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会用到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乳牙使的寿命非常短,而恒牙则会在长出后一直伴随我们到老。
在6岁左右,孩子的第一颗恒牙(通常是下颌的中切牙)开始萌出,这标志着乳牙脱落和恒牙生长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他恒牙也会陆续萌出,逐渐替换掉所有的乳牙。这个过程通常会持续到12岁左右。
导致牙齿长歪的主要因素
1、乳牙滞留或早失
乳牙滞留即乳牙未能按时脱落,会占据恒牙的生长空间,导致恒牙在萌出时受到挤压而长歪。
乳牙早失则是在还没到换牙期时,因为意外或龋齿等原因,乳牙过早脱落了。此时其他乳牙可能会发生歪斜拥挤的情况,占据缺牙处的位置。等到换牙时,原本供恒牙萌出的位置被挡住,可能会导致恒牙无法萌出或错位萌出,就会造成牙齿不齐。
2、龋齿与牙周病
乳牙或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齿或牙周病,可能导致牙齿形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
3、颌骨发育不足
近年来,不少小朋友的饮食过于精细化,导致牙齿咀嚼不足,对颌骨的刺激不足,进而导致颌骨发育不足。
而恒牙的数量比乳牙多,体积也比乳牙大,换牙时就会出现牙量大于骨量、牙齿拥挤长歪的情况。
4、不良习惯
孩子在换牙期间可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吸吮手指、咬铅笔、用舌头舔牙齿生长部位等,这些习惯都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生长方向,导致牙齿长歪。
5、遗传因素父母的牙齿排列情况可能会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有牙齿不整齐的情况,孩子换牙后也可能出现牙齿长歪的问题。
此外,牙齿缺失、牙齿外伤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孩子换牙后新牙长歪。
正确的处理办法
如果是孩子刚换的牙齿长歪了,且是轻微的位置不正、方向异常,家长不需要过分焦虑,可以继续观察等待。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下颌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新牙长歪属于正常现象。通常,长歪的牙齿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下颌骨的发育,逐渐自行纠正至正常状态。
如果牙齿歪斜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出现门牙长歪的情况,建议爸爸妈妈带小朋友来医院面诊,查明原因后对症处理。
当孩子年龄达到11-12岁,乳牙已全部替换为恒牙,换牙期结束,牙齿仍然没有恢复到正常位置,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牙齿的矫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