五金油漆店、“温同盛”百货商行、“张源隆”茶行、国利染织公司、“施日金”钟表店等著名商号先后创办,水头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港商业中心。镇内历史建筑星罗棋布,赵氏宗祠、曾氏大屋、普济桥、寿安桥……一草一木都记述着物换星移的变迁,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流转的痕迹。
跨越千年,水头镇在留住记忆乡愁的同时,不断适应当代需求,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完善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兴产业增动能
以实体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以前,提到水头,大多数人脑海中出现的就是“一张皮”。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中国。在短短十多年中,水头镇制革企业从几家迅速发展到几千家,年加工猪皮革1.2亿标准张,产值占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税收高达1.69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中国名牌产品”“奥运产品生产厂家”……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而因为环境问题,水头镇对制革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昔日的“水头皮都”,仅剩8家制革企业。
产业是发展的经济命脉,项目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水头镇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乘势而上,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区域快速发展。
加快宠物产业平台建设,推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改造提升,建设溪心岛美丽园区……近年来,水头镇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为主旋律,立足三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规上工业研发值、新产品产值等增速指标领跑全县,高新技术、数字经济、建安投资、固定投资等指标均保持高位增长。
镇内产业升级、新潮涌动,皮革、皮件、宠物用品产业享誉全国,拥有“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出口宠物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三张“国字号”金名牌。水头现有规上企业159家,亿元以上企业23家,上市企业2家,镇内产出的狗咬胶和牵引带总产量分别占据国内市场40%和35%以上,成为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从水头本土诞生的两家宠物上市公司佩蒂、源飞更是主导国标和行标制定,拥有行业话语权。
重民生强根基
以精品工程塑造高品质城镇
该安置房项目是水头镇首个高层安置房项目,地上建筑32层,位于水头镇水凤公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口,总投资约7.5亿元。小区共10幢高层住宅组成,总房屋套数1310套,设计80~140平方米共5种户型面积,配备车位共计954个。北港佳苑位于环城北路与凤卧路口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配套齐全,交通十分便利。
该安置房的交付是水头镇城市面貌华丽蝶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水头镇江南壹号院、东方世贸、碧桂园等一批高端房开项目全面竣工,梅鹤地区首栋高楼锦绣嘉苑完成结顶,北港佳苑、防洪工程安置房等民生项目提速建设。
对内,水头镇畅通交通微循环,累计投入760万元,改造提升老街道路、庆丰街等5条市政道路,完成富阳东路、振德东路等3条道路立项及施工图审查,落实道路隐患整改15处,新增停车位超1200个,完成龙江南路的招投标工作;对外,打通互通大动脉,全速加快水萧线、平鹤线、昆水公路、瑞苍高速南接线、朝南二期等6条县级道路建设,全面完成瑞平苍高速政策处理工作,全力推进瑞平苍高速水头段施工进程,加快推动水头驶入“高速时代”。今年1~7月,水头镇镇内交通投资6.93亿元,同比增速达74.58%。
优环境促共富
以特色优势打造高标准典范
日前,来到水头镇南湖荷花基地,青翠欲滴的荷叶层层叠叠,亭亭玉立的荷花摇曳生姿,碧波荡漾的水面不时有白鹭掠过,一幅野趣盎然的田园牧歌风景图映入眼帘。而在朝阳山上,新联村漫山茶树嫩绿吐新芽,红色研学、畲族风情、山间品茗等特色元素有效整合,倾力打造茶山云海中的休闲度假胜地。
据了解,今年端午节前后,鹤溪“四中杨梅”依托“共富工坊·红色速递”项目开启“便捷出山、新鲜进城”新篇章,杨梅精品园、生态停车场等和美乡村项目乘势而生。
今年以来,水头镇聚焦创建为民,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该镇坚持将乡村连片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农文旅融合的“好载体”、乡风文明的“催化剂”,举全镇之力攻坚“南湖万亩田园”“茶稻风情示范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超2亿元,落地精品工程31个,累计吸引游客22万人次,项目区人均增收2.85万元;强化项目“造血”功能,示范打造“农民田间学校”“茶稻业发展工作室”,实现专家与农户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产业与增收共推进,累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00万元。
同时,聚焦服务惠民,提速全域“洁净美”提升。该镇大力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列支3000万元专项经费,全面启动“赤膊房改造、边角地整治、公共设施提升”三大行动,铁腕推进拆违治乱,曝光整改“脏乱差”点位13600处,清理垃圾7090余吨,立面改造超21万平米,打造“美丽庭院”示范点25处,获评温州市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以拆开路”典型乡镇。
此外,聚焦建设利民,助推现代化社区建设。以“共享社·幸福里”为抓手,该镇聚力共同富裕、强化共享服务、优化共建体系,累计完成永乐村等3个单元创建,同步推进外岙村等6个示范单元打造;围绕睦邻、养老等民生事项,引进“小善大爱”等社工团体,开展各类便民志愿服务110余场,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全力推进民生事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