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到沿着长江、黄河、长城进行深度调研;从巴以冲突的现场到进入刚刚发生政变的非洲国家;从北极圈里“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到大湾区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回收到“中国天眼”的成果爆发和运行维护;从京津冀严重水害到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援;从世锦赛、亚运会、大运会的国际赛场到“村超”、“村BA”这样的乡土赛事;从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半个多世纪的父与子到为残障儿童免费送教上门的乡村教师父女……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眼花缭乱行色匆匆”
??德国被誉为“世界展览王国”,其会展业的历史长达数百年。如今的德国仍是世界第一会展强国——全球三分之二的顶级专业性展会在德国举办;全球营业额最高的10家会展公司中,德国占一半。据德国展览业协会统计,每年有160至180场国际性和全国性展会在德国举办。
??我所在的法兰克福分社负责的法兰克福、科隆、杜塞尔多夫、慕尼黑等城市拥有排名国际前列的大型会场,常年举办各类大型展会:法兰克福书展、慕尼黑车展、科隆游戏展、杜塞尔多夫医疗器械设备展……各领域内的顶级展会能够将本行业经济百态浓缩于同一个时空点,是集中展现各行各业经济业态的绝佳机会,自然也是法兰克福分社报道的重点。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展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报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大主题的小切口。
??↑2023年10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区,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中国图书。
??↑2023年8月28日,人们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房车展上参观来自中国的戴德房车。
??没想到在科隆会展中心迷路无数次之后,好不容易进入了目标展厅,我却发现自己完全无法辨认哪些展位属于中国企业。中国游戏公司在海外参展,绝大多数展位只标出集团英文名称、海外注册的分公司名称,甚至很多展位只摆出了公司主推的游戏信息。我只查找了部分参展公司的中文资料,而且对他们推出的游戏所知甚少——复习内容与考试范围完美错过,并且各个展台的布置没出现多少我印象中典型的“中式元素”,我无法从视觉上确定哪些展区可能属于中国公司。于是在花花绿绿繁忙喧嚣的大厅里多了一个弱小、无助、茫然无措的身影。前期工作准备不到位,就只能在现场付出多倍的努力,我四处奔跑,询问,求助,在人人都快乐的游戏展,我却拍得苦大仇深,咬牙切齿。
??↑这是2023年8月23日在德国科隆游戏展上拍摄的腾讯游戏展台。
??经此一役我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并在后面的展会报道中继续摸索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每场展会有很多相同点,但也因领域、举办地、景观设计等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2023年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媒体预展上拍摄的比亚迪发布会现场。
??↑2023年9月4日,一名参观者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媒体预展上拍摄比亚迪的展品。
??↑2023年9月5日,人们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城市公共展示区参观。
??↑2023年10月18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洽谈。
??↑2023年9月16日,乐手参加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开幕大游行。
??↑2023年7月14日,游客在德国曼海姆的路易森公园参观联邦园艺展。
??↑2023年11月13日,人们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上参观。
??“文化交流以小见大”
??9月底的某一天,我正在超市里买月饼,突然收到了德国汉文社将在法兰克福本地的中式园林“春华园”中举办汉服游园会庆祝中秋、国庆的消息。汉服文化近几年在国内非常流行,但在万里之外的德国法兰克福,汉服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带着疑问,我前往了“春华园”。
??这座中式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层次丰富,曲径通幽,山、湖、亭、榭、石、林,各种熟悉的元素让我仿佛回到了江南水乡。很快活动开始了,身着汉服的表演者翩翩起舞,这时园林曲径通幽的弊端显现了出来——欣赏表演的人过多,把湖四周和小桥堵得水泄不通。我希望在表演期间能够自如来去,寻找更多拍摄角度,又害怕来回走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后选择了在水榭侧面的房间里透过窗户进行拍摄。我希望能更强烈地表现出这场演出是在异国他乡进行,于是将中国表演者和海外观众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了拍摄。
??↑2023年9月30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春华园”中观看中国舞表演。
??活动的组织者非常用心,设计了各种中国传统游戏和互动环节。现场参与者众多,气氛热烈。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辛苦,体会到了祖国文化被每一个个体所认可、喜欢的那种成就感。我的照片在2023年10月2日被人民日报刊登在了要闻版上。
??↑2023年9月30日,人们在德国法兰克福“春华园”中体验扇面绘画。
??在德国曼海姆的路易森公园内,也有一座大型的中式园林“多景园”。借着曼海姆举办联邦园艺展的机会,我前往进行拍摄。多景园中有一座大茶楼,里面坐满了金发碧眼的本地客人,老板娘热情地招呼客人,添茶加水。
??↑2023年7月14日,在德国曼海姆的路易森公园内的中国园林“多景园”,游客在茶楼喝茶。
??这种生动的氛围带来的传播感与静态的建筑、展览等完全不同,恍惚间我感觉自己回到了成都锦里的露天茶座里。听同事说这座保持原汁原味的中式茶楼已经经营了好多年,下次采访完我也要去喝一杯盖碗茶。
??“静而有度矛盾统一”
??“当你置身于埃森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很难不深深感受到人类个体的渺小和人类整体的伟大。冷肃、规整、宏伟、震撼,工业遗迹将实用的结构和浪漫的美感完美结合在一起,走在其间仿佛还能想象出一百多年前,数万工人在此热火朝天工作的场景。
??今时今刻,这座集煤炭、化工、钢铁冶炼于一体的巨型工业区没有了繁杂的喧嚣和熊熊燃烧的炉火,却并不显寂寥。鲁尔博物馆中参观者熙熙攘攘;厂房改成的咖啡馆里一派闲适氛围;大片的草地和盛开的鲜花中有徒步和骑行者穿梭其间;美术展、话剧演出、音乐节、体育赛事、露营探索活动等不时上演。
??在这里可以深刻感受到过去与现在的碰撞,人与机器、建筑、文化、自然的互动与交融。这片曾经的19世纪工业霸主带着它厚重的过往,拥抱着现在的宁静,走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这是我在《镜头连中外》栏目中写下的感想。在2023年服贸会开幕之际,编辑部策划将服贸会园区——北京首钢园和德国鲁尔区做一组内外联动稿件。去之前我其实心里非常忐忑。因为参与过2022年服贸会和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我去过很多次首钢园,非常了解首钢园的魅力,但位于德国埃森的这处世界遗产地对我来说却非常陌生,我很担心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让这组约稿的国外部分显得苍白。
??生锈的机器,幽深的隧道,规整的遗迹,穿梭的人群,令观察者受到震慑。这种震慑不仅来自于遗迹巨大的体量带来的压力,更来自于那些陈旧的遗迹下隐藏着的来自悠长岁月的冲击。
??↑2023年8月16日在德国埃森拍摄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焦化厂景观。
??遗迹是巨大的,却又在很多地方摆放了微缩的模型;
??↑2023年8月16日,在德国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人们参观工业区微缩模型。
??遗迹是陈朽的,周围却又青草树木郁郁葱葱,开满了娇嫩的小花;
??↑2023年8月16日在德国埃森拍摄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建筑景观。
??遗迹是静默的,却又四处流动着人群,带来动感和活力;
??↑2023年8月16日,在德国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人们在导游带领下参观焦化厂内部。
??遗迹是古典的,却又在鲁尔博物馆的设计中大面积采用鲜艳的橙色,带来现代的轻快感。
??↑2023年8月16日,一名游客在德国埃森参观游览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内的鲁尔博物馆。
??一切都是冲突矛盾的,一切又都恰恰好在一起。
??我在拍摄中与它产生了内容上的对话,情绪上的联结。此刻我感到自己作为记录者无比幸福。此刻我明白了前往现场的意义,明白了摄影记者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张开自己全部的触角去感知现场,运用自己全部的能力把感知装进画面,带回编辑部,带给读者。
??“静如入定动如逃命”
??在驻外之前,我拍摄体育赛事的经验并不多。10月底开始的2023WTT法兰克福冠军赛给了我一个过于高强度的机会。由于之前要来支援的同事临时来不了,我只能一个人前往拍摄。
??比赛开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向多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了之前数年各项乒乓球赛事中“大咖”们的片子,参考数据,理解拍摄思路,但当我拖着满满当当的器材箱进入会场时,漆黑的环境瞬间摧毁了我强打起来的信心。
??↑2023年11月3日,王楚钦(右)在比赛中回球。当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2023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法兰克福冠军赛男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楚钦以3比0战胜韩国选手林钟勋,晋级四强。
??↑2023年11月1日,陈梦在比赛中发球。在女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中,她以2比3不敌罗马尼亚选手斯佐科斯。
??↑2023年11月1日,樊振东在比赛中回球。在男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中,他以1比3不敌韩国选手李尚洙。
??↑2023年11月5日,王艺迪在比赛中回球。在女子单打决赛中,王艺迪以4比0战胜队友王曼昱,夺得冠军。
??一转眼比赛到了第八天,工作的压力使我虽然一直在拍摄运动员们,但从没来得及仔细认真地看看他们。最后一天的男单决赛是马龙对阵中国台北的年轻名将林昀儒,我决心要在拍摄之外珍惜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下他。在与几乎没有失误的对手的高强度较量中,马龙没能挺住。我看到在赛后的所有场合,马龙都非常沉稳、温和,并不露出什么情绪。只是在颁奖仪式结束的时候,冠军已经走回了后台,马龙在进门的最后一瞬间突然停了下来,回过身,向全场每个方向的观众认真地挥了挥手,抿了抿嘴,然后在观众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转身离场。我一下子湿了眼眶。
??↑2023年11月4日,马龙在比赛前热身。在男子单打半决赛中,他以4比1战胜法国选手菲利克斯·勒布伦,晋级决赛。
??↑2023年11月5日,马龙在比赛中。在男子单打决赛中,他以1比4负于中国台北选手林昀儒,获得亚军。
??回想起这八天拍摄的照片,我在发稿时大多挑选的是运动员表情较为平静的画面。其实运动员们有很多其他的瞬间,在击球发力的很多时候肌肉紧绷,有时甚至表情稍显“狰狞”,有时受到伤病困扰,有时还能看到脸上的疲惫。每一面都很宝贵,每一面都值得记录。经过这八天发稿35场比赛的“魔鬼新手村”集训,我想我不仅在拍摄能力上有了提高,对体育摄影的理解也有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