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是学习化学知识必须遵循的过程。因而在实验过程中应切实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一个实验不仅要观察实验的局部,还要观察到实验的隐含现象。有时要配合听、嗅、触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如Na和H2O的反应中,若不经仔细的观察,难以将钠的浮、熔、游、响、红(滴加酚酞)的现象观察全面。又如,Cu和稀HNO3的反应中,不仅要注意到无色气体产生至试管口变成红棕色外,还要注意观察铜片的变化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操作能力往往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如滴管的使用、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教师应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位于学生,指导学生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分析和设计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验”,提供给学生若干的药品、实验仪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别从实验药品、反应装置、收集装置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概括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学生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这样在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又能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如学习了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后,让学生设计实验以验证Na、Mg、Al三者金属性的强弱。再如对Cu与浓硫酸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集净化、干燥、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于一体,又便于控制的系统装置。再如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一种实验装置制备多种气体或多种不同装置制备同种气体等。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实验中的创造性因素,不断地积累和完善,对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设计,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科学态度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知识的前提。事实胜于雄辩,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来定性反应,是最有说服力的。化学实验比较复杂,有的实验现象相近,需细致观察,认真辨别;有的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实验进行缓慢,需要耐心操作;有的实验不易成功,需要反复进行。因而在实验前应认真准备,实验中要严格操作,认真观察,一丝不苟,以实验为基础作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高职化工基础化学实验项目体系构建方法
1.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技能培养,跟传统教育思维很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授课不再一统课堂,实践教学让课堂形式更丰富多样,然而同时,高职教育面向的授课群体也在发生变化,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多元,对学习普遍热情有限,努力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已不再是简单地从教材上选取实验项目,单调枯燥的实验项目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其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因而,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科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解决“会动手”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1.2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最终是为了学生顶岗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更贴近实际,增强实验实训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解决“敢动手”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2.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在贴近生活,重衔接,微实验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
2.1项目的针对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受课时、师资等因素的限制,对所选实验项目往往只做一遍,学生至多了解却难以掌握,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重视实验过程,却忽视实验项目对学生技能培训应达到的效果,同时学生人数多,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操作细节,因此,通过强化所选实验实训项目的针对性,一方面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对同一实验实训项目的重复练习,让学生达到操作熟练的程度,即不求实验实训项目的覆盖面广,但求学生的操作技能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2项目的实用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力求选择贴近生活实际或化工生产,能够反映当前化工行业生产实际及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工业化生产所需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工业化化学实验的能力。
2.3项目的独立性和相互间的连续性。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学生兴趣的持久性问题及实验耗时,倡导采用“微实验”,“微实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分解实验步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实验实训中实施减量循环再利用,对实验实训的方式、方法、药品用量及食盐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创新。以减少用量,重复使用,可回收,能再生,排斥有毒物质为原则,设计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最小的反应物,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或催化剂,确保产物或状态对学生和实验实训室环境的无毒无害无危险。
2.4项目考核的可操作性。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验实训效果。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分项目环节计分,确保学生及时了解操作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3.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以学生为对象,研究学生心理,实事求是,结合现状,考虑实验室实际,突破传统,通过项目的设计,对于学生而言,先求会干,再求干好,力争强化教学效果。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可以逐步提升实验实训的水平和层次,不断促进专业发展,使实验实训能够在更大的学生覆盖面上体现水平,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大赛的个别学生。
在高职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的当下,教师唯有追求变革,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更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所在。目前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开进,陈瑜.高职院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6):240.
关键词: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秦必瑜(1970-),女,安徽滁州人,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2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印刷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项目小组化教学的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2150112038)资助的研究成果。
一、信管专业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
二、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分析
企业要求信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创新研发攻关能力、组织协调合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规划策划能力、项目执行能力等。希望信管专业毕业生从事网站管理与维护、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营销、ERP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作为信息管理人才,更应注重掌握和强化网站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战略规划、数据库管理与数据维护、网络营销、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出版印刷行业的企业希望学生还能掌握一些出版印刷的基本知识和企业运营管理流程。
三、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加强实践环境、系统开发平台建设
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熟悉项目开发流程,能参与企业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的过程,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项目开发训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较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训基地,以保障“1+2+1”模式下信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二级学院已和出版印刷行业内的多个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目前正在向行业外扩展实习基地,配套的教学实验室有电子商务实验室和信息仿真实验室,还需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平台建设为基于项目小组化的综合训练、项目开发实战演练等提供了保障,快速帮受训者提高了研发和实践能力。
2.参加专业竞赛和考试认证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可以开展校内专业比赛项目,如网站设计、系统开发、多媒体制作与设计、信息技能等竞赛。也可以参加市级、省级或全国类的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ERP沙盘模拟赛、程序设计竞赛、会计电算化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等。参加专业竞赛,以小组化方式团队协作,能使信管专业的学生有效地把专业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整合,发挥本专业的最大优势,提升信管专业在就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信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的考试认证和培训有: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信息产业部的ERP管理咨询师技术资格证书、用友软件的ERP实施培训认证,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证书、电子商务工程师、物流信息管理师技术资格证书等。
3.导师制
二级学院从2002年开始推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以小组化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先后为多家出版社开发信息系统或构建网站,有些学生大三就完成了毕业设计,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是根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整理的。从2007年开始配合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计划,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共同协商以学生名义申报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先后在企业网站构建、课程网站建设、数字出版、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印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创造出许多佳绩。在“1+2+1”模式下,信管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所有学生双向选择导师,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4.技能训练
根据信管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出版印刷行业特点,技能训练方面主要有数字内容创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ERP沙盘模拟、信息检索与文献综述等,这些技能训练实践,都是以项目小组化方式进行,为了防止有些学生混水摸鱼,每位指导技能训练的教师,都要提交一份报告,说明如何分组、如何组织及如何考核。项目小组化方式不能采用“放羊式”管理,师生要求共同参与研讨活动,指导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项目总结。
5.社会实践
我校从2010级开始启用“1+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大四这一年到企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与企业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搭建密切的沟通渠道,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就能立即投入工作。专业指导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分配角色和任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选题、实施方案的分析与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展示等,指导教师适时追踪学生的实习表现和收获,建立配套的检查和考核制度,毕业论文答辩后,还要考核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
四、结束语
基于课题和项目以小组化形式组织学生,让学生在从事具体的信息管理项目活动中展开四年的学习生涯,而专业培养体系也将围绕着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来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可以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加以评价,从而改革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从项目实施能力的角度更加科学、客观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水平,有效地将专业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学与练、实习与课题、课程与项目、学校与企业、实习与职场进行结合。
[1]戴江华,张瑞军,邓旭东,等.“以项目为驱动”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3).
[2]叶传标,王芝庆,黄慧.我国民办高校软件工程“1+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三江学院学报,2009,(11).
黑白木刻版画特色教学实践研究一、木刻版画制作的原理
版画就是指制版印刷的印刷物,版画制版方式有平、孔、凹、凸四种类型,而其中的木刻版画属于凸版版画制作。木刻创作运用的版材是木质材料,木质不同会直接影响创作作品的整体面貌。木质分为硬质版材和软质版材,梨木、枣木便是硬质版材,适合于精雕细琢的创作作品,而椴木、白果木则属于软质版材,适用于粗犷画风的作品创作。但是木刻版画制作适宜的木材短缺,所以代用品逐渐被推广,如纸版、塑料版,代用品的产生使版材更为多样化,而近年来,木质胶合板在国内甚为推广,受到木刻家的青睐。对于学生初期学习木刻版画制作时,因版材过于坚硬,而难以进行操作学习,所以诸如石膏板、橡胶板、铝塑板、KT版、地板块等代用版材开始被大量应用,较之木板刻制效果更佳,而且容易刻制,适用于学生初期学习,版材的多样化开发促进了版画教育的发展。
三角刀的应用,三角刀性能广泛,刀锋锐利,刻阴纹线条时最具有力挺拔的表现力。圆口刀的应用,圆口刀是刀具中较为常用的,刀锋圆润,体积厚重,常结合其他道具来刻画制作。斜刀的应用,斜刀是用来切刻复制木刻线的刀具,刻线丰富而方法多采用双勾式进行切刻和断刀。平铲刀的应用,平铲刀是用来铲木刻版材底子的工具,是用来制造刮刻和晕刻效果的刀具。排刀的应用,排刀是用来刻具有明暗效果的排线所用的刀具。方口刀的应用,方口刀有三刃,用来刻画整齐的方形线条,也可以刻画齿形线条。每种刀具都有大中小号之分,各种口径的刀具都要准备充分,以备变化丰富和精细的木刻版画刻制。木刻版画刻制是美的创作过程,趣味性强,因而用刀的具体方法上也类似于用笔写字。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
(一)上稿
(二)制作
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与绘画方式在颜色增添上是不相同的,绘画的上色是渐次来增添颜色,而木刻版画的增色却是版面刻画越多,黑色就会越少,黑白木刻版画在刻制时应该对刀痕板味进行充分表现,应该对学生拘泥于画稿的心理进行引导,刀刻是刀刻,画稿不应用刀去描,只有这样才能刻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具体制作过程:先刻画画面的外型和主要轮廓,在进行画面灰色调子的处理,灰调子的处理是采用线条的不同表现来进行,最后进行画面的部分仔细刻画,然后统一调整加工。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引导,并鼓励创作。
(三)印刷
在印刷之前,要去除画面中的碎屑,以及对纸块是否粘牢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印刷。在玻璃板上用油滚滚一层薄且匀的油墨,可以滴加汽油或是松节油来调制油墨,油滚在滚动时,如果没有声音,则是油墨太稀的表现,在玻璃板上,油墨要均匀,而且油滚受墨亦要均匀,这样才能上板使用。上板滚油墨时,可采用多次滚墨的方法来使油墨均匀。版面如有杂质出现,要及时清除,然后再次上墨,将印纸轻覆在版面上,以手抚平,在放置印纸过程中要小心,不要移动以免画面印刷效果不好。若是印刷有脏污出现,应再次换纸进行印刷。在纸背处用木蘑菇细细来回磨,并在纸背打蜡以免磨损印纸。依据画面深浅墨色层次变化需要,在磨印中适当控制,磨印中可以揭开印纸局部看是否磨印恰好,若有损坏不满意之处,可以在不好的局部滚上油墨,再进行磨印,直到满意为止。印好后,小心将印纸揭下,用夹子挂起来或者平放在干净的桌子上,勿碰触以免脏污作品,可多印若干张。
三、黑白木刻版画教学研究
不同画种的学习,在学生阶段进行创作是永恒的话题,临摹或者查寻资料虽然是一种独立的自学方式,但是成品的模仿以及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木刻版画的教学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传统画种教学模式的打破,对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学生内在深藏的潜能,需不断挖掘,才能促发其创作灵感,想象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必备素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多类学科的书籍以及出外写生来提高自身的艺术想象力,想象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可无限发挥的优点,惯性思维尤其束缚了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先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才能引领学生进行艺术创造。
\[1\]沙永汇,徐彦婷.黑、白与灰调系列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表现意义\[J\].艺术研究,2008,(02):102-103.
\[2\]胡建清.浅析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处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63-64.
\[3\]崔国伶.目的与手段――黑白木刻版画创作教学的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4):157.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情意目标;落实;策略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28
一、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落实情意目标的现状
1.中学生对待化学及其实验的主观态度
2.中学生做化学实验的习惯
3.老师对待实验的态度
老师对待实验态度的统计,大多数班级的化学实验课只上4-6节,一个完整的学期应该有20-22个学习周,每3周做一次实验,一个学期也应有7次实验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1)不同学校,条件不一样,有的学校实验设备达不到要求,导致学生实验教学无法开展。(2)不同学校的老师或同一学校的不同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不同,完成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3)不同学校学生,化学学科分配的课时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只在语数外这三门课上增加课时,其他的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执行。(4)有些老师嫌麻烦,把实验室教学改为课堂演示实验。(5)为了升学和考试,一些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等。老师对化学实验重视度,有少数老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或者说根本就不让学生做实验,从落实情意目标角度来看,有许多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落实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意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在学生看来,老师是先行者,是领导者,课堂的统治者。如果老师不重视的地方,学生也不会重视,如果老师重视,但没有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也不会引起重视。
二、化学实验教学落实情意目标难的原因
1.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异
2.学生心理的多样性与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想把学生的心理摸透和掌握,想要根据学生心理来安排一场合理、合适的化学实验课,难度较大,光是了解学生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性。大多数化学实验课,只是根据多数学生的特点或是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来实施的,忽视学生心理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情意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意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1.激励实验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新课程培训,激励老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改良实验教学与管理观念。要求老师明确和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激励老师实验教学研究,提高认识,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乐于实验探讨与研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建设,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化学实验教学,要求老师、管理者以及教育部门重视化学实验,这样才能在化学实验中落实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情意目标的培养。
2.注重学生差异性,实现实验“课堂式”常态化教学
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比如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化学实验,这与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这是由于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差异性引起的[3],男生一般比较外向,动手能力强,喜欢冒险和探索。女生则胆怯,害怕爆炸、危险,老师要针对性别差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男生要正确引导,注意实验安全;对女生要积极鼓励,大胆进行实验操作。发挥化学实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还需了解学生常见的化学实验心理差异,如:探索心理、恐惧心理、游戏心理等。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化学实验的进程与成败,而且间接地影响到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每两周或三周给学生开设一次学生实验课,学生多做实验,在其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钻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也可把部分理论教学改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生容易认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会让整个课堂感觉更轻松,更受学生喜爱,真正落实情意目标的培养,实现实验的“课堂式”常态化教学。
3.注重实验基础,强调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中涵盖化学学科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在实验中注重实验的基础性。实验教学目标是一个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过程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实验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合理设计实验,规范实验操作,收集实验事实,得出实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双基,激发兴趣,体验发现,感悟真理。
4.正确引导,改进教学模式,增进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内心的心理品质,不易直接观察到,许多情况下人内在情感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根据情形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情感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可开展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换位学习,让学生当老师,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老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与其他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增强师生信任与感情,可在台下更清楚地观察台上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做出评价,正确指导,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体验和老师评价中会潜移默化地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信任与情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也应完善自我,自我评价,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化学教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肩负起新时代下一名化学老师应负的使命和责任。
新课标实践十年多了,老师和学生还没完全适应,新课改中三维目标的实施仍然在探索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目标,应夯实知识与技能,强调过程与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真正落实化学教育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才能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实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⒋娣.新课程标准下情意目标的确立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33(6):82-85
关键词实验教学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0
AbstractInthispaper,theideasandconceptsandprocessofinformationconstructionforExperimentTeachingCenterwereintroducedwiththatFujianJiangxiauniversitywastakenasanexample.The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fromfouraspectsofinformationconstructionwhichisexperimentalmanagement,experimentalresources,virtualsimulationplatformconstructionandsecurityconstructionwasFocusedtodiscussed.Andthedirectionofthefuturewasgiventoreferencedintheending.Itshowsthattheexperimentalteachingmethodsandthelevelofexperimentalteachinghasbeengreatlyimprovedwiththeconstructionoftheinformationplatform,andthatplayanimportantroleintheconceptof“cultivatinginnovativeappliedtalents”.
Keywordsexperimentalteaching;informationconstruction;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experimentalmanagement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断突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入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以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但就目前而言,信息化的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网站停留在静态网页的水平上,尚还处于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其发展进程仍然比较缓慢,并且进程中存在较多普遍问题。我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9月正式被批准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项目),值此契机,我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率和示范辐射作用,正大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1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目标与具体思路
2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
2.1实验教学资源中心网站建设项目
2.2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2.3实验室管控平台建设项目
2.4安防系统建设项目
2.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
3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的问题及未来努力方向
中心重视信息技术在各门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继续努力:
(2)应完善虚拟仿真平台,并注重与现实实验的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并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但由于构建完善的虚拟仿真平台经济造价高,很多平台需要的功能并未完善。应继续完善该平台,且同时也注重与现实实验相结合,才可能学生有更深的感受力。
4结语
开展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它不仅是新时展的需求,也是我校关于“复合性创新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未来还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补充新知识,信息新的管理方式,逐渐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条件。
福建江夏学院校级重点教改项目(J2015A002)
[1]田曙坚,王岩,徐金荣.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92-94.
[2]王丽飞,侯影飞,李传.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11:229-230.
[3]张楠.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的建设与成果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84-87.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揭晓生命奥秘的一门学科,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且最具活力的生命学科。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操作为目标,为以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领域融技术前沿性、创新性、挑战性于一体的专业实验课程。由于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时有限,整个实验过程较繁琐,且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对薄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检验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引导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1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施
2.1研究对象
选择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共27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共150名,采用的是传统实验教学模式,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学生共121名,采用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既往学习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化教改内容的选取
在全省范围内对医院和公司检验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工作项目,所需知识点进行调研。分析资料获得分子生物学检验岗位人才所需的核心技能以及掌握这些技能所要求的知识点及职业素质,制定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时结合项目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根据细菌的特性,对涉及到的致病菌尽量用非致病菌代替,对设计的科研项目也需考虑其成功率,最后确定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
2.3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项目化教改方法的确定
2.4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NA分离纯化、目的基因的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及重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鉴定等。我们将这几个独立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重组人溶菌酶基因工程菌构建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主要分为人溶菌酶RNA分离纯化、PCR技术扩增人溶菌酶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人溶菌酶DNA、载体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以及重组人溶菌酶质粒的酶切鉴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掌握核酸分离纯化原则、原理及常用方法、PCR原理及引物设计原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质粒DNA的概念及分离纯化原理,同时还掌握PCR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将基本实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评价
科技创新是时展的主题,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今天,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教学思路,构建新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是提高基础实验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本研究根据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项目化导向的新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内容更加具体,更加连贯。整个项目探究的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感受,促进了学生间、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教学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一个良好的综合性实验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动力源泉和启蒙点。通过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突出学生实践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另外,通过课程考试、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1课程考试成绩
对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实验考试成绩总分为20分,项目化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成绩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总成绩还是实验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项目化教学组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项目化教学组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说明项目化教学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快、较扎实,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连贯性掌握,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检验学习的效果。
3.2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学生对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映,课程结束后,我们对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把项目化实验教学组与传统实验教学组学生在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研兴趣等方面进行比较(见图1),结果显示,项目化实验教学组在教学方法满意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科研兴趣等方面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项目化实验教学法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能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实验(下转第144页)(上接第98页)教学质量,也对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探索。
[1]王艳琴,袁才佳,蒋显勇等.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1):80-82.
[2]刘文,胡巍,盛桂华等.课题驱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5):197-200.
[3]吕毅.高职高专外贸单证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卷宗,2017(13).
[4]王英.SOAP学习模式下以大学生创业项目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探究——以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6):216-219.
[5]李江滨,巫媛,李育超等.RNA提取、定量及TR-PCR综合性实验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实施[J].科教導刊,2016(36):90-91.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
一、项目介绍
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试验研究2011046》是由土木2008级宋夏芸负责,土木2008级史文斌、土木2008级陈谦、土木2010级张伟恒和材料2008级王建忠共同参与完成的,参与人员涉及两个专业的学生和两个年级的五名学生。项目基于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引起或诱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愈来愈严重,同时随着数字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建设,输油输气公司、钢铁、能源、电信、城建等多行业急需土壤对钢铁腐蚀的基础数据,钢铁材料在土中的服役寿命和安全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项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别将NaOH溶液、H2SO4溶液、洗衣粉、汽油和土体充分拌和在一起,并通过击实的方法将土的含水量与密度尽量和工程实况一致,同时将Q235钢试样埋设在污染土中,分别研究NaOH污染土、H2SO4污染土、洗衣粉污染土、汽油污染土与Q235钢腐蚀速率之间的关系,为地下埋设管线钢、电缆以及输油、气和水管等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
[收稿日期]2012-05-30;[修回日期]2012-09-14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1019、J2012018);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1年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011026)
[作者简介]韩鹏举(1981-),男,山西榆社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教学与管理.
二、实验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
1.项目的选题是前提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选题要顺应学科的发展方向,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及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难度适中,对学科发展有意义的题目。通过综合分析,选择与土木工程专业紧密连接的交叉学科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即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能试验研究。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能试验研究涉及到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土壤科学、化学与化工工程、生态学、卫生防护以及测试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是介于这些学科边缘的交叉学科。揭示Q235钢在污染土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规律,研究Q235钢的腐蚀速率与污染土的腐蚀参数之间关系与规律,对污染土的研究和钢材的选材与防护有重要意义。在立足建筑地基保护,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依据目前国家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以保护建筑地基,延长其使用寿命,缓解能源压力以及为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需要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污染土对钢材的腐蚀性能试验研究,不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紧跟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步伐,具有很强的学术敏感性,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高职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经验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大多以本科教材为基础,从中删去一部分内容后作为高职教材来使用。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变成了知识点的说教,将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训割裂开来;或者变成另一种情况,忽视知识的学习而过分强调动手实训,将课程变成了一门培训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前者占有很大的比例。
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小组学习,学生各自负责、全身心投入实施较大的、完整的符合项目任务要求的设计方案;(2)项目化教学学生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还是能够使用的产品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3)项目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分析问题。
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1)教师应当在教学前充分做好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准备工作,这是项目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要贯穿实践操作能力这条主线,借助于软件和网络两个方面实验入手,实现教―做―学立体性成效。在理论知识运用方面,应当注重实用原则,不能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奥,要结合实际问题,运用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
(2)有效开展教学内容的分解工作。熟悉教材,将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为一个大任务,对大任务按照内容分解为各个小任务,实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达到教学项目任务、教学案例与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不仅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知识性目标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还要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教学项目化的目标性、自主性、生动性、操作性、综合性的目标。
(3)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序化进度设计教学过程,首先由教师对教学项目基本知识以及目标任务进行简要讲述,接下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互动,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具体的细节与操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在设计出解决方案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开展全班交流活动,对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让学生开展项目任务的操作。在学生完成了项目任务后,教师还要以项目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进行评判,指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对其中良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介绍。通过深入的研究、讨论与分析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自身各种知识的融合也更为紧密,对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4项目化教学评价
4.1评价的基本原则
采用项目化评价方式实施考核,考核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为评价依据;对个人或小组项目考核时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考核方案的制定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容;项目评价时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即“工作过程评价”、“工作结果评价”、“总体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
4.2项目评价方案
各项目累计得分加上期末答辩得分即是学生的最终得分,两项分值比例为70%:30%;学生的项目评价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分值比例为20%:20%:60%;每一个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项目实训测试”和“项目总结汇报”两部分组成;期末的项目答辩由系部统一安排,答辩的方式为“汇报”和“提问”。
5结束语
总的看来,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教学组织、实践环节、课堂教学及支持服务均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对于实践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其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有利于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有利于传授必须的理论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项目化教学还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进行探索实践,使该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结构更完善、教学效果更好。
[1]刘青.《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2(5).
【关键词】高职机电类课程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转变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展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下面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等工作。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行理论学习后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践时,实践指导教师和理论教师往往不是同一人,实践设备与理论内容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也影响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就业的信心。为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机电类学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特点,教学团队尝试任务驱动的一体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正确选用合适的控制元件;能够依据电气原理图,绘制相应的电气布局图和接线图,并按图实施;能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合适的故障排除方法,排除常见的普通机床电气故障;依据简单控制要求,设计改造电路。知识目标是了解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工作原理;理解常见低压元器件选型的方法;熟记普通机床常见电气故障现象并理解常用故障排除方法;掌握电气原理图、电气布局图、电气接线图识图、绘图要领。素质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前,学生已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后将继续学习的专业骨干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调试安装、数控机床运行与维护、顶岗实习等。因此,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后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分离。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抽象难懂,学得吃力,忘得更快。到实践环节,基本上又得重新学习一遍理论知识,教学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差。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是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出发点。
(三)项目设计
1.总体思路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项目设计及新旧内容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典型项目设计举例
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不同,将原课程中四个章节内容分解到具体项目中。表2是项目1“电机基本运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的任务分解。
三、教学实施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的教学设计如表3所示。
完成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步骤来具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为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应把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尽可能引入课堂,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项目导入。教师利用仿真软件展示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布置项目任务。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合理分组。对全班同学根据现有的设备数量进行分组,分组应注意搭配合理,使每个组别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利用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统筹管理本组项目完成的进度,分配任务时应让每位成员都充分参与到项目中,不能一人干,其余人看。
第四步,安装调试。各小组根据前面绘制的电气系统图,按元器件清单领取元器件,按图施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采用情境教学法,工作岗位的布置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劳动组织模拟真实工作氛围。
第五步,检查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完成项目进行通电试验并打分,评分标准在项目实施前就让每位学生都清楚,打分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进行,不能随意打分。
第六步,总结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项目完成过程,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为教学内容,做学一体化,符合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充分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总之,项目式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方法。高职机电类课程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化特点明显,所以在高职机电类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