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电商退货率猛增,从2021年到2024年,仅品牌店铺的退货率就从24%涨到35%,一般商品的退货率更是一度高达50%。
服饰类产品退货率相对较高,平均达40%以上,女装直播的退货率更是高达80%。退货率迅速攀升。退货率的走高,在商家与消费者两方面都有诚信缺失的问题,有时是客观所迫,有时是主观为之。
如今平台上货物质量问题、图片与描述不符、承诺过度等问题一直存在。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诚信问题需要规范。随着电商平台退换货政策的宽松,退货的门槛大大降低,特别是运费险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冲动,退货时更加随意。
有些消费者的确是“有理由”退货,比如质量问题、虚假宣传,最典型的还有,被完美的精修图和直播滤镜“骗”了,接受不了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距;当然也有部分退货,是自己的原因:受折扣吸引冲动消费,之后后悔了而退货,或是凑单购物,收到后再把不需要的商品退掉,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平台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给不法之人提供可乘之机,当“仅退款”政策推行时,很快就出现了部分消费者的恶意退款行为,滋生了大量的“薅羊毛党”。运费险推出,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却也出现了靠退换货赚取运费差价的“职业能手”。
对于不诚信的行为,如何防止?从平台角度来说,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形成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来评估、控制风险。有人推荐通过诚信信用管理机制去评估消费者退货的权限,以数据库为基础评估消费者的退款权限和退款次数,用信用分数来判定消费者的诚信行为,不失为解决之道。
理解很重要
高退货率背后的电商之困,折射出依靠平台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模式的困境。当各方的求利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有力约束,数字经济便出现了失序问题。
对商家而言,高企的退货率不仅会直接催生高昂的物流成本,还会导致商家二次销售成本大幅上升,并出现巨大的残次品损耗,统计退货数据、整理退货原因,都费工费时,对商家的声誉也有极大的影响。
在跨境电商市场中,由于货物不允许二次销售,且海关也不允许已经脱离监管的退货二次进入保税区,因此无论退货商品是否完好,都需要被进入特定仓库进行废弃处理。
单价低的商品退货,因为来回的运费甚至比货还贵,不能又赔货又赔运费。消费端是权益的保障,那么商家就不得不承担此成本。
如何解决居高不下的退货率?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被拼多多的赶超势头所逼迫,主动向买家侧靠拢,甚至推出了“仅退款”政策,记录显示,从那时起,淘宝的退货率越来越高。
平台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很多平台都要求商家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而商家为了提高转化,也会赠送运费险。从电商宏观发展来看,行业越来越卷,平台与商家基于消费者的服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也间接培养了消费者更强势的购物心态。
那么,该政策是不是还要考虑道德规范的约束?
针对退货成本问题,各大网购平台也在采取措施,降低商家顾虑,推出了针对商家的减负、补贴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
例如,9月淘宝上线“退货宝”,联合物流公司、保险公司降低商家退货成本,降幅达10%—30%,然而退货宝解决的是退货费用的减少,并没有改变退货率高的问题。
于是,该平台全面上线了新版体验分体系,其中,针对4.8分及以上的高体验分商家,平台可提供取消或减少主动介入退款的权益,赋予商家更多自行处理的权利,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策的漏洞。
从根本上降低退货率需要创造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互联网市场环境。平台作为规则的制定者,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作为商家,他们能做的唯有不断精进自身的产品,提升服务,增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合作促多赢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正在推高电商行业的退货率。
“我们是有运费险的,您可以放心买回去试一试”诸如此类的话术,已经是网店商家的标准营销推广语,以运费险为前提鼓励消费者买回去“试一试”,这本是双赢的局面。
然而恶意退货,对电商行业造成极大的困扰。巨大的交易额的背后,消费者真实的消费需求到底有多少?
商家认为,因为质量、尺码等确切问题导致的退货,可以在自身产品上下功夫,提升质量以降低退货,但大部分的无理由退货是商家不能左右的。
当退货数值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量变引起质变,足以影响到整条电商产业链的正常运作,平台电商、物流公司、保险商、消费者等的利益,均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当退货率超过商家的承受范围,最终会破坏行业的服务水平,并侵犯消费者的利益。过高的退货率,使商家为了控制成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二是加价盈利,二者对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退货潮带来了物流订单的暴涨,从微观角度看,物流企业是受益者,然而从宏观角度讲,退货形成的物流,是对物流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是经济的无价值运行。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退换货一路高涨,逆向物流在加速崛起,直接护送丰巢冲刺IPO,极兔在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逆向物流市场还催生了细分领域专业逆向物流公司,如中通云仓联合多家国内服装物流品牌建立了“中通瑞象”逆向物流品牌。退货量的无限制增长,包装、快递、保险赔付需求也在大幅度同步增加,无形中增加社会成本,造成经济的浪费,也与我国降低物流社会成本的要求不符。
多角度探讨如何优化服务流程,降低退货率,用规则和制度来保证交易公平,使整个购物环境和电商生态良性循环起来。
每个平台、行业的退货规则不一样,平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商家的利益;每个商家要把退货的规则研究清楚,利用好每个工具,要把退货售后问题当作店铺经营的重心来看待,七天无理由不是无条件。
对电商行业来说,迅猛的退货潮滋生了许多问题,但整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悲观,只不过,消费者、商家和平台等多方主动调整,使电商行业生态健康发展来得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