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八,十二地支配属“未”,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未时”——午后一点至三点,又称“羊时”。
《羊》齐白石
羊可承载艺术。由于其很早便走入人类视野,因而在早期原始文化遗存中活灵活现。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项的身影:陶器的图案里,有它们美丽的面容:从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铜密”,到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直至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成为人们生活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羊可代表美丽。汉字中的“美”字,即由“羊”和“大”两字组合而成。羊大为美,乃古人实用主义审美倾向的生动体现。
羊可充作美食。“鱼”和“羊”结合便成“鲜”字,折射出古人口福不浅,不禁让我等垂涎欲滴。
“羊”字孕有文化。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
竟多达204个,充分说明其对先民生活影响力的巨大。不知不觉中,羊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目不瑕接。
羊曾陪伴英雄。据《汉书·苏武传》,汉中郎将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背汉妄为,扣留苏武并遣其牧羝羊(公羊)于北海之滨,并扬言“羝乳乃得归”,苏武与羊群为伴,手执汉节,饿吞草籽,渴饮雪水,而不辱使命。直至19年后单于回心转意,苏武才得返长安,受封典属国,留下千古佳话。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羊首
民间关于羊的传说:相传神羊为了人们的生存偷偷去天宫偷了五谷的种子送给人类,让人类收获了丰收,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但是这个仪式心动了玉帝,神羊做的事情也被知道了,玉帝惩罚了神羊,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第二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祭,以示纪念。
《四羊图册页》陈居中南宋
品画
《二羊图卷》赵孟頫元
纸本墨笔
25.2x48.4cm
藏于弗利尔美术馆
《二羊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作品。图中画一羊低头吃草,一羊昂首瞻望,周围不着背景。右面的山羊张口睁目,尾巴上翘,身子向右而头部朝左,背部线条自然弯曲,羊毛轻软直长,描绘工细。左面的绵羊昂首而立,身躯朝左,头部右车毛卷而短。全图纯用水墨画出,却显色斑斓之状。构图空疏,应是受到唐、宋家的影响。此画为赵孟頫除马以外惟一绘有走兽的作品。
从画面来看,两羊体表特征差异最明显的是羊毛,山羊毛长而浓密,绵羊毛则短而稀疏。两羊站立的姿势相对,身躯相反。头部的回转呼应,使二者产生密切联系。山羊俯视,绵羊昂首,形成上下对应。山羊蓄势待发,有动感;绵羊神态安详,显得静穆,一动一静,意趣横生。
此画所绘两羊特点突出、个性鲜明。山羊的毛质通过笔墨的干湿和浓淡加以区分,羊身体各部,如头、耳、眼、双角和四足,都用不同的笔法来强调。两羊的绘画手法,显示出画家熟练的传统画技巧。
画中除两只羊外,没有任何背景衬托,构图与唐代韩滉《五牛图》颇为类似。赵孟頫或摄取《五牛图》的艺术手法,巧妙吸取了唐画的精致之处。
读诗
《初平牧羊图》佚名南宋
《羊》
唐李峤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1991年生肖羊邮票雷翰林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苏武牧羊》任颐清
《陇头吟》
唐翁绶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
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俱是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开泰图》苏汉臣宋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唐罗隐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
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苏武牧羊图》黄慎清
《戏答张秘监馈羊》宋黄庭坚
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
忍令无罪充庖宰,留与儿童驾小车。
《三阳开泰》朱瞻基明
阅对联
《羊图》赵福元
上联:马去雄风在;下联:羊来福气生。
上联:三羊开景泰;下联:双燕舞春风。
上联:春草连天绿;下联:羊群动地欢。
上联:骏马四蹄击鼓;下联:羚羊双角开春。
上联:喜鹊登枝祝福;下联:灵羊及地呈祥。
上联:立志当怀虎胆;下联:求知莫畏羊肠。
上联:万树争荣添翠色;下联:五羊献瑞报佳音。
上联:马步生风辞旧岁;下联:羊毫挥墨写佳联。
上联:五羊献瑞增春色;下联:百鸟争鸣唱福音。
上联:马岁事事合民意;下联:羊年处处沐春风。
《苏武牧羊图》傅抱石
主办单位: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地址:襄城区运动路88号;总编辑:李佳锋责任编辑:茹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