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书法:主要有甲骨文,青铜文,石刻文,帛书和简书。
篆书是先秦时代、秦代和汉代前期通行的正体文字。
汉代书法:以隶书的成就最高。
魏晋南北朝书法:产生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特别是唐代楷书的楷法完备,后人称唐代书法“尚法”。主要代表书家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
2.谈一谈书法中的用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这就是笔法。
偏锋运笔与中锋运笔不同。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偏锋运笔的笔锋一侧的笔画光洁平齐,笔腹一侧枯涩不平。
侧锋运笔是介于中锋运笔和偏锋运笔之间的一种运笔方法。也就是说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呈45度左右的夹角时,这种运笔方式叫侧锋运笔。
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构图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完全替代,摄影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创作原理,就构图形式而言,有以下常见的几种: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此外,还有紧凑式构图、S型构图、九宫格构图、小品式构图、向心式构图、垂直式构图、对分式构图等多种多样的摄影构图形式,体现出摄影艺术的多姿多彩。
2.静物摄影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静物摄影与人物摄影、景物摄影相对,以无生命、人为可自由移动或组合的物体为表现对象,如工业或手工制品、生活用具、蔬菜瓜果等。静物摄影在真实反映被摄物体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摄影师的审美构思,结合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摄影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将拍摄对象表现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
静物摄影的被摄物体是无生命的,可以任凭摆布,多角度移动,随心所欲地处理这些对象以达到创作意图,因此它有两大优点:首先,它是进一步体会艺术视觉的深化过程。当一些很平常的物体被拍成引人入胜的照片时,实际上也就是深入学习观察这些物体的过程。其次,对摄影者来说,静物摄影的难处在于它的画面构成具有独到之处。摄影者必须选择拍摄角度,在用光方面发挥创造性,从而可以把在静物摄影中学习到的实际摄影知识和基础原理应用到其他摄影作品中,深化实践摄影知识。
最后,静物摄影不光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相当高的商业价值,很多杂志、产品目录和网站都需要产品展示,而静物摄影便是最佳选择。
1.动画制作和放映的原理是什么
动画原理是利用人们眼睛的视觉残留作用,通过拍摄在电影胶片上的一格又一格的不动的,但又是逐渐变化着的画面,以每秒钟跳动24格的速度连续放映,造成人物活动的感觉。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比利时科学家约塞佛发明了一个旋转轴和一个圆盘制成的视觉玩具,在它的边缘画上运动状态的连续画面,当圆盘转动时,就会给人一种运动的错觉,就如下面那个转盘式动画。图中的转盘有12匹马,正好是马跑步的一个循环姿态。
2.《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哪位画家的哪幅作品
《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于196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被称为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1.简要说明一下你所了解的画像石。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通常采用线刻与浮雕两种塑造技巧,有的还在表面施加色彩。内容及其丰富,有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等。
武氏祠画像石:东汉石祠画像石。在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宅山,现存刻石40余块。画像内容为神仙灵异、车马人物与历史故事。
2.汉代雕塑除了画像石、画像砖之外还有哪些雕塑艺术,请举例说明。
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循石造型,即因材施艺,较多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做细致刻画,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气派恢宏沉雄,是西汉纪念碑性质雕刻的杰作。
1.谈一谈什么是隶书
2.部分美术老师在课堂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结合学科,谈谈你会如何改善这一现状
美术课堂中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不够形象化,所以要改变教师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教师需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始终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标准,从“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只有每次设计课程以此为根本,才能改变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第三,通过美术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促进美术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使美术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真正达到短时高效。
1.谈一谈对于篆刻执刀的认识
第一种
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刻印时五指齐用刀,小指向前伸触及印石,起稳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这种握刀法刀转动自如,便于灵活细致地表现印文线条的微妙变化。适用于质地较软的小型印材,刻细劲的朱文铁线篆印。
第二种
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运刀。刻印时指掌俱实,全靠手腕的灵活运作。这种执刀方式便于发力,所刻印文线条浑厚富于力度,适宜刻白文大印。
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联系,为了实现美术课程生活化,就要用生活情境来修筑学习“跑道”,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理论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习由难变易。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将练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杯子的设计》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设计的元素与方式后,让学生画自己的和同桌的杯子,并设计更多的杯子款式,从而加强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1.谈一谈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1)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如《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3)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4)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5)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2.美术欣赏课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如《开国大典》、《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4)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写一篇小感想或者是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遗忘的作用。
1.请你简述什么是纪实摄影,并例举一个中国的纪实摄影的例子。
2.在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
感知能力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的情感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力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为此我们美术教学中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会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第三,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和美术作品展,或者邀请当地有名的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授课等等。
1.照相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照相机的种类繁多,式样和型号也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则大同小异,不论是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离不开镜头、机身、快门、取景器等部件组成。
(1)镜头:是照相机赖以会聚光线结影成像的主要部件,有固定的和可以更换的两种,一般镜头内有都设有光圈,通过开放和收小光孔以控制镜头的通光量。
(2)机身:是支撑照相机的各个部分的主体,期间有一个暗箱,前面安装镜头,后壁置放感光胶片。
(3)快门:是相机控制摄影曝光的计时装置,由快门按钮操纵;
(4)景器:是用来观察被摄景物、确定拍摄范围、调整画面构图的装置,取景器有框架取景器、光学取景器、反光取景器。
2.简单说明摄影中的常用光线有哪些
在人像摄影中,最为常见的光线有顺光、逆光、测光以及伦勃朗式用光。其中顺光能够使得摄影作品看起来更为柔和;逆光则能够烘托作品的神秘感;测光能使得人物更为立体;伦勃朗式用光类似于舞台灯光,能够使被摄主体更为突出。
1.谈一谈版画的分类
依据制版时采用的物性版材,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以及其他版种(如石膏版画、纸版画、电脑版画等)。
依据印刷方式,则可分为凸印版画、凹印版画、平印版画、漏印版画。
依据使用色彩的多少来分,则有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
依据印数多少可分为独幅版画和多幅版画。
2.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我看来,教师要了解美术课堂性质,从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整体高度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在开展欣赏活动时,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才能激发其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第三,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创造美。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美术教学,比如让学生表演情景剧,进行手工比赛或者绘画比赛等,使学生充分地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拓展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
1.传统绘画与电脑绘画有什么不同
传统绘画,在其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中逐步把对事物外在形象或者形态的模仿描绘,转化为对主体审美情感与意蕴的表现,它的对象逐渐由客观外在的事物转化为审美主体内在的审美意象。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无论哪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传统绘画艺术,其表现张力,内部蕴含的寓意,都比电脑绘画要好得多。
电脑绘画,包括二维绘画和三维绘画。由于其绘画方法的特殊性,其表现现代感强:一是色彩纯净清澈,细腻均匀,鲜活逼真;二是光感迷人、晶莹剔透;三是线条肯定明确、坚挺有力。现在有的绘画软件,线条已经开始丰富流畅。由于这些特点,注定电脑绘画,在表现有质感的物体上,更具张力。
2.你为什么当美术老师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神圣的,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基础,是我十分向往的职业,在学校的环境中,与学生相处,能够让我感觉很快乐,而且在这样的平台中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且我觉得我本人也比较符合教师这个职业。
第一,我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学校中一直学习着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多次获得奖学金,为以后授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我的性格外向,喜欢跟别人交流,更喜欢跟学生交流,这样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将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三,有过相应的授课经历,有一点的授课技巧,可以更好的承担课程。
1.谈一谈你对圆雕和浮雕的理解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根据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2.介绍一下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以纪念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它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为蓝本,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而获得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是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表达了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1.谈一谈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19世纪30-70年代,法国产生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并涉及欧洲各国。现实主义艺术家反对艺术中的因袭保守和虚构脸造,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
其特点有:①重现实。对历史题材和古典神话不感兴趣,常常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②重客观。反对主观臆造、反对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人物和事件不论他们是美的还是丑的。③重批判:着重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鞭挞与批判,因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谈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赏析米勒的《拾穗者》作品,及其所代表的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鉴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对比,教师的讲解体会学习现实主义的真实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现实主义的美感,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学会尊重劳动、体验生活的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及其画面内容;难点是对现实主义风格特点的把握及其画面背后的感情理解。
1.请列举3个以上中国古代花鸟画家以及代表作品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种类之一,在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历代也出现了众多璀璨的花鸟画家,其作品风格迥异,各具体色。如五代时期的“徐黄异体”,指的是黄荃、徐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其代表作分别为黄荃《写生珍禽图》、徐熙《雪竹图》《石榴图》等,黄荃为宫廷画家,善绘宫中珍禽异卉,画风写实、精细,徐熙为江南布衣,善绘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所画花木禽鸟,清新秀逸、粗笔浓墨、神采尽出。徐熙与黄荃的画风形成鲜明的对照,称为当时的两大流派,画史称为“皇家富贵,徐熙野逸”。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昌盛时期,出现了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画派,宋徽宗赵佶留下了如《芙蓉锦鸡图》等一系列精美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另有崔白《双喜图》、李嵩《花篮图》等。
2.简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2)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4)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1.谈一谈摄影的发展
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由法国巴黎国立天文台台长阿拉贡作摄影术报告,宣布摄影术诞生。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使学习摄影的门槛降低,学习摄影似乎变的更为容易。影像的控制从基于经验、主观判断的传统摄影影像控制方法转变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精确、量化调整的数字摄影影像控制方法。因为即拍即显、可以进行精确量化控制等特点,数字摄影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使一些原来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变得可行,学习摄影的难度降低,对需要学习摄影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如何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人像摄影的抓拍方法及其规律。难点是:运用景深和快门的设置抓拍运动中的人物。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照相机使用方法指导,以此解决本课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