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用普通话较清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并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2.学习通过图标记忆诗歌内容,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
3.知道自己长大了不仅表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还应变得更能干更懂事,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重点:
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活动难点:
通过图标记忆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1.诗歌ppt一幅。
2.常见的劳动工具:扫帚、拖把、抹布、黑板擦等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会做的事。
1.现在小朋友升中班了,你今年几岁了?长大了一岁了,变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你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会穿衣服,会自己穿鞋子,会擦桌子、椅子,会浇花,会拖地等)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师:谁来说一说呢?
(让幼儿学会交流,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会做很多事情,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倾听。)
二、学习儿歌:别说我小
1.引出《别说我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别说我小》。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幼儿讲述听到儿歌内容。根据幼儿所说内容出示ppt图片。
师: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鼓励孩子用儿歌里的句式讲述。)
4.跟老师朗诵儿歌2遍(引导幼儿能读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师:那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会干的事情吧。
三、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劳动工具,让幼儿认一认。(扫帚、拖把、抹布、水桶、钢丝球)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吗?
2.请部分幼儿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幼儿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师:谁想来试一试这是怎么使用的。
3.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师:真棒,现在我们都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了,那以后我们要经常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做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仿编儿歌
1.幼儿自己朗诵儿歌。
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说给自己的好朋友听。
2.鼓励孩子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成新的儿歌。
师:你想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进儿歌里吗?请你和好朋友商量下。
3.让幼儿把在小组里编的儿歌到集体面前讲述。
4.根据幼儿仿编的情况,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附:别说我小
妈妈你别说我小,
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你别说我小,
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你别说我小,
我会给花把水浇,
现在我呀长大了,
会做的事儿真不少。
?学习活动一: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体验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1)激发幼儿上中班的愉快情绪
环境与材料: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设计思路:幼儿园给幼儿提供了认识同龄人和好朋友一个场所,在幼儿园中充满了欢笑和喜悦,美丽的教室,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同伴们一起游戏学习的乐趣,使得小朋友们对幼儿园充满了喜爱。从小班升入中班,对他们来说和以往存在的不同和变化,加上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他们会对幼儿园存在些许陌生感。但他们热爱上进,想学习更多更大的本领,所以要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让他们更加喜爱幼儿园,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有一种归属感和对幼儿园的认同感。
活动流程:听录音了解故事——学习对话,理解故事内容——经验迁移,表达感受
活动过程:一、听故事录音,了解故事内容
1)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是我们第一天开学,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开心,现在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2)师生共同听故事录音:
——“小朋友,故事听完了,有谁能告诉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呢?”
二、第二次听故事录音,学说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背景图片和故事中的动物形象讲述故事:
——“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听故事中的小动物说了些什么话呢?”
——“故事中的小青蛙看见小鸭子,小乌龟是怎么说的?”
“小动物是怎样上幼儿园的?”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故事内容,老师巡回聆听:
——“现在请小朋友想想,为什么要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三、经验迁移,表达感受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上幼儿园,你会将自己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事说给我们大家听,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习活动二:别说我小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体验自己长大的喜悦心情。
2)发展幼儿在集体面前自然、大胆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对比、展览、讲述,增强幼儿的“我长大了”的意识,知道要尊敬老师和父母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1)发准个别翘舌音
2)幼儿将自己会做的事编入儿歌中去
环境与材料:插入式的教学挂图、妈妈、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给花浇水的图片
设计思路:四岁的幼儿不仅精力充沛,生长发育旺盛,而且对自己身体变化特别感兴趣,开始表现出自信,特别升入中班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候也会把帮家长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父母换一个垃圾袋,帮爷爷奶奶洗一次碗等等,虽然很小的事情但也表现出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的事实。
活动流程:谈话导入——欣赏诗歌——学习诗歌——谈话小结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组织幼儿音乐律动《我的好妈妈》,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我们的妈妈这么辛苦,我们在家中应该怎么做呢?”
——“你们说的真好!告诉你们个小秘密,小动物幼儿园里的小乌龟也升中班了,他觉得自己一下子就长大了很多,所以他决定,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呢!可是呢,爸爸妈妈还是什么也不让他做,还是说,小乌龟,你还太小,太小!我想知道你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说你小吗?为什么?他们说你小,你承认吗?你能够做什么?”
——“原来小朋友们都这么有本领,会做的事情这么多,真是太棒了。”
二、欣赏诗歌
1)出示挂图,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上面画了些什么啊?”
2)教师边插入教具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现在听老师念一首诗歌,我们来听听里面讲了些什么。”
3)幼儿学着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的小朋友对爸爸、妈妈、奶奶说了些什么?”
三、学习诗歌:
1)教师扮演“妈妈”(爸爸、奶奶)说“宝宝,我们来穿衣服和洗脚。”
幼儿用诗歌语句回答
2)难点练习:发准个别翘舌音。
——“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几个字”
3)幼儿自由结伴,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教师巡回聆听。
——“现在我们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念这首诗歌,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来念”
四、谈话小结
——“你们还会做哪些事情?能不能把你们会做的事情编入儿歌中?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本领最大”
教师小结:“我觉得,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是最棒的,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不但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小帮手呢!
教学反思:刚刚升入中班,很多幼儿都已经发现自己长大了,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投入,朗读的时候也非常的认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还讲述了自己长的一些事情,小朋友之间进行了一些交流。
?学习活动三:帮妈妈
活动目标:1)理解小袋鼠帮助的画面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2)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重点与难点:1)重点情节的理解
2)表演故事内容
环境与材料: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帮妈妈》
设计思路:长大的表现有很多,特别是小朋友对父母的表现,孩子只要稍微有点长就会学着父母一样做事情,会想到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这是长大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行动他们呢也能够体验到长大的快乐。
活动流程:谈话激趣——阅读理解——质疑假设
活动过程:一、谈话激趣
出示帮妈妈的教师用图书
——“这是谁?今天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
——“我们边看边想故事里说了什么?”
2)幼儿交流阅读感受:
——“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小袋鼠怎么帮妈妈的?”
3)教师利用图书,帮助幼儿理解重点情节:
——“小袋鼠为什么跳出妈妈口袋?你从哪里看出来妈妈很累?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呢?”
4)静态画面,动态表达
——“我们一起表演小袋鼠妈妈的这段故事内容好吗?”
5)体验小袋鼠帮妈妈的心理感受:
——“小袋鼠帮妈妈做了那么多事,它是怎么想的?”
6)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三、质疑假设
1)启发幼儿质疑想象:
——“看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吗?”
“假如你是小袋鼠,你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孩子和母亲永远是最亲近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非常认真的在听,但是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提到小朋友们平时帮妈妈做过些什么事情的时候,大家因为要讲的很多所以有些乱,不过可以理解小朋友们对于母亲的那种熟悉的程度,对于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
?学习活动四:小帮手
活动目标:1)学念儿歌,知道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体验做小帮手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1)要求幼儿听清怎样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2)取多种形式念儿歌
环境与材料:收集在家学当爸爸妈妈小帮手的记录资料(录像带、照片、文字等)
设计思路:升入中班后,老师家长都会认为孩子长大了一些,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会认为自己长大了,老师教育他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情,他们就会想到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着长大的快乐。
活动流程:交流体验——理解、体验——内化迁移
活动过程:一、交流“我当爸爸妈妈小帮手”的体验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家哪些事情你是自己做的?”
“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
“爸爸妈妈是如何评价你的?”
二、理解、体验
1)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刚刚老师念的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
“为什么要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2)示范欣赏,重点要求幼儿听清楚是怎样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
——“请小朋友说说儿歌里我帮爸爸做了什么事情?”
“我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
“你从哪里听出爸爸妈妈很喜欢小帮手的?”
3)幼儿学念儿歌:可以采取轻声跟念、接龙念儿歌等形式学习。
三、内化迁移:
——“儿歌里的小朋友帮爸爸妈妈做的事情你们都会做吗?请你学一学。”
教学反思:有了上一课的学习经验,小朋友们讨论开始热烈了,特别在交流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的时候,大家好象要讲的话也非常的多。在学念儿歌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了老师一句,大家一句的方式,突然让他们用接龙的方式他们不是最习惯,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在慢慢适应。
《别说我小》
妈妈,您别说我小,
我会穿衣和洗澡。
爸爸,您别说我小,
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
我会给花把水浇。
爸爸妈妈工作忙,
我会做的事真不少!
一、活动课题:别说我小(语言)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适当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
2、准备一些劳动工具。
四、活动过程:
1、小朋友都长大了,变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你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鼓励幼儿分组讲述。
(让幼儿学会交流,把自己会做的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听,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会做很多事情。)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倾听。
1、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是《别说我小》。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3、让幼儿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鼓励孩子用儿歌里的句式讲述。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2遍。
1、出示劳动工具,让幼儿认一认。
2、你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吗?
3、请部分幼儿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幼儿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4、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1、幼儿分组朗诵儿歌。
2、鼓励孩子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成新的儿歌。
3、幼儿分组学编儿歌,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
4、让幼儿把在小组里编的儿歌到集体面前讲述。
5、根据幼儿仿编的情况,给予鼓励。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阿姨,你别说我小,我会刷牙和洗脸。
爷爷,你别说我小,我会洗碗和拣菜。
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孩子的话:
我以前都不会穿衣服,现在我会了,我还会自己穿裤子、穿鞋子,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还会浇花,每天早上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
孩子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使用劳动工具。
老师的话:
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幼儿都会做写什么事,同时激励那些还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的孩子赶快动手,做能干的孩子。
幼儿学习儿歌速度很快,都很积极。
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识。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大胆的仿编。
教后感:
2、在仿编部分如果能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更能体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下面是中班语言《别说我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在活动中我首先用了提问的方式导入,“你们的小手会干些什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为活动中儿歌进行仿编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身体方面的成长。
可我在活动只重视了幼儿的记忆诗歌内容,却把仿编忽视了,只是我把孩子们会做的事,编入诗歌中。对于目标二没有真正实施。应该让幼儿用“我会”的句式进行大胆的表述,并根据孩子们说的内容及时的画出图标,使幼儿把儿歌中的内容自然的迁移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中,也自然地进入了第三大环节中,创编儿歌。这样孩子们能很快地创编出自己的儿歌,让他们体会到了创编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照片引起幼儿的回忆,幼儿知道小时与长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儿发现了自己的进步,教师在幼儿体验了长大后的喜悦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说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帮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师和父母的道理,最后在延伸活动再让幼儿学习儿歌《别说我小》,激发幼儿在家和幼儿园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欲望。
下次开展本次活动时,一定要切记目标,围绕目标来实施活动过程,这样才能取得活动的有然、大胆的口语表达能力。
儿歌《别说我小》在进行教学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虽然它是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但是我觉得单单以语言的角度去开展这次活动,我觉得比较有局限性,与中班孩子的主要思维特征具体形象思维不符合,为了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主动学习,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在幼儿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整合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增加了第三环节,出示劳动工作,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看看、说说、做做中理解熟悉儿歌内容,从而掌握劳动技巧。如: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让幼儿边学儿歌边演示,这样孩子很快掌握了扫地的劳动技巧。《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孩子能初步适应了生活自理的环境,也能掌握一些自理能力,但是意识上还没有打到独立,因此,作为孩子的启蒙者,我们需要通过多项整合,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语言活动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中,获得劳动的技巧,从而形成服务自己,帮助他人,从而为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班幼儿刚刚从小班升入了中班,自理能力方面很弱。需要帮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克服对家长、老师的依赖性。《别说我小》这首儿童诗很适合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活动课。
这节课的目标是:
1、学习通过图标记忆诗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能根据儿歌形式进行创编,会用图标来表示自己还会做的事情。
3、增强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树立自信心。
可我在活动只重视了幼儿的记忆诗歌内容,却把仿编忽视了,只是我把孩子们会做的事,编入诗歌中。对于目标二没有真正实施。应该让幼儿用“我会”的句式进行大胆的表述,并根据孩子们说的内容及时的画出图标,使幼儿把儿歌中的内容自然的迁移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中,也自然地进入了第三大环节中,创编儿歌。这样孩子们能很快地创编出自己的儿歌,让他们体会到了创编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下次开展本次活动时,一定要切记目标,围绕目标来实施活动过程,这样才能取得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说、会、洗、把、奶、种、地;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偏旁三点水。提土旁“土”;学会用“会”说话;理解“奶奶”、“种花”等词语。
2.能说自己会做什么样的事。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知道要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不依赖别人。能自己穿衣。洗脚。擦桌子、扫地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个生字、1个新笔画和2个偏旁,进行朗读训练,说说自己会做哪些事。
教学难点:对2、3两节“把”字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诗歌形式的课文的分节方法。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1节,知道丁丁会穿衣、洗脚,并向丁丁学习。
3.认识三点水,学习写“说、会、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出示:
biéshuō
13、别说我小
读题。
“别”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
三、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1、用“谁会干什么”的句式分别说说图意。
2、抽读生字卡片。
3、抽读带读字、词。
4、分节指名读课文,再评议。
A.诗歌形式的课文分节时要看是否空一行。
B.分节。
C.分节指名读课文。
D.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1节
1、自由读。
2、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A.丁丁会穿衣,会洗脚。
板书:穿衣洗脚
B.丁丁请妈妈别说他小。
用“因为……所以……”说话训练。
C.穿衣、洗脚是每个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我们要向丁丁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做。
3、指导朗读。
要用自豪的语气读。“别”“会”读重音。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加动作读。)
4、说话训练。
丁丁会。
我会。
六、指导写“说、会、洗”。
1、读一读:说、会、洗
2、学习三点水。
3、自学字形:说、会、洗。
4、指名分析字形,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说:左右结构,言字旁。右边可分为“丷口儿”。
会:上下结构,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云”。
洗:左右结构,三点水。右边可分为“丿土儿”。
5、学生每个生字写两遍。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2、3两节,知道要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2.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偏旁“土”,学会写“把、地、奶、种”。
3.继续用“会”说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去音节读生字,并说说“说、会、洗”的结构和偏旁。
2、指名读课文第1节。
二、学习课文第2节
A、同桌互说。
B、集体讨论。
a、冬冬会擦桌。板书:擦桌
b、冬冬会把地扫。板书:扫地
把地扫——扫地
C、冬冬请爸爸别说他小。
用“因为……所以……”说话。
D、擦桌子。扫地都是家务劳动。冬冬会做家务事,我们要向冬冬学习。
3、朗读指导。
冬冬会。
三、学习课文第3节
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第3节。
学习、讨论。板书:种花浇花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跟录音读。
2、教师引读。
3、自由练读。
4、齐读。
5、表演朗读。
五、学习写“把、地、奶、种”。
1、读一读:把、地、奶、种。
2、学习横折折折钩、提土旁“土”。
3、指名分析字形,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把:左右结构,提手旁。右边“爸”去掉“父”。
奶:左右结构,女字旁。
地:左右结构,提土旁。右边“他”去掉单人旁。
种:左右结构,禾字旁。右边一个“中”。
4、学生每个生字写两遍。
第三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3.完成课堂作业。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
说说话听说说一说
会开会
洗洗衣洗手洗脚
地草地地上地下
奶奶奶奶牛牛奶
种种花种树种田
3、看音节写词语。
huìshuōnǎinɑizhònɡhuā
()()()
4、朗读全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行为指导。
1、说说丁丁冬冬会做哪些事。
2、用“会”说说你会做什么事。
3、你准备学会做什么事?
4、平时以行动学丁丁、冬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读拼音写字。
wǒhuìchuānyī.wǒhuìxǐjiǎo.
()。()。
nǐhuìsǎodì.tāhuìzhònɡhuā.
三、课堂练习。
1、读拼音,选笔画填空。
乙了
hénɡzhéwānɡōu
hénɡpiěwānɡōu
hénɡzhézhézhéɡōu
hénɡzhéɡōu
2、按要求写一写。
洗:偏旁结构
地:偏旁结构
奶:第5画是,笔顺
3、比比、读读、写写。
上女禾
地奶种
4、扩词。
洗
地
种
在《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开展中,我们将《别说我小》作为了第一课。这首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刚升入中班幼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有很多的本领,愿意大胆地表达出来,也因此萌发了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有着以下几点感悟:
四、幼儿的学习习惯需要引起重视。面对这样一批刚刚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上课时,我常常会有些难以适应。有些孩子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有些孩子根本坐不住几分钟,有些孩子不喜欢举手而是在下面插嘴,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而这一切,都时刻让我感受到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每一节课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用更合适的方法逐步去改善这一现象。
当然,本次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对幼儿回答的预设太高,回应不够灵活;在仿编时定位过于狭窄,其实,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可以编进儿歌,而并不仅仅局限于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的事情,由此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造成了仿编时的亮点不突出。
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关于幼儿语言《别说我小》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语言《别说我小》教学反思一
9月中旬结合主题“能干的我”我上了一节语言活动——《别说我小》,这节活动的目标有两点:一、学会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诵儿歌,尝试仿编儿歌,并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二、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我的重点是:学会用普通话较清楚地朗诵儿歌。难点定位:仿编儿歌,并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这节活动上下来,我觉得效果比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首先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活动前对幼儿进行了有效的谈话,围绕主题“能干的我”,让幼儿畅所欲言,为活动中幼儿对儿歌进行仿编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身体方面的成长,感受到自己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2、活动前教具的准备:我根据儿歌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快地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了儿歌的内容,轻松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
二、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以谈话的方式“我们都长大了,是中班小朋友,在家我们会做哪些事情呢”很自然地导入活动,到第二个环节:看图片学说儿歌:到第三个环节拓展幼儿经验,尝试仿编并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我为幼儿创设了可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如:通过看形象,直观的图片学说儿歌,再过渡到自己仿编儿歌并能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活动中,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提问、观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总之,只要在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我相信,幼儿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活动的快乐。
幼儿语言《别说我小》教学反思二
第一次执起幼儿语言课的教鞭,心里总觉得有些忐忑不安,生怕由于教育经验的缺乏,教不好孩子,更怕耽误了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能使第一堂语言课上得生动有趣,给新升中班的幼儿留下深刻印象,我精心准备了我的第一堂课——《别说我小》
活动思路
1谈话激趣通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家哪些事情你是自己做的”“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是如何评价你的”激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自由发言,发展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自然地表达能力,并激发幼儿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事的快乐,并引出活动主题。
2欣赏儿童诗在欣赏儿童诗之前,我利用投影仪让幼儿看图描述,增强幼儿记忆力。
3学习儿童诗(1)根据图片内容,集体跟随我把诗歌朗诵3遍;并请幼儿根据诗歌内容,说一说如何用动作来表示,并将动作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2)进行难点练习,对“说、穿、桌”分别加以重点诵读,让幼儿咬字准确,发准翘舌音。(3)请个别幼儿完整地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4主题总结。“你们还会做哪些事情我们一起把它编入儿歌中。”让幼儿再次体验相互交流的快乐,并鼓励幼儿,现在升中班了,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更多事情了,学会关心和服务别人,通过行动让幼儿体验到长大的快乐。
有了上一课的学习经验,小朋友们讨论开始热烈了,在学念儿歌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了老师一句,大家一句的方式,突然让他们用接龙的方式他们不是最习惯,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在慢慢适应。
幼儿语言《别说我小》教学反思三
之一
佚名
一、目标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2、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替换诗歌中的水果,进行简单的仿编。二、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水果的图片。三、过程1、首先提问,引出话题。...
教学目标:1、认识问路的作用,在需要问路的时候敢于大胆开口。2、学会问路,知道问路应该把地名说清楚,把那个地方的特征问明白,而且要注意文明礼貌。3、懂得遇到有人问路时,应该热情帮助别人。...
案例背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不仅是一种形象生动的纪年,纪月的方法,更与每个人结合起来,赋予了一种神奇的性格,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主动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往,体...
活动目标:1、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感知理解蘑菇的成长过程。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养成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1、小图标:1、2、3、4、5的数字卡、从小逐渐长大的蘑菇图片5张,以及苹果、圆凳、雨伞、桌子、蘑菇...
课题生成:一天,一位家长拿着一本婴儿画报来找我:“朱老师,我家特别爱看婴儿画报上的图,经常要我讲后面小兔和萝卜的故事且不断问为什么会这样。有一次特别有趣,她说如果我是这小。我就用萝卜做好多东西、工艺品送给小伙伴们。...
中班语言《有趣的“〇”》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2.学会用完整的话说“我想用它来…….”。3.体验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1.能有趣地学习绕口令。2.学习读准儿歌中的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3.学习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活动重难点:重点:能有兴趣地学习绕口令,并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2.帮助幼儿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物体,并说出物体的主要特征。3.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别人描述事物,并据此判断出物体的名称。活动准备1.手感、质地、形状不同的物体。...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大家都爱这个家》,尝试用诗句仿编。2、懂得每个家庭成员都不可缺少,萌发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活动准备:图片两张、录音机人物木偶三个(爸爸、妈妈、娃娃)经验准备:活动前期引导幼儿家中有意观察过父母长辈在...
一、教材解读《农场里的叫声》隶属语言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对于语言教学,斯霞老师曾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鲜活而灵动,我想只有创设一个个情境,孩子才能感受到学习的欢乐!...
活动名称:逃家小兔活动目标:1借助绘本,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要是”“就”这一句式。2学习故事中兔妈妈和小兔子有趣的对话,体味母子间的亲情。重点:借助绘本,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要是”“就”这一句式。...
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生活。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能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玩冰》的设计就是想尝试通过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孩子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