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版画创作中引入数码艺术可以加速版画的发展
2.数码媒介引入版画艺术能扩展版画的欣赏范围
数码新媒介与版画艺术的结合在丰富传统版画内容与传播途径的同时,给传统版画艺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版画艺术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数字版画艺术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版画艺术家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引入网络流行语言,使得版画艺术所要传递的情感更形象具体,在丰富版画内容的同时,通过数码媒介简化了创作难度,使得作品更容易被欣赏者理解和接纳。
二、利用数码新媒介进行版画艺术创作的途径探索
摘要:版画这一绘画门类的发展自古以来受到了科技发展的极大影响,科技发展导致印刷术进步,印刷术的发展决定了版画的前行。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版画摆脱了作为一种印刷手段的禁锢,大踏步地登上了艺术舞台。
关键词:版画;科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它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字军东征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摘要: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先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版画,创作版画。从鲁迅先生引进版画启,当代创作版画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的发展也与社会运动紧密结合。随着“八五”思潮的冲击,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导致了版画创作的多元化呈现。随着这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版画必将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关键词:版画复数性创作主体痕迹
当下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版展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高品质作品,及接连不断的在国际版展上斩获的大奖,及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等等都显示了当前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开放的大环境,给版画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画创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广大的现代传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显现,为版画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版画作品虽然尚未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其中仍然夹杂着前几次版画运动“遗传”下来的面孔,和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但是对于版画的本体语言及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根据版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所以当代版画要想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就和前面的版画时代形成一个断裂,产生一个安全的距离,把“遗传”下来面孔清理掉。产生这个断裂,不单单是指在作品面貌上,还是在创作的方法论指导上。说到底,作品面貌还是版画创作者的精神风貌,取决于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下社会的大环境相对安静,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当下版画既没有了革命斗争宣传武器的功能,而它的传播功能又远远不及电子传媒,在版画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的今天,版画当下的时代面貌和时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版画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命脉的找寻和掌握的深度,及对版画技法新语言的积累,等因素都影响着作品的时代性面貌。版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常常被诸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无论表达自由,积极进取或消极厌世,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创作的主导者,又是创作的主题。
版画有其自身的市场规则,维也纳国际造型美术协会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对版画原作概念制定了三条决议:(1)画家运用各种版材,将自己的创作意愿和意象通过版子转印于画面。(2)美术家亲手或在其监督指导下以其原版印刷而得的作品。(3)在版画原作上有画家亲笔签名。在版画原作紧靠画面的原纸上,当画家用铅笔(永不褪色,且在纸上留下永久性凹痕)签署题目和姓名前,都要标上一组数字,即这幅作品总数有多少,此幅作品是总数的第几张。版画的印刷不是无限制的,它受手工拓印的制约,只能限量印制,一般只能印几十幅,然后毁掉原版或封版不印,不允许在艺术市场上出现超过限定印数的作品,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依照国际艺术市场惯例,如果那位版画家的作品有不真实的印数出现,收藏家可以寻其索赔,索赔价格可达到该版画出售价的10倍,所以,版画家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详细地作好印数记录,以备核查。这个规则是国画所没有的,它保证了版画市场的规范有序。
作者:高希奇单位:江苏东海县少儿版画中心
关键词:美术教学;吹塑纸版画;美术欣赏;审美能力
版画的材料易得,制作方便,是学生很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使用和接触各种材料与工具,试验各种上色技巧和绘画技法。多种多样的操作和触摸能让学生始终处在新奇感和期待感中,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在吹塑纸版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流程可按照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费德曼提出的美术鉴赏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进行。本文对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探寻版画的魅力进行探讨,让学生触摸美丽的世界。
一、比较欣赏教学法
比较欣赏教学法是寻找不同的美术作品,同时呈现给学生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分辨作品之间的差异,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在比较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作品的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有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印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比较不同类型作品为切入点,让学生着重欣赏材质美和肌理美。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两张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一张为拓印作品,问:你看见了什么?两张作品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看了这两张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拓印作品的肌理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手中的树叶、莲藕片等材料,感知“线条、形状和纹理”的美,并让学生尝试创作拓印作品。学生看到用版画艺术手法拓印的作品,具有别样的美感:植物的叶子可以用树叶的背面来拓印,树干上的斑驳古朴的肌理可以用树皮或者皱纸来拓印,地板的条纹可以用瓦楞纸等。教师以各种材料的纹理美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版画特有的肌理美感,深入欣赏版画艺术的形式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欣赏教学法
在中国,版画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美术艺术形式,它的表现手法是通过画、印、刻等方式来诠释版画的意义,这种艺术形式即高雅又简单质朴。它的特点是可以印刷出许多同款的原版画,这些版画具有多种变换样式的肌理以及凹凸的美感。专业版画是画家们为了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而少儿版画不同于专业版画,它的主要是通过开展版画活动,目的是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难看出,少儿版画的表达方式相对较为简单,表现过程也更加轻松愉快,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促进儿童积极学习的态度。由于儿童版画的创作过程中,版画材料更加简单,且容易实施,通过运用不同的版画工具,促使儿童的版画作品更加质朴、清新、自然、充满童真童趣,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形式。
一、少儿版画的基本表达方式
二、少儿版画的表达形式
三、少儿版画的特殊效果的表现方式
论文关键词:版画语言艺术观念作品内涵
论文摘要:在版画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是画家的思想以及其艺术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观念就决定着用什么样的版画表现语言去作特定的艺术追求,并最终将决定作品的成败及作品内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画创作中重视和强化版画的表现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版画因其版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直截了当的表现过程,通过对不同媒材的刻制处理,去寻求特殊的艺术效果。因为无论媒材是石、木或金属,在经过刻制之后大都体现出很强的力度,最后所形成的画面效果往往都具有表现主义倾向,而表现主义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尽管如此,我国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素与世界知名版画家的创作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差距。如前面提到的比利时著名的现实主义版画家麦绥莱勒,在他所创作的上万件作品中,很少对客观事物作客观写实的描绘,主要是使用一些他自己所特有的概括手法和完全符号化了的象征性手法来表现事物,作品线条坚挺有力木味十足,画面变化丰富。如他在1920年创作的《烟》,从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都是工人及其家人的生命,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却县画家用针钾的目光经过深刻的思考从缤纷繁杂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版画表现语言极其深刻。总之,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版画家都在尽力用自己个性化的版画表现语言传达他们的观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版画中所蕴涵的表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处理上的不同,更应该是版画家在画里画外所彰显出的灵魂的独特光华。它全部的核心价值则在于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即艺术家的思想、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力—这是版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点。
另外我们还必须把版画表现语言看作是艺术家“中得心源”的意向,而不是简单的“外师造化”的摹写。它所表现的应该是将蕴藏在版画家心中的巨大能量用富有激情的艺术符号—版画语言来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创造独具艺术特性的各种各样的符号—版画语言一定要让它成为振动心魄的手段;我们要努力做到把物象的普遍性赋予单纯化的形态和象征性的艺术处理,用单纯独特但有象征意义的艺术符号—版画语言表现在版画创作中,建构极具个性化的版画艺术面貌;我们要长期深人地研究版画创作的内在精神性和文化针对性使其溶化在版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版画语言之中,并使其呈现出历史的深厚底蕴和当今的时代光华,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有在版画创作中通过版画特有的尤其是个人特有的版画表现语言体现出来。
一、高等艺术院校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高等艺术院校专家学者都对各地区、各民族的独特剪纸这一原始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了多种样式的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先生对于民间剪纸等民间美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民间原生态中极为丰富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并通过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辟了实验艺术系"不断提倡深入发掘本土文化精神,开拓民间原生态艺术与当代艺术思想观念的表达两者之间的对接"
二、东北高校版画专业吸取民间剪纸艺术形态进行艺术创作及教学研究的基础
作为东北特殊地域环境下的高校版画教学,其任务是在承扬传统西方创作性版画的教学基础上融入多维的教学资源,制定趋于现代意识和学术意识的多元化教学氛围,转变版画形式化的肌理符号和游戏性的创作倾向,恢复版画在当代开放性艺术环境中专业语言的宽泛和张力,特别是应吸取东北地域长期根存和优秀的民间艺术传统"理由如下:
1.版画艺术自身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根基
中国民间版画历史悠久,不但在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广泛的表现内容、精湛优美的表现技巧、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普遍丰厚的审美层次,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美一页"民间木版插图画自唐宋起,便作为印刷雕版技术印刷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中国木版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以陈老莲为代表的画家亲自参与到木刻版画设计并创作的/水浒叶子0等作品,在中国木版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了中国木版年画各地不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并辗转流传至今"。
内容摘要:版画技法与情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其本体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它只是充当了艺术家手中的媒介,因承载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价值,而情感则是对技法的一个控制性把握。因此,优秀作品取决于技法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关键词:版画情感技法关系
随着大量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画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我国版画艺术不断发展。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的版种健全到今日的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而使其被大众所接受。
然而一分为二地看,政治因素的过度介入阻碍了纯粹意义上的版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西艺术思想的交流,激活了封闭僵化的文化形态,“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对传统不满的同时,打破旧有的版画表现形式;拓展其版画表现内容,在原有的通俗易懂的叙事,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外,加以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同时将人们精神境界的思想、情绪、理想、愿望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纳入艺术观点。中国版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表现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现代版画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