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会行业经过了6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效的进步;从办展规模、办展数量,以及展会质量和参会效果几个维度看,已经在世界范围上占据前三的位置。据中国商务部2016年统计的数据,中国年度办展已经超过6500+场,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数据,已经超过8000+场(含节事)。超过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展览面积的展会,已经超过35%,展会规模和展商质量提升了。然而,在观众门票这个领域,几乎都是免费;门票收费的展会项目没有超过100场,B2B展会项目几乎全免费。
在会展产业领域,展会门票是主办机构一大营收点。在欧洲,展会观众门票收费的展会项目已经超过80%;在美国,展会门票收费率已经超过60%;在中国,门票收费展会项目没有超过2%(含B2C消费类展会)。从这个层面讲,中国的展会举办机构,在观众组织方面,没有足够的信心,也没有足够的观众人气和勇气来收费。问题出在哪?
作为专业的会展组织者,众所周知的知道展会观众是展会的命脉。一个展会没有大量优质展会观众,展会的延续性就会受到挑战。决定展商是否参加下一届的重要因素是参展效果;参展效果体现在展会现场的意向订单量、潜在客户的接洽量、老客户到场率、品牌推广效果、信息收集量等因素。如果一个连人气都缺乏的展会,怎敢收取观众门票?而展会的延续性只能靠强大的销售能力,以扩大展商的更新率来维持,这样的展会将离停办的风险不远了。怎样才能提升展商的“复展率”,是我们主办机构一直努力的方向。展会服务体验是我们可以看得见和体会得到的服务,主办机构相对容易提升,但展商往往把参展效果放在第一位,参展体验放在第二位。观众质量和数量的提升是一个比较困难和系统的工程。
展会观众邀约现状
一)以免费门票吸引观众
中国B2B展会几乎全部以免费门票的方式邀请观众或采购商,几乎成了惯例。在观众眼中,收费的门票感觉有些奇怪,有些不敢接受。主办机构不敢收费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气作为支撑;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采购商作为后盾。如果收费,势必会筛选一批想来又不想来的观众人群,降低展会现场效果和人气,得罪了展商。
二)观众数据容量不大
在中国举办的展会,主要以中国观众为主,但在中国区的观众数据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即使举办超过5届以上的展览,也不敢明言有多少精准的数据。即使吹嘘自己有几十万或百万以上的观众数据,但真正有采购目的的采购商数据有多少,从不明细。因为没有观众数据分析能力和工具,了解不到观众需求和观众数据活跃度,导致大部分数据为死数据。
三)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
随着展会的培育和发展,成熟的展会主办机构都为展会建立了官方网站,以及为展商及观众建设的数据库系统工具。但,那些网站及数据库一直是不可直通的,互不往来。数据也就像一个仓库一样,沉睡在哪里,有个仓库管理员经常理货;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数据管理窗口,无分析,无互动,数据就没有生命。官网只是一个展会基本信息展示窗口,不是互动窗口,收集不到客户需求信息。
四)观众邀约难度高,成本大
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在互联网的大海中,寻求推广策略,难度极高;加上会展公司没有专业的互联网人才,也不会花较高的工资聘请互联网人才。只能依托自己人工以传统方式或借助第三方机构邀约观众。
展会主办机构,为了更好邀约到高质量的观众或采购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免城际交通接送,到免费酒店,到免费机票,再到花200—3000元的代价,邀请第三方机构代为邀请。邀请方式层出不穷,但总是在小范围中,不为人知。形成不了一个全面营销的概念,达不到事件营销的效果。就是做了很出色的事情,很少人知道。
五)第三方机构邀约体系不健全
随着展会行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城同题材展会越来越多,重复办展现象严重,各方都在争夺展会资源,为了更好的办好展会,主板机构不惜花重金请第三方机构邀约观众,以增强展会效果。但第三方机构的资源能力,诚信度是值得考察。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解决方案能够甄别实际效果,也保证不了实际到场率。
六)政府扶持会展业的方向错位
会展经济逐步被政府主管部门重视,近年来,各有特色的城市,相继出台展会行业扶持政策,鼓励办展,积极引进新的展览。有的城市,会展行业扶持资金超过亿元大关,但补贴政策均是针对会展主办机构,没有一项是针对展会观众的。然而,办好展会观众才是核心。早几年前,泰国、韩国、阿布扎比等国家相应出台了会展行业扶持政策,其中有一条政策非常符合会展行业发展方向的政策。针对跨境参观展会的专业观众,给予每人100美金补贴。台湾地区,针对全球展会采购商给予免费酒店的同时,给予高质量的采购商免费机票。政府扶持政策特别精准。
展会观众邀约的痛点
一)展商信息及新产品提前展现
展会,是一个信息聚集平台,产业新闻平台,吸引观众的最重要的是因素是展商以及产品信息;但,大部分会展主办机构没有把展商及产品信息提前传递给观众,观众在到场之前不能清晰的了解展商信息及主要的目标展品信息,从而,在很大层面上阻止了观众到场参观的积极性。
二)信息的推送渠道
三)展商与观众的提前互动
观众在不知展商信息之前,只是慕展会的名而来,没有明确的参观目的,不能明确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或信息,只是以看行业发展的需求而来。采购商与展商之间没有明确的事前沟通和互动。目前,只有精明的展商自己会私下邀请潜在客户来到展会现场,私下提前互动邀约。这样的参展体验,或导致展商对展会以低评的态度,逐渐减少对展会的依赖度,主办机构也会慢慢丢失客户。
四)以观众为主导的服务意识
观众邀约的解决方案
一)观众参观展览的需求点
1、观众对展会的需求:展商信息、展品信息、市场信息、现场会议活动等需求。
2、观众对商旅的需求:酒店、机票、用车、餐饮及游览。
3、观众对现场体验需求:报到、入场、指引、休息、洽谈等
二)解决方案:
1)观众数据库建设:
与展商数据库建设同步进行,整理采购商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和分析采购商需求,按需推送展会信息。
2)展商信息的推送:
制作展商信息及产品信息介绍页面,重点推广展商产品。
3)现场活动策划:
4)展会新闻信息的推送:
以展商新产品为重点,和知名展商参展消息为辅,定期向采购商发布展会新闻,加深对展会活动的印象,引导到会参观。
5)多样的观众营销方案:
6)信息推送渠道与方式:
7)采购商商旅服务:
利用第三方资源,指定有展会行业服务经验的商旅服务商,联合为观众提供专业的商旅及会展服务,在提高了观众服务体验的同时,增强了观众的到场率。
8)观众体验服务:
针对观众,在现场制定核心服务体验,从报道起,到观众离开展馆,进行人性化的观展线路和服务设计。
9)引导政府扶持政策转向:
引导政府,成立境外采购商到会扶持政策,从大的环境下吸引境外采购商到会参观。境外采购商可以为当地来了的不仅仅是商旅消费,更多的是采购订单,投资机会;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会展产业本身的发展。政府有好的扶持政策,是会展行业的利好,如果用在点上,会有四两拨千斤之作用。
10)展会官网的升级:
以官方网站为窗口,提前展示展商信息、展示注册观众简要信息,及时公布展会新闻,形成展前信息互动。让展会官网成为展会的主办方、展商和观众的互动窗口,而不是信息平台。
展会观众邀约之路,任重而道远,各方有各方的套路;每个项目不同,邀约策略也不一样,本文在此,站在一个会展人及互联网人的角度和思路,整理了观众邀约的一些想法,以供同业同仁探讨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