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线开放教育的发展,各类网络教育平台涌现,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一些教育APP同质化严重,并且慢慢浸入到中小学考试的查分、试卷分析等领域,家长若想查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现状<<<
学习类APP查分,10元1次365元包年
目前在很多中小学,学习类APP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好分数”“七天网络”诸如此类。这些APP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家长可付费查看孩子的试卷分析等,价格从每次10元到包年365元不等。
以“七天网络”为例,大型考试结束后,老师将学生的试卷扫描到网络上以后,老师可以实现网上阅卷,随时查看该科目考试的阅卷进度。并且,每一个题目的得分率、错题率、平均分,每个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等,老师可以一目了然。
面对学校“如果不想购买服务,可以在学校向老师询问分数,课堂上听试卷分析”的回应,很多家长并不“买账”。“这些数据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孩子考试分析出来的数据,这些平台利用了数据,却要求家长掏钱,数据的所有权终究是谁的?”
并且,应教育部门要求,目前大多数学校不会公开学生的班级排名,很多平台利用这一点向家长兜售“服务”,让很多家长的钱包“捂不住”了,还有很多家长不得不承认,一些平台推出的“个性化”分析报告,确实要比课堂上老师一对多的分析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收费APP究竟是增值服务,还是变相绑架,存在争议。
>>>调查<<<
学习作业类APP流行,夺应用商店下载量第一
比达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12198.9万人,预计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可达14236.1万人。学习作业类APP也在线上教育中“杀出一条血路”。
>>>乱象<<<
1.学习软件内含游戏、排行榜还“氪金”
“成长世界”的游戏玩法,与此前曾一度风靡的“开心农场”类似。游戏以城镇的模拟经营和宠物养成为主,“建筑中心”可以建造农田、奶牛场等,“伙伴家园”可以养梅花鹿、驼仔等宠物,并以同学关系为社交纽带,比如派选宠物和对手竞技。游戏通过奖励道具,提供城镇与宠物的养成资源,并辅以排行榜刺激学生PK竞争。
但要完成游戏的部分项目,需要开通指定产品,如语文、数学、配音、单词等,开通基础语文365天需300元,价格最高的恐龙时代开通365天需400元。
微博网友@xiongyongqiang表示,给孩子在“一起小学学生”APP中买了6门课程,花费近2000元。
2、发布明星榜单号召追星
3、变“搜题神器”,不少学生直接抄答案
“请同学们在做作业时杜绝对作业帮、小猿搜题等软件的依赖。如果题目不会,就应空过去,而不是搜答案,长期形成的依赖才是学习的杀手锏。”近日,在确定一些学生利用学习APP抄袭答案后,高中部数学老师赵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初中学生吴昊(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很多同学都用这些APP来解题,只要将题目拍成照片,就可以搜到答案,准确率达到60%——70%,其中最常用的两款搜题APP是“小猿搜题”和“作业帮”。
记者下载了“小猿搜题”和“作业帮”两款软件体验,上传了3道初中数学题,其中两道给出了答案。这些软件的题库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学等几乎所有学科。
虽然在搜出答案的时候也给出了解题思路,但对很多学生来说,直接“抄答案”似乎更便捷。
4、含涉黄游戏,假学习真交友
>>>观点<<<
学习类APP拷问教育与商业边界
APP作为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的确赋予了人们充分的便利,特别是信息查询、数据分析,给了人们更理性的参考。从功能来说,查分APP能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如阅卷分析、考试统计,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提示教师学科教学学生掌握的状况,可以据此来调整学习与教学,是对教育的增益。
不过,查分APP对教育来说可能是工具,但是对商业来说则是利益。从报道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查分APP都不是公益的,相当多提供的是有偿服务,缴纳年费提供服务的是基本模式,还有一些APP对查分之外的衍生功能,如排分、考试分析等功能,提供的是所谓收费的“增殖服务”。既然存在可见的利益,就必然存在利益关联的可能。
从此类APP的模式来看,与单纯的商业应用软件不同,它不是独立的,一方面运营方需要教育即学校提供大量而全面的学生考试数据,因为数据是宝贵的资源,另一方面教育即学校对应用软件选择或者说是平台合作,具有支配主导权,如果应用软件涉及到付费消费,则会出现对消费自由权利的干扰与强制,可能发生利益的交换。
此外,尤其值得担忧是数据化背景下的信息安全,查分APP背后学校与平台合作,学校上传了大量学生的真实信息,同时,通过学校指定家长注册,采集了大量家长的个人信息,而后台运行和数据分析也会产生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存在泄漏的风险,也存在被非法利用,比如根据学生成绩,针对学生家长有关教育培训辅导方面的精准营销。
查分APP拷问教育与商业边界,有必要对其定位作出清晰的界定。如果查分APP仅仅只是提供家校之间关于学生考试情况的联系工具,并不宜作为优先的选项,传统的方式更利于保护各方利益,规避APP与利一样突出的弊端;如果查分APP被作为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方式,则需要厘清公共服务与商业合作的界线、禁区,制定基本规则,而不是让其在模糊地带放任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