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7.07.31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锁,机关设在里面,外面不露痕迹,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
在兵器制造方面,鲁班曾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战争发挥过巨大作用。后来在墨子的影响下,不再制作这类战争工具,专门从事生产和生活上的创造发明,以造福于劳动人民。
当木匠在制作供桌神案、门窗家具时会使用一种长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尺子上不仅有尺寸,还标明有避凶取吉的文字,人们就叫它鲁班尺,又叫文公尺。
相传鲁班和文公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但鲁班总是技高一筹,令文公非常嫉妒。
即木工用尺,又称“角尺”,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枋材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1鲁班尺=0.8市尺
鲁班尺,亦作“鲁般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今工匠所用的曲尺。它从左至右共分四排,其分别是传统的寸、鲁班尺、丁兰尺、厘米四种标尺。鲁班尺长约42.09厘米,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后经风水界加入八个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呼之为“门公尺”。其八个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在每一个字底下,又区分为四小字,来区分吉凶意义。其八个字及附带的小标格分别代表的吉凶含义如下:
1、财:吉,指钱财、才能。
A、财德:指在财、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现。
B、宝库:比喻可得或储藏珍贵物品。
C、六合:合和美满。六合为天地四方。
D、迎福:迎接福。福为幸福、利益。
2、病:代表凶。指伤灾病患及不利等。
A、退财:损财、破财之意。
B、公事:多指因公家的事如贪污受贿及案件官司等。
C、牢执:指牢狱之灾。
D、孤寡:指有孤独寡居的行为。
3、离:代表凶,指六亲离散分开。
A、长库:古有监狱之说。
B、劫财:破耗及耗损财。
C、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之事。
D、失脱:物品失落、人离散之意。
4、义:代表吉。指符合正义及道德规范,或有募捐行善等行为。
A、添丁:古时生男孩叫添丁。
B、益利:增加了财资利禄。
C、贵子:日后能显贵的子嗣。
D、大吉:吉祥吉利。
5、官:代表吉,指有官运。
A、顺科:顺利通过考试而获中。
B、横财:意外之财。
C、进益:收益进益。
D、富贵:有财有势。
6、劫:代表凶,意指遭抢夺、胁迫。
A、死别:即永别。
B、退口:指有孝服之事。
C、离乡:背井离乡。
D、财失:财物损失或丢失。
7、害:代表凶,祸患之意。
A、灾至:灾殃祸患到。
B、死绝:死得干干净净。
C、病临:疾病来临。
D、口舌:争执争吵。
8、本:代表吉,事物的本位或本体。
A、财至:即财到。
B、登科:考试被录取。
C、进宝:招财进宝。
D、兴旺:兴盛旺盛。
为时下风水师必备之工具。主要用于建造坟墓或奉置祖先牌位及神位时,据以测量,并定吉凶。尺长39厘米,分十格,每一格又分四小格;其十格,各印有代表吉凶之文字,分别是
“丁”:福星及第财旺登科
“害”:口舌病临死绝灾至
“旺”:天德喜事进宝纳福
“苦”:失脱官鬼劫财无嗣
“义”:大吉财旺益利天库
“官”:富贵进宝横财顺科
“死”:离乡死别退丁失财
“兴”:登科贵子添丁兴旺
“失”:孤寡牢执公事退财
“财”:迎福六合进宝财德。
古代鲁班尺长46.08厘米
现代两种鲁班尺长度分别为42.9厘米和50.4厘米
古代堪舆学非常重视鲁班尺的运用。堪舆学著作《阳宅十书》称:“海内相传门尺数种,屡经验试,惟此尺(鲁班尺)为真。长短协度,吉凶无差。盖昔公输子班造,极木作之圣研,穷造化之微,故创是尺,后人名为鲁班尺。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
故宫安门以鲁班尺为准
目前国内流行的鲁班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42.9厘米,另一种是50.4厘米,这两种鲁班尺和古代的鲁班尺长度都不一样,可以说,这两种鲁班尺都是不准确的。
鲁班尺的八个字为“财、病、离、义、官、劫、害、吉”,有的尺中“吉”字写作“本”字。一般来说,古人认为八字中财、义、官、吉所在的尺寸为吉利,另外四字所在的尺寸表示不吉利。但在实际应用中,鲁班尺的八个字各有所宜,如义字门可安在大门上,但古人认为不宜安在廊门上;官字门适宜安在官府衙门,却不宜安于一般百姓家的大门;病字门不宜安在大门上,但安于厕所门反而“逢凶化吉”。《鲁班经》认为,一般百姓家安“财门”和“吉门”最好。
单扇门宜开“二尺八寸”
吉利尺寸应用广泛
《事林广记》认为,一寸(3.2厘米)为鲁班尺中的“财”;六寸(19.2厘米)为“义”;一尺六寸(51.2厘米)为“财”;二尺一寸(67.2厘米)为“义”;二尺八寸(89.6厘米)为“吉”;三尺六寸(115.2厘米)为“义”;五尺六寸(179.2厘米)为“吉”;七尺一寸(227.2厘米)为“吉”;七尺八寸(249.6厘米)为“义”;八尺八寸(281.6厘米)为“吉”;一丈一寸(323.2厘米)为“财”,这些都是吉利的尺寸,可应用在室内布局各个方面。
古猿与“人”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界,动物只是凭着自身器官,趋势避害地求得生存的环境,即使是其中最高度发展的古猿,也只能利用一些天然的材料,随意地拾取折断的树枝和散落的石块去与野兽搏斗,挖掘植物的根块和击落树上的果实充饥。这种使用天然工具的劳动只是一种自然的劳动。古猿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终于在难以察觉的速度中开始了一个从猿到人的飞跃。
从对量有了认识到制造工具
旧石器时期的“猿人”虽然已把石块分割成不同大小、相对尖锐的三角形、多边形的砍断器和带有锋芒的尖状器,但从这时期石器的表面上看,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石材去制作较为理想的、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大小的石质工具,只是在任其一击之后产生的震动而发生物理性的分裂。尽管如此,猿人在制造最简单的木、石工具时,都是在对大小、长短这些直觉的量有所比较和认识之后开始的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意识首先反映在对“量”的分辨和利用上。
大约20万年前后,即旧石器的第二阶段,称之为“古人”。这时期的工具已可分成各种类型:如石刀、石斧、石镰等,甚至出现了复合工具,即在石质工具上安木制的柄,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力。复合工具的制造,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古人在对量的认识上又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在石斧或石镰上钻孔时,必须考虑到所钻的孔与木柄的粗细如何保持相对的一致,才能达到复合的效果。尽管当时还没有任何的测量工具,但比较下孔的大小、木棒的粗细、长短,石斧的轻重的活动已经产生了。
旧石器时期发展到距今约四万年前的第三阶段,即“新人”时期,各地遗址除出土数以万计的各种石器外,还发现了颜色鲜艳、松软的灰烬层。标明“新人”们已掌握了人工钻木取火的办法。
从熟食到高温的利用
《礼记》载:“昔者先王,米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茹其毛。”这时期的“新人”正处在旧石器向新石器进化的过程之中。而火的利用和骨针的发明,终于挣脱了“茹毛饮血”,赤身裸体的生活,彻底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开始进入古老的文明阶段。
“火”在大自然中一直存在,只有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才被利用。从“古猿”到“人”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逐渐从惧怕火、逃避火到保存火、......
人们有了对数量的认识之后,逐渐开始了简单的测量活动。以居条件为例: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过着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的生活。有时在遮天蔽日的大森林里“构木为巢”,有时又迁徙到蜿蜒起伏的山丘,寻找可供居住的洞穴以避风雨。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们已不满足于居住在不稳定的树上或阴暗潮湿的山洞,而要求有一个比较安定舒适的居所而开始了建造房屋的工作。
进入博物馆大厅,好似亲临几千年前原始人居住的村庄,俯瞰着一座座圆形、方形的房屋地基,抚摸着渗透了祖先血汗的简陋工具,环视画家们描绘的一幅幅公社村民劳动、生活的画卷,好像看到了一些身披兽皮、体格强壮的人群胝手胼足地建造着一幢幢低矮的土屋。另一些人手提木棍,背着猎获的野兽欢欣地奔跑。以及氏族酋长带领大家开垦着一片片荒地。这些充满着沸腾生活情景的场面,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据考古发掘报导,半坡遗址除有许多房屋之外,还有许多地窖,是氏族公社的公共仓库,其中一个大地窖里发现了堆积层厚达18厘米已腐朽的粟(小米)。有那么多储存的粮食,是当时生产效率已很高,粮食多得吃不完了吗?如果那样想可就把氏族公社太理想化了。
在分光吃光的年代,可以临时找一件陶罐作为分配的工具,每人得到的粮食也能做到基本相等,下次分配重新再找一件。当有了储存活动之后,就要考虑储存多少才能勉强度过寒冷的冬季。
于是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把前一年的收获量记录下来,待第二年仍用同一个陶罐来测量。这样,年复一年,终于总结出一个经验,知道应该分配多少、储存多少。这时选择一件或几件容器,每年都用它来测量和分配粮食,久而久之,这些器具便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的测量器具了。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单位和固定的量值,这些测量器具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度量衡器具。
中国古代第一位建立度量衡标准的人——治水的大禹
“微禹吾其鱼乎”。“微”在此作如果不是解。这是古人面对滚滚黄河发出的感叹;如果没有大禹治水,我们早已变成水里的鱼虾了,(见《左传·昭公九年》)。翻开中国的古籍,有多种、多处提到鲧和禹治水的故事。
禹是如何去完成这样伟大的治水和疆域划分工程的呢?
测量离不开数和量,因此必须有记数和计量的办法。治水这样大规模的测量必定要有统一的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怎样建立的呢?《史记》给出了答案:“(禹)身为度,称以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禹的身长和体重定出长度、重量的单位。有了单位和标准,并把它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上,测量长度时就可以直接读数和计算了。治水工程即使在不同地区也就可以复现和传递这个量了。
《淮南子·地形训》中还有一则记载:“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五步。”大规模地治理水患,必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作初步地勘察。太章、竖亥,善行人。禹派遣二人去四方勘测,“步”便成为测量大地最原始的单位。《考工记》说:“野度以步。”这种以步为丈量土地的单位甚至延续了几千年。怎样才算一步呢?《孔丛子》说“跬,一举足也,倍跬为步。”即一条腿跨出的距离称“跬”,再把另一条腿胯出的距离称“步”。这些都说明了大禹治水是用各种测量方法最后达到治水的目的。
禹治理了水患,人民得到安居,他在部落联盟中的威望也日益增高。舜死后,禹成了继承人,并建立了夏王朝。从此治水时建立起来的度量衡便成为夏朝法定的制度了。
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乃木工匠开山鼻祖,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释解:伏以于鲁班第一个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风水蕴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时蕴涵泰山可以镇宅,所有的灾难、大风大浪、雷电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灾难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没有灾难,顺应自然给家带来好运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