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在农八师一三二团(现八师一三三团)机关工作时,孙师傅是团部机关的钳工。
孙师傅大名叫孙桐,50多岁年纪,他独守在当时团部西南角的那排平房里,靠东头那间墙面被熏得黑黑的大房子是他的工作间,里面几乎全是钳工常用工具。用钢板焊起来的工作台上,不仅固定着台钳、老虎钳、砂轮、电钻等,还有大大小小的榔头、扳手、铁皮剪、小焊枪等等。地上更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几个铁皮做的盆子里,全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铆钉、碎铁皮,半成品的铁皮火墙、铁皮烟囱,不知谁家送来维修的鼓风机,甚至墙角靠铁皮工具箱的地方,还放着一辆待修的自行车。
孙师傅干得最多的活,是解决团场机关两三百个家庭里大大小小的困难。不管谁家有了难处找到他,他都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解决,当时团场机关的大人小孩,只要提起孙师傅,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孙师傅心眼好,手艺也好。有一年冬季,团场机关幼儿园的一处土火墙突然爆裂,急需更换一堵铁皮火墙。接到任务后,平时干活不急不慢的孙师傅,因担心托儿所的孩子会受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精确划线、迅速裁剪,心里斟酌一番,便抡起木锤敲打扣边。内行人都知道,铁皮火墙扣边必须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漏烟,孙师傅正是有这炉火纯青的技艺,不到半天,新铁皮火墙就制作完成。
孙师傅的手艺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70多岁的独身老人曾玉成有一口破了一个米粒大小的洞、又舍不得扔掉的铁锅。老人找到孙师傅,请他帮忙补补。孙师傅拿起铁锅看看,又拿起铁锤敲敲。破洞边缘已经锈烂,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下一块。孙师傅小心地把漏洞边缘的锈烂部分全部敲掉,瞅好漏洞的大小,在一堆碎铁片里找出合适的铁片,并在上面画出漏洞的形状,然后把铁皮敲成漏洞大小的样子。孙师傅说:“敲铁补丁这活不能急躁,补丁得和漏洞一样大,补好的锅才实用又美观。”
看着孙师傅把补丁敲好,再把生铁坯放进炉火升腾的火焰中熔化。待那一炉小小的生铁,已经熔化得像一团蠕动的火焰,这时候,嘴里哼着大鼓戏的孙师傅站起身子,说时迟那时快,他用一个不知什么材料制成的勺子往火炉里一伸,舀出一勺滚热的铁水,然后迅速把铁水倒在他预先制作好的小砂土模具里,像变魔术一样,又飞快地送到锅下面,轻轻摁在米粒大的漏洞上,红铁水便顺势挤满小漏洞。这时,孙师傅又操起一个不知用什么编成的圆柱形草托,在锅面上轻轻地顺势一摁一滑,一个平整的黑色铁疤出现在锅上,曾玉成连连感谢,孙师傅只当是帮忙,没要他一分钱。
孙师傅在团场工作30多年,不管工作怎么忙,凡是家庭困难的、年老体弱的、孤寡独居的人有求于他,他都热情服务。住在团部西区一杨姓孤寡老人,因为年纪偏大,自己没有能力修火炉。孙师傅得知后,不但上门为她重新更换了炉条,还给她制作了炉铲、炉钳,杨老太太特别感动,逢人就夸孙师傅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