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同样也是宠物医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跟你谈谈,宠物医生的日常。
“年纪轻轻,猫狗双全”,是当下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最新标准。
疫情之下,宠物的陪伴更是给了空巢青年、996打工人等群体超乎想象的精神支持。从宠物到情感伴侣,萌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陪伴,在不确定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一丝安慰。不少网友表示:一天的劳累工作后,驱使自己跋涉一个多小时回家的最大动力就是宠物,“我家宝贝一定在等我”。
因此,在提到宠物医生时,很多人顺理成章地认为,宠物医生不仅每天能和小动物打交道,rua各种毛茸茸,甚至还能接触到很多超乎公众普遍认知的异宠,是一份既轻松又快乐,还充满了新鲜感的工作。
不过,当宠物医生,真的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开心吗?
成为医生,
相较于人医的患者只有人,宠物医生的患者范围可谓是相当广阔,除了常见猫、狗、鸟和观赏鱼等传统宠物,蛇、蜘蛛、蜥蜴等异宠也日益增多,随着近些年经济动物和宠物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像羊驼、小香猪等动物也会时不时出现在宠物医生的眼前。
宠物医生的下一个患者是什么就像开盲盒一般,次次充满“惊喜”,然而不变的是,他们的患者不会说话。
除却肉眼可见的外伤,这些无言的患者说不出自己哪里遭受疼痛,宠物医生往往要根据自身经验和观察,结合宠主的沟通反馈,将它们的难受与不快“翻译”给宠主。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心脏专科陆梓杰医生
陆医生还记得他的一位“患者”在送往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缺血性损伤,每天到医院,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毛孩子”的体征状态,希望它能早点好起来,可惜在第四天的时候,“毛孩子”还是没有熬过去,感受到它一点一点失去温度,陆医生至今难以释怀。
荣获2022年”了不起的宠物医生”心脏科医生桂冠,从业十余年的新瑞鹏集团美联众合转诊中心心脏科孙莉苑医生对这一现象做了解释:“很多严重的疾病最初的症状非常不明显,比如像毛孩子的心脏出现问题,并不能同皮肤病一样,一眼被人识别出来,等到家长们察觉到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机。”
新瑞鹏集团美联众合转诊中心心脏科孙莉苑医生
据数据显示,这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在狗狗众多的就诊原因中占比不到1%。因此两位从业多年的医生在面对宠物主人时,总是忍不住反复建议:一定要定期带自己的宠物去做体检,越早发现,才能越及时干预,越早期治疗。
宠物医生,
一个需要“信念感”的职业
人医们经常谈到的一句话,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于宠物医生而言,这句话同样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宠物医生要面临许多生死别离,而在很多情况下,医生能做得非常有限。”
“我们这行其实非常需要‘信念感’,不光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也是如此。”
孙医生曾经有个“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是动脉血栓,该病死亡率非常高,在经过治疗后,毛孩子的腿并没有彻底恢复,甚至出现了坏死的迹象。但是这位家长坚持不放弃,甚至辞去了工作专门照顾毛孩子,大约50多天后,在大家都认为毛孩子可能需要截肢的情况下,它的腿神奇地恢复了,炎症指标全部恢复了正常。这件事给了孙医生很大的触动,“主人的坚持,有的时候真的可以传递给动物”。
结尾
精密繁琐的诊疗、持续的自主学习与摸索、逐步完善的保障体系……宠物医生们同样也在治愈“毛孩子”们后收获着感谢、感动与“信念感”,依旧对这个行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究其根本,虽然宠物医生只是一个职业,但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宠物才有病可医,爱宠的健康与福利才能如日方升。
这也是首个针对宠物医生的大规模行业奖项,鼓励和号召更多优秀的宠物医疗人才投身行业,与时代和社会一起,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