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金银花第一眼的时候,就想到了那一句:
一朵双生的花,阴暗和灿烂,连枝共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本植物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长蕊,初开时蕊及瓣俱白色,经二、三日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北宋年间《苏沈良方》也有记载:“叶尖圆,茎生,茎叶皆有毛,生田野篱落,处处有之,两叶对生。春夏新叶梢尖,而色嫩绿柔薄,秋冬即坚浓,色深而圆,得霜则叶卷而色紫,经冬不凋。四月开花,极芬,香闻数步,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一名金银花。花开曳蕊数茎如丝,故一名老翁须,一名金钗股。冬间叶圆浓,似薜荔枝,一名大薜荔。可移根庭槛间,以备急。花气可爱,似茉莉、瑞香、甘草。”
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金银花的花冠,分唇瓣、花管2部分,上唇瓣钝平4裂,下唇瓣带状;花管>2cm,比唇瓣部分稍长;撕开花管,可以看见着生在花管壁上的5枚雄蕊,雌蕊从最底部伸出;花蜜储存于花管底部,也就是说,金银花的理想传粉动物要有长长的嘴巴,才能吸到这份甜蜜。
金银花虽然是两性花,但通过雄蕊先熟、雌蕊后熟以及空间上的相互避让来防止自花授粉。
金银花有两个主要的变色阶段:
花蕾时为绿色,花初开时变为白色。这个阶段的花色改变,主要与花冠中的叶绿素含量有关。在变色过程中,叶绿素的含量降至之前1/3,此后还在继续降低。同时,主要显现为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降至不足之前的1/2。花冠中色素的含量降低,才使花冠显现出了白色。
花开放约2-3天后,由白色渐变为淡黄色,直到最终变为金黄色。在由白变黄的过程中,花冠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急剧增高,“金花期”相比于“银花期”而言,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了10倍。
此外,在“银花期”的花冠有时并不是纯白色,而是稍带一点点淡黄色,这是黄酮类物质带来的黄色,但由于含量较低,黄酮类物质并非变色的主要原因。
某些植物的花冠变色,同时会受到细胞中pH值变化的影响。比如以前介绍过的绣球:土壤碱性时,绣球花呈粉色;土壤酸性时,绣球花呈蓝色。
但金银花在变色的过程中,花冠细胞的酸碱度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变色与之无关。
金银花又因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双花”、“鸳鸯藤”之称。
另外,又因其入冬老叶枯落,叶腋再簇生新叶,《本草纲目》记载:“忍冬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忍冬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金银花”一名始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忍冬”项下提及,因近代文献沿用已久,现已公认为该药材的正名,并收入我国药典。此外,尚有“银花”、“二花”、“二宝花”、“双宝花”等药材名称。
目前,全国作为商品出售的金银花原植物总数不下1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
▲图源:网络
金银花商品以花蕾为佳,混入开放的花或梗叶杂质者质量较逊。花蕾以肥大、色青白、握之干净者为佳。
5,6月间采收,择晴天早晨露水刚干时摘取花蕾,置于芦席、石棚或场上摊开晾晒或通风阴干,以1-2天内晒干为好。晒花时切勿翻动,否则花色变黑而降低质量,至九成干,拣去枝叶杂质即可。忌在烈日下曝晒。阴天可微火烘干,但花色较暗,不如晒干或阴干为佳。
金银花性甘寒,功能清热解毒、消炎退肿,对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化脓性疾病都有效。
因清热去火的功效,金银花被称为“夏季第一花”。
在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中,金银花常与连翘相须而用的,比如银翘散、银翘白虎汤等。
虽然这两味药功效相似,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不同的。金银花清宣疏散的作用比连翘好,而连翘解毒消痈肿的作用优于金银花。
忍冬除了花作药用外,藤、叶也可入药,三者药性基本相同,忍冬的干燥茎枝为忍冬藤,忍冬藤质较重厚,不若花之轻扬,故解气分热毒之力不及金银花,但通络清热,清脉络之热毒效力优于其花。
金银花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和气候的选择并不严格,以土层较厚的沙质壤土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坝、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
繁殖可用播种的方法,但更常见的是用扦插、压条等方法,因为金银花的枝条容易生出不定根。
其实金银花生长起来是非常泼辣的。家里有小院种上一棵金银花,一两年之后,爬得到处都是,开得到处都是花。
如今除了花色由银色变为金色的金银花本种以外,它的变种红白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var.chinensis)也比较常见,花冠外面紫红色,里面白色。
▲红白金银花,图源:网络
还有一些叶片带有金色斑纹的金脉金银花。
▲金脉金银花,图源:网络
此外,园艺品种四季忍冬(L.japonica'Semperflorens'),花期自春季直到秋末,绵延不绝,从外形上看来,四季忍冬和普通的忍冬没有明显差别。
金银花的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果熟期10-11月。
▲果实,图源:PaulB.-flickr
因忍冬适应性极强,生不择地,凌冬不凋。在古人眼里它就是吉祥的象征,因此,忍冬纹成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装饰花纹,而且还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象征着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据史料记载,忍冬纹最早出现在东汉末期,六朝时尤为流行。而今,我们依然能在许多瓷器、丝织品、画像砖、壁画等古物上面见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