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一九六九年前军队院校等级区分问题,中国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各地在贯彻执行一九七四年政联字1号文件中提出的问题,于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二日下达了《关于一九六九年前军队院校等级区分意见的补充通知》,请你们直接与有关大军区、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系(国务院各部、委、局可直接与我局联系)。这些院校的学生,复员退伍安排工作,按照上述《补充通知》规定,由肄业生改为毕业生以及改变了院校等级的,可以按照大专院校同类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改定他们的工资。
二、复员退伍战士中的一九七年底以前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凡是安排工作后尚未按原来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处理的,都可以按照国家计委(73)计劳字288号文件中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工资待遇的定级工资水平,改定工资。
三、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蒋匪叫嚣窜犯大陆时,从高等院校动员参军的未毕业学生,复员退伍安排工作后,工资偏低的,可以按照比同届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定级工资水平低一级的精神,改定工资。
四、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一九七一年以来的大学毕业生,安排工作后的工资,可按就高不就低的精神处理,即:可按一九七一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确定,也可按其军龄加工龄的长短和表现评定工资等级。
劳动人民最光荣,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一个观点,五一劳动节就是劳动人民的节日,我们需要让幼儿们知道劳动节的意义,懂得劳动的可贵。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1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
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二)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热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定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我能行”
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2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
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个人演唱比赛。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进行展览。
2、各校要切实布置好三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3、要制订好活动方案和安排,按时开展活动,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3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五一假期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过劳动节的情感,教育幼儿热爱劳动。
3.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安全教育挂图。
一、让幼儿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节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教师讲述"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
二、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的过好这三天的假期。
1.教师引导幼儿:"放假后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
3.创设情境,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三、教师总结假期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安全教育:
1.不能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
2.注意交通安全,不单独走出家门。
若外出游玩时,不离开要牵着大人的手,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3.独自在家时,不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把门关好,不给家长以外的人开门。
4.不能摸家中的药品,不到厨房去玩耍。
5.不能在危险地带玩耍,不做危险游戏;
(二)卫生保健:
1.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吃熟食,养成按时进餐和自己进餐的好习惯。
2.多喝白开水,不吃雪糕、不喝冷饮。
吃东西以前要洗手。
3.勤洗澡洗脚,勤剪指甲。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条件的可带领幼儿去旅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
5.1劳动节幼儿安排计划范文4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五月一号是劳动节,初步了解劳动节的由来。
2、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对象:小班级全体幼儿。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老师、副班老师和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开始:
室内教学:
一、导入:
谈话导入:教师询问小朋友知道五月一号是什么节目。(教师可以小小透露引导是劳动节)
二、小朋友们出示PPT,给幼儿讲解劳动节的由来。
三、教师总结:劳动节是五月一号,是辛勤劳作人民的节日。
室内清洁活动: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每班指定区域。
二、教师讲解清洁事项及安全事项,示范清洁过程。
三、分发好清洁工具给幼儿。
首先就是要把我们暑假刚开始的各种暑期安排的想法落实到纸面上,自己制定一个暑期生活安排计划表。这样,就能把我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好想法记录下来,而且也利于我们对暑假活动安排的条理性和次序性。
二、安排好暑期的学习活动
三、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四、读读课外书
在暑假里读一两本好书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选好你要看的书,精读,体会。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在读书中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考,激昂斗志。另外,我们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读好书可以促进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不可估量。
1.孩子做不好,弄得乱糟糟的还不如自己来;
2.孩子关心家人或家务耽误学习;
3.只要学习好,会不会劳动和关心他人都没关系。
……
生活指导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基本的维持生活的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生活的内容和质量。在家庭中,孩子应体验更丰富、更有人情和亲情的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家庭在人成长中的价值――不仅是给予生命和维持生命的地方,更是支持、丰富人的精神,协调人的情感,解脱压力的地方。
学会关心,首先是要锻炼孩子的实际生活能力。生活能力主要包括:
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生活处理、做饭菜、洗衣物、整理卫生、购物、乘车、待人接物、自我安全保护等。
关心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关心家人健康、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经济计划、决定家庭事务等。
忽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剥夺他们长远、广阔发展的机会,因为,独立生活是每个人最基本和必需的能力。生活能力及其升华出来的关心他人的品质和书本知识一样,是需要学习和严格要求的;但它又和书本知识的学习不一样,是需要体验和直接参与才能学会的。
为此,我们向家长建议:
第一,让孩子参与一些琐碎的家务。
有意识地给予孩子以参与家庭生活和劳动的机会有以下一些好处: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劳动能力和劳动中的创造性;体验父母的辛劳,亲近父母;增添生活乐趣,调剂精神;培养家庭责任感。
第二,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让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参与家事讨论,参与家庭经济管理等。孩子和成人一样,都希望能够从工作中去体现自我的重要性,他们会从各种学习以外的劳动和工作中,发现自我价值。不论是琐碎的家庭事务,还是成年人认为无足轻重的工作,如果能给孩子参与的机会,将会使他们的性格更完美成熟,生活更快乐,也更富创造性。
第三,父母是生活指导最好的教师。
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孩子们关心他人的态度和能力却大不一样,这主要是家长引导和教育的差异造成的。一些很勤奋和疼爱孩子的父母却养成了孩子的懒惰、依赖性强,缺乏责任心,不体谅、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坏毛病,甚至由于生活能力差会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使生活无序。许多研究表明:在成长期间就参与家务劳动,生活能力得到一定锻炼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各方面的表现都相当成功。在职业方面,大多数获得较好的成绩;在生活上,对家庭、婚姻及人际关系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而且生活也较愉快。而那些青少年时期在家庭内外都未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的人,却比较易出现心理及精神上不健全的问题,在工作和事业方面的表现也较差,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易出现某些不良行为。
第四,要了解孩子是否学会了关怀。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复杂社会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了“贫困女性化”概念。据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球处于绝对贫困的13亿人口中,其中70%是妇女。我国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传统上对贫困的界定主要是以“户”为标准的,忽视性别之间的不平等,农村女性往往处于不利境地。
(一)离婚女性的尴尬处境
(二)丧偶女性的生存困境
(三)婚内女性的隐性依附
二、农村女性贫困成因
(一)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一是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生儿育女是女性的主要职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生育观念使农村女性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二是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模式的影响深远。“男外女内”的传统性别角色分工造就了“男人是社会的,女人只是家庭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农村女性从事的主要是家务劳动,服侍好丈夫、照顾好孩子和老人成为她们的主要职责。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使农村女性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限制了她们的发展机会。
(二)农村女性教育水平的低下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也推行了义务教育,但受传统性别观念及家庭贫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的《世界教育报告》中就指出,妇女和女孩子都受到一种束缚循环,那就是有文盲母亲,就有文盲女儿,女儿早早结婚,就像前辈那样被迫处于贫困的文盲状态。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的介绍,失学、辍学的学龄儿童中,女童占2/3;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2/3。农村女性这种文化上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她们落后的性别观念,进一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经济收入的性别差异
一是家务劳动的不计报酬。由于农村女性从事的是家务劳动和生育劳动,虽然辛苦有加,却没有劳动报酬。二是农业劳动的收入低下。农村的青壮年男性进城务工后,女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由于她们受教育程度较低,依旧采用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虽然付出了较强的体力支出,但农业劳作的实际收入较低。三是社会劳动收入的性别差异。有些农村女性跟随丈夫或单独出外打工,但却遭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进行的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林、牧、渔业就业的女性平均年收入是2368.7元,仅占男性收入的59.6%。
(四)社会制度层面的制约
农村社会管理者主要由男性来担任,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弱,她们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落实、村务管理等都是男人的事。由于女性被排斥在政治权利之外,相应地就失去了接触或占有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和农村婚嫁的习俗,通过婚姻流动的女性只能是从一个农村到另一个农村,从一个农民家庭到另一个农民家庭。而“门当户对”的传统更使得贫困跟随女性流动、迁移甚至是代际传承。
三、农村女性贫困的治理
(一)树立新的性别文化
农村长期的性别偏见已使女性接受并认同了自身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习惯了这样一种依附、屈从和没有规划的价值取向。这种性别视角上的贫困文化阻碍了女性的发展,具体体现为生存的艰难、文化水平的低下、参与能力的不足和发展机会的匮乏等。美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刘易斯曾指出贫困文化对穷人的影响,表现为知识贫乏,生活无计划,意识到地位低下并接受这一事实,有自暴自弃或自毁的倾向。因此,农村贫困女性要想真正摆脱贫困的状态,就要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主体的价值所在;从行动上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改变贫困状态,做生活的真正强者。
(三)提高农村女性收入
一是认定家务劳动的实际价值,实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苏联经济学家曾指出:若以其他方式取代妇女这种劳动,全社会要付出的代价相当于每年雇佣1亿拿固定工资的工人,其报酬一年150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5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倾注在小孩身上的无形的文化创造意义。因此,要积极实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与市场相联系,真正体现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二是真正实现男女劳动的同工同酬。就业领域的性别排斥和歧视使得女性不仅进入低收入、低技术和无保障的领域,导致了男女之间的职业隔离,而同工不同酬的待遇更加剧了女性的不利处境。因此,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真正保障女性在就业和待遇方面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才能提高女性的竞争能力和向上流动的机会。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女性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在具体的制度设置、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个体为主,使农村女性的权利不再依附于男性之上,而成为真正享有权利的独立主体。
(四)为农村女性赋权
参考文献:
①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01(5)
②李小云.普通发展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③赵琳琳.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文化与教育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