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禁运政策成为巨大争议焦点。欧洲的能源政策本就充满矛盾,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马克龙和欧尔班等领导人倡导欧洲要有自主未来,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到底是要减少对外部势力的依赖,还是仅仅从依赖俄罗斯变为依赖美国?这是欧洲内部必须正视的问题。如果说欧洲的战略自主是要降低对美国的依赖,那么提议增加从美国进口天然气这一行为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所提出的理由不仅显得牵强,甚至可以说是“毫无道理”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路透社等媒体纷纷报道,在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外界担忧可能引发贸易战之际,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庹尧诲(JorgeToledo)在上海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30周年大会上表达了欧盟不希望与中国打贸易战的观点。庹尧诲还表示,与欧洲在华医疗器械企业会谈后得知,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公共采购中受到了歧视,若情况属实,欧方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在欧洲的中国企业。
特朗普胜选后,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不断加剧,这使得中美关系愈发紧张。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欧盟驻华大使的表态显示出欧盟对华态度发生了变化。
欧盟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与中国对抗,在当前的全球格局中,自身将会处于不利地位。特朗普的一些言论更是让欧盟明白,要是同时与中美两国对抗,自身的战略空间将会丧失。基于这样的考量,欧盟开始在中欧经贸关系方面寻求突破,例如在电动车关税以及市场准入问题上探寻合作的机会。
此外,欧盟内部的政治状况也促使其对华态度转变。德国政坛的不稳定以及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不断考验着欧盟的协调性和凝聚力。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欧盟需要解决与中国的经贸争端,如此才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优势。
《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欲在非洲大陆拓展业务,正在非洲开设旗舰店和装配厂。像比亚迪、哪吒汽车以及小鹏汽车等公司,已经打入摩洛哥、肯尼亚、卢旺达和南非等非洲市场。极氪汽车也有进入埃及市场的计划,并且已经与埃及国际汽车公司签订了分销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