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地》教案(精选14篇)

1、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会分开的。

2、感受中国古典神话的美。

3、知道神话的含义,从盘古开天辟故事中,感受中国人了不起。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话故事,你们知道什么是神话故事吗

教师小结:神话故事是由人们从幻想和想象中编造出来的故事,不是真实的事情。

过渡语:什么叫开天辟地呢,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集体阅读,播放课件

第一页:你看到了什么?(鸡蛋)

第二页:鸡蛋里出现了一个人,他是谁?(盘古)

第三页:你发现盘古和之前的有什么变化?(盘古长的特别快,很快鸡蛋就装不下他了。)装不下他了怎么办啊?(幼儿猜测)

第四页:我们来看看盘古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鸡蛋裂成了两半。)

第五页:盘古在干什么?(边上还有一些连着的地方,被盘古用斧子劈开了。)

教师小结:盘古是一个力气很大的人。

三、自主阅读

第6——13页

1、关键提问:他长的多高啊,盘古的头上和脚下都有些什么呀(头顶天,脚着地)

2、你们看天变的怎么样了?(越来越高),地也变的怎么样了?(越来越厚了)。

3、盘古在干什么啊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什么?(风和云彩)喊出的声音变成了什么?(轰隆隆的雷声)你们觉得天上除了风和云彩还有什么?(太阳和月亮)是盘古的什么变成的?还有哪些也是盘古变的?(高高的山脉)

4、大地上还出现了什么?(我们身上什么是可以变成江河的呢?血液变成了江河、土地是什么颜色的?皮肤变成了土地。因为盘古是一个很高大的人所以他的汗毛变成了树和草,汗水变成了雨水)

四、完整欣赏

关键提问: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他是一个很伟大、很高大、强大,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他牺牲了自己把我们的大自然变的是如此的美丽。这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

(一)、谈天说地:

1、说说天和地是怎么来的?

2、太阳、山脉、河流、星星、月亮又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地,天只是地面的上空,而太阳、山脉等都是自然界的变化演变而成的。

(二)、故事欣赏:《盘古开天辟地》

1、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提问:

1)盘古是谁?他原本住在哪里?

2)传说很早时候,天和地是怎样的?

3)后来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

4)盘古分开天地以后又做了些什么?

活动结束:

这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活动延伸:

关键提问:你知道地球有几大洲几大洋吗?

教师小结: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反思: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虽然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一次活动,一次历练,一次活动,一次成长。

【教材简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注意:混沌hùndùn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齐读)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

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随天地变化

周身发生变化

课后反思: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3.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浑饨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4.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饨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饨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四、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h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边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桥和五方②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湿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1.“这时候”的“这”是指___

2.作者凭什么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凭什么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凭什么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

3.这段文字表现了盘古的、的精神。

4.这段文字运用了一修辞手法。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②说明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等。

关于天地开辟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智力贫弱,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由来无法理解,只能根据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推测,于是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这里介绍一些巨人化生神话,除汉族的盘古神话之外,还有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这两位男女神,两只乳房变成太阳山、太阴山,摘下喉头当梭子,拔下毛发织大地,脸上流下的鲜血变成大海,女神又用她的肉托起了大地。这种化生神话,有的还描述天下万物为神人所生,如彝族《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金》,说世上万物,诸如树叶、蒿枝、野葡萄、牵牛花、野草、蕨草、猿猴、人、骆驼、熊、狗、青蛙、鸟类都是尼支呷金所生。

始见于《艺文类聚》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清人马《绎史》所引《五运历年纪》。

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去地九千里。”

《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盘古神话虽未见于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后来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盘瓠(hù)传说的某些因素,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被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

上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看见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就创作出了神话。神话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观念;神话里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成形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收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按照盘古开创世界的过程改写成了这篇通俗生动的神话故事。

改写后的神话,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情节丰富而生动。

神话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从混沌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条理分明。

先写混沌初开。巨人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孕育、成长,醒来时,眼前模糊一片。他顺手抓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天和地就在这挥动之间被分开了。

再写天地成形。天和地虽然分开,但盘古怕它们再合上,就“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和地的变化不断变化,直到天地基本成形,他也倒下了。在这里,作者极写盘古的高大:或用数字,“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或用比喻,“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向读者展示了盘古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

最后写天地万物的产生。作者一连用了12个“变成”,把自然界的万物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想象夸张而奇特。

作者在改写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神话本身的样子,而是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比如关于宇宙起源,古书上只是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作者并不是单纯地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关于混沌初开,作者想象是盘古用一把大板斧劈开了世界;关于天地的成形,想象是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不断增长,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成形;关于自然界的一切,作者竟想象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的:雷霆、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江河和道路等等,无一不和盘古的身体发生了联系,无一不是盘古的化身。真是想象到了极点,令人叹为观止。

想象本身也使盘古这个英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在万八千岁的漫长岁月中,盘古怎样“生其中”呢作者想象他“呼呼地睡着觉”,在睡觉中孕育、成长。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天地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呢作者想象盘古醒来后,“闷得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很“生气”,这种心理描写不仅赋予盘古人的感情,使这个形象有血有肉,而且也说明了开辟天地的原因。于是,盘古“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这么一“挥”,这几个动作,把这个英雄形象写活了,就好像站在读者面前一样。下边写盘古“头顶天,脚踏地”,写他“直挺挺地”撑在天地当中,写他“孤独地”站在那里,都赋予了盘古以普通人的感情,使得这一形象丰富生动,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赵怀兵

1.课后练习第一、H题。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难点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盘古开天辟地》为我们讲述了创世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和经过,解释了宇宙的起源,赞颂了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抓住关键的语句,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了解神话传说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深刻。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作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三、不足之处

四、改进措施

(2)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教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重点难点

2.难点:

1.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浊混沌孕育霹雳冉冉上升巍峨雷霆骨髓甘霖

2.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3)宇宙:本课指~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三、讲解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混沌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沌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制作成剪报,进行评比交流。

2.讲神话故事

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充分小组讲,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在讲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添枝加叶。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

3.改写神话

指导: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②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③品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④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四个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和方法:以奇特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体会盘古形象的高大,气势的豪壮,威力的巨大,贡献的宏伟,从而体会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魄力。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分析课文词语。

教学难点:

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许你听老祖母向你讲述过《夸父逐日》的故事,你佩服他“与日逐走”的英雄气概,也许你听父母向你讲述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治理好水患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许你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也曾经幻想过有一天能变成白衣素袂的嫦娥,轻盈地驾着长风飞向那神奇的月宫,在清朗的月光下长舒舞袖翩翩起舞。你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怎样描写宇宙起源的吗?神话传说中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

深入分析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孟子和他的著作。

一、检查预习生字和生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请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向老师提问。

三、回答学生问题,导入神话的概念,帮助学生复习。

四、分析课文

同学们初读课文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来分析一下盘古开天辟地分为几个过程?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教学效果(思效)。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

(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处(思失)。

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

4.改进措施(思改)。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段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一上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看见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就创作出了神话。神话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观念;神话里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战胜自然的...

袁柯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

设计意图:《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许多幼儿也听过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知道中国人是很了不起的,我们也都要学习盘古这样的精神。活动目标:1、欣赏讨论中初步了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表达的涵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2、学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故事复述有兴趣。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已经开始《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材料准备)故事图书、录音教学过程:一、翻阅图书,师生共同阅读...

活动目标1、在欣赏讨论与小组合作阅读中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会分开的。2、初步了解神话的含义,对神话故事充满兴趣。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会分开的2、难点:初步了解神话的含义活动准备1、前期...

教学反思范文一: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下面特点: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凭借教材,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交...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难点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二、教师点拨: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教学设计示例一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难点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二、教师点拨: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教学设计示例一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难点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THE END
1.这些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件?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发明了许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和器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特展出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生产、生活工具和器械,让我们通过文物,体会前人的匠心和智慧,感悟今人的传承与发展,珍爱用劳动和汗水创造出的美...https://hhrb.dbw.cn/Html/szbz/20240429/szbz143809.Html
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21世纪教育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力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生产工具演变和劳作方式:第一个方面讲的是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包括古代农业工具的变化和古代手工业工具的进步;第二个方面讲的是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典型劳作方式: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http://zy.21cnjy.com/20577629
1.现代农业中的传统智慧小农具图片故事在中国古代,农业一直是国之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特性,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生产的小型农具。这些小农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创造力和智慧。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通过小农具图片,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人们如何通过简单的手工艺品...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399088.html
2.五上劳动与技术教案(通用4篇)学工具器材:一次性筷子若干,皮筋若干,瓶盖一个,饮料瓶一个,乒乓球一个;剪刀,美工刀等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激发学生对投石机的兴趣。介绍投石机,通过课件展示古代投石机发展历史和作用,让学生对投石机有更直观的了解。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让学生了解投石机的工作原理。展示“聪明泉”中的投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2i8k278.html
3.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8篇)1)提前教学活动关于劳动节的课程,并让幼儿收集关于劳动节的图片(家里大人做家务、社会劳动者); 2)提前对社区进行踩点与各行工作人员沟通; 3)各班根据情况可制作宣传小旗、礼物(赠送劳动者); 4)通知家长为幼儿预备一份劳动工具(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供幼儿当天下午亲子劳作; ...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2855493.html
4.人教版四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通用11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an/277655.html
5.初一历史试卷及答案(全文)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影响3分,其余每格2分) 图1耒耜 图2铁农具 图3牛耕图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 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 出现的历史时期 推广的历史时期 推广使用的影响 本格不必填写 本格不必填写 3、学以致用 (15分 )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https://www.99xueshu.com/w/k67cgyu5wxlc.html
6....劳动者劳动对象。阅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生产工具的图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有: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阅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生产工具的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图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图三石-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8q20433621.html
7.幼儿园防寒保暖的教案(精选16篇)(1)出示所准备的生活取暖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取暖方法:炭盆取暖;火炉、火炕取暖;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取暖;热水袋取暖等。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家里面是用什么方式取暖的 教师简单小结:取暖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我们会用到很多的取暖工具,所以在取...https://www.yuwenmi.com/jiaoan/youeryuan/3734358.html
8.小学生综合实践优质课程教案(通用16篇)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介绍 在背景中显示第三张图片,并询问: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他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让学生思考” (二)活动过程 1、讲一个故事 讲一个古代和现代人尊重他人的故事这位老师首先讲述了列宁的卫兵理解视察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尊重他人是不分地位的`。让学生...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578797.html
9.古代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个?古代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个? 五一劳动节假期已经结束,大家都是如何过的呢?有参加劳动吗?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平民百姓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都在劳动。 在古代,每年的二月初二,是春耕开始的日子,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的仪式,由皇帝本人进行示范,亲自耕田,以表达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https://i.ifeng.com/c/861a2spaZXZ
10....农耕之本是水,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众多灌溉工具以满足农田对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中国古代文明是农耕文明,农耕之本是水,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众多灌溉工具以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古老的灌溉工具、灌溉机械无一不折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造物的设计思想。将下列灌溉工具按朝代https://www.shuashuati.com/ti/3ce97cf0f1bd46088b689cbcfa96df45.html?fm=bd9425cd7becac28d3b99b91930d535222
11.我的家大班美术教案(通用21篇)(1)幼儿相互介绍,讲述作品内容。 (2)请部分幼儿进行交流,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3)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总结,并对幼儿提出希望。 ...3、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 教学准备: 师:图片、资料、作品、材料等。 https://mip.jy135.com/ziyuan/jiaoan/432547.html
12.推荐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选5篇)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评述自己喜欢的古代交通工具。 2、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一、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二、教学重难点: ...https://www.04oo.com/w/165770.html
13.青铜艺术教案(通用11篇)(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https://www.wenshubang.com/jiaoan/581799.html
14.古代工具的演变过程简笔画海报简笔画图片大全古代交通工具马车的简笔画 古代的取暖工具简笔画 古代兵器长枪的简笔画 古代皇帝出行用什么交通工具简笔画 古代车简笔画图片大全 古代古代兵器简笔画 古代农具简笔画及说明 古代大龙简笔画 古代的交通工具简笔画怎么画 古代的运输工具简笔画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简笔画 古代文物简笔画以及介绍 劳动工具简笔画彩色 ...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d5b1c06af51be7a4.html
15.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 生产工具就是从广义上来说,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人工制造物。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走到大街上会看到弹棉花的弹弓,它是生产工具,我们走到工厂里边,看到各种机械设备是生产工具,那么走到建筑工地上,看到各种吊车也是属于生产工具。也就是说,生产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https://www.gushiwen.cn/GuShiWenType_3000000004_1.aspx/GuShiWen_314c176c6d.aspx
16.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2023四、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古代生产工具的图片,如耒耜、斧头、水车等,引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古代生产工具-介绍不同类型的古代生产工具,如农业工具、手工业工具等。-讲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工作原理。3.介绍古代劳作方式-描述古代农民的耕作方式、工匠的劳作过程等。-强调古代劳作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4.小组...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523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