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零售资本论,作者:财报分析师
公司预计,2019财年的营收可能在40亿-45亿美元区间。
1此次IPO原本招股价格区间定于17~19美元,由于市场反响热烈,区间提升至19~21美元,在上市前夜,最终招股价格又提升至22美元;
2上市首日收报34.99美元,暴涨59%,成交25.57亿美元,截止9月17日最新市值为121.29亿美元。
全人工的24小时人工客服而非聊天机器人,截至2019年2月,已有9833名全职员工。
最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宠物品类的特性:当宠物主越来越多地将宠物视为家庭的一部分时,消费过程中的情感导向就相当明显。
在“PetHumanization(宠物拟人化)”的趋势下,宠物主们的确有意愿在能力范围内为宠物购买更高品质的产品。
越来越多的人正将宠物看做自己的家庭成员之一,养宠物更多是出于情感寄托,这和更早之前的娱乐诉求很不一样,国内市场亦然,“单身经济”被看做是“宠物经济”、尤其是“猫经济”的催化剂。
更进一步,PetHumanization被拆分为:优质商品、健康保健和服务这三个维度的机会。
美国宠物用品协会的调查证明,宠物消费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小,即便在2008-2010年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整体消费支出下降,但美国的宠物消费增长了12%。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就在美国经济表现不佳的2010年,娱乐消费下降7%,食品消费下降3.8%,住房消费下降2%,服装和服务消费下降1.4%,而宠物消费却增长了6.2%。
“宠物消费是必需消费,大多数消费者会定期购买”。
Autoship项目的销售额从1.15亿美元,上升至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8%,近三年Autoship项目销售额占公司总净销售额的比列均保持在60%-65%之间。
Autoship这项功能/服务其实很好地利用到了主粮、猫砂这类产品的购买特性,而恰好单就宠物食品这一品类就占到了全美宠物市场42%的份额。
对于消费者来说,Autoship所提供的服务解决的是“懒”的诉求,站在平台的角度上,则通过这项服务的订阅拉长了用户的生命周期和留存,摊薄了获客成本,而每一次的货品上门其实也是一次物理层面上的用户唤醒。
Autoship订购计划被视为销售和留住客户的关键驱动因素,2018财年,Autoship客户的平均订单数量比非Autoship用户高6%。
由上图可以看出,公司各个客户群的LTV/CAC比率都在逐年提高。
全品类全服务
从2017财年到2018财年,自主品牌净销售额增长136.4%,约占公司净销售总额的5.3%。
美国宠物产品协会(APPA)数据表明,从2010年到2017年,为宠物购买健康医疗保险的家庭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7年大约75%的养狗家庭和50%的养猫家庭为自家宠物购买了药品。
市场调查公司PackagedFacts数据显示,75%的家庭愿意为宠物购买更加高档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包括美容、住宿、培训等非医疗宠物服务的年支出从2013年的每户105美元上涨到了2017年的每户131美元。
第一季度净亏损2960万美元,相比去年增长了50%。
两年过去了,从总体宠物电商的市场份额来看,亚马逊已经高于Chewy一倍了,而宠物食品在整个宠物市场中的占比高达42%,是不是意味着,Chewy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被亚马逊吃掉了?
而且从净销售额增速来看,Chewy这两年的增速确实有较前几年放缓。
从产品形态上看,Chewy只是简单地做商品的自营平台,像提供宠物训练、宠物美容、宠物医疗这种服务类的产品并未涉及,但是真正赚钱、增速快的业务,又是这种服务类的产品。
根据PackagedFacts的数据,每户家庭在非医疗宠物服务(包括美容、住宿、坐、行和培训)的年花费额从2013年105美元增长了25%,至2017年的131美元。
小结
从美国宠物行业的数据来看,养宠人数越来越多,支出也越来越大。美国宠物电商行业迅速发展,Chewy确实占据了好赛道,单从Chewy自身的发展来看,此前爆发式的净销售额增长也确实很亮眼。
但是美国整个宠物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不仅仅来自线上,也来自线下。而线上渠道不仅仅有亚马逊这种综合电商巨头,更有专注于做宠物医药的小电商。
论综合类宠物电商,Chewy比不过亚马逊;论专业度,Chewy又比不上专门做宠物医疗的1-800-PetMeds,目前来看位置很尴尬。
而上游成本管控上,Chewy主要依靠母公司,提升空间有限。运营成本上,由于公司主要特点来自7*24小时的纯人工服务,短期也不可能大幅度缩减。另外跟母公司Petsmart的业务关系错综复杂也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现在看Chewy概念很好,但是连年亏损和重运营模式,以及面对美国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如果投资者这次也不买账,是不是也会走上Pets.com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