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区(Latium,意大利语为Lazio)的方言,后来则因为发源于此地的罗马帝国势力扩张而将拉丁语广泛流传于帝国境内,并定拉丁文为官方语言。
而基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从欧洲中世纪至20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
【关于“生物分类”】
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必需的基础。
任何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宏观、微观以及与农林牧渔等有关领域,都首先需要正确地鉴定判明研究材料或对象是哪一个物种(species),否则,再高水平的研究,也会失去其客观性、对比性、重复性和科学价值。
恩格斯曾指出:没有物种概念,整个科学便都没有了。
科学的一切部门都需要物种概念作为基础,他在这里列举了生物科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动物学在内...
分类学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可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并在上述六个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这种要求。
加入的阶元名称,常常是在原有阶元名称之前或之后加上总(Super-)或亚(Sub-)而形成。
于是就有了总目(Superorder)、亚目(Suborder)、总纲(Superclass)、亚纲(Subclass)等名称。
为此,一般采用的阶元展示如下:
物种分类常用简示阶元参考:
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关于生物的“命名法”】
Ⅰ.生物分类的双名命名法
(Binomialnomenclature、binominalnomenclature、binarynomenclature)
也称“二名法”。
在18世纪之前,国际上是没有统一的命名规范,这也就导致了一种生物存在多个名称,或者几种生物共用一个名称的情况,正如中文俗名一样,混乱无章。
18世纪中期,CarlvonLinné(林奈,瑞典生物学家)著作的《自然系统》打破了混沌,其书中提出的“双名法”简化了生物命名系统。
依照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所给定的学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种志》(1753年,SpeciesPlantarum)后,成为种的学名形式。
卡尔·冯·林奈(瑞典文原名:CarlvonLinné)
那什么是“双名法”呢?简单来说,正如“双名”字面的意涵,就是每种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为名词;第二个词是种名,为形容词,用来形容物种的特性。
属名由拉丁语法化的名词形成,但是它的字源可以是来自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首字母须大写;种加词是拉丁文中的形容词,首字母不大写。
习惯上,在科学文献的印刷出版时,学名之引用常以斜体表示,或是于正排体的学名下加底线表示。
例:
智人
拉丁学名斜体表示:Homosapiens
拉丁学名加底线表示:homosapien
学名组成,简述如示:
【拉丁学名书写格式】
对于物种的属名,通常情况下,应将其写全,
例:菜豆Phaseolusvulgaris,Phaseolus就是菜豆属的全写形式。
但是,如果在一处有同一属名的多种物种,可将第一个物种的属名全写,后面的属名缩写,
例:菜豆Phaseolusvulgaris、小豆P.angul等。
物种的种加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使用了拉丁学名,一定要写全。
1.大小写和括号
通常情况下,物种的亚属、组、亚组、系、命名人姓氏用正体,属及种加词用斜体。
即使物种的属采取缩写的形式,亦必须用斜体。
例:带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Trichuridae)带鱼属Trichiurus,其拉丁学名为T.lepturus。
属及命名人姓氏的首字母要大写,即使缩写后的属和命名人姓氏的字母亦必须用大写字母。
然而在我国许多文献中,将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用圆括号括起来的习惯用法实属不妥。
至于不妥的原因在于:
壹,在国际生物学界,有为物种亚属的名称加圆括号的规定;
贰,有些种的原定属后被降为亚属,需要将亚属名和原命名人姓氏用圆括号括起来;
弎,原命名人把某个种归入某个属,后来人们发现不妥而将该种移到另外的属,生物学界习惯将原命名人姓氏加圆括号,并将移属人的姓氏置于原命名人姓氏的后面;
肆,在发现同种异名时,为了保证物种拉丁学名的稳定性,加之遵循早发表者具有优先资格的国际惯例,异名加圆括号置于原名之后;
伍,有些物种原来的拉丁学名经后人研究被否定,并以一种全新的名字发表,原来的拉丁学名被废止,但在生物学专著中通常以原始文献的方式将原名置于新名之后并加圆括号。
鉴于上述五点,为了避免出现括号套括号现象发生,使志书版面清新,方便志书读者阅读,在此建议入志物种汉语名后的拉丁学名不加括号,直接置于汉语名之后。
2.拉丁学名的省略
入志物种在志书的什么地方应加拉丁学名,需按以下原则处理:
第一,在志书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物种汉语名称后加拉丁学名,以后再次出现该物种一律只写其汉语名。
第二,在志书的篇、章、节等标题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四,夹注、脚注、篇(章、节)后注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第五,序言、凡例、目次、大事记(或大事年表)、概述、综述(篇、章、节正文前)、附录、参考文献、后记中的物种,不加拉丁学名。
3.拉丁学名的正斜体
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均用斜体。
亚属subgen.、组sect.、亚组sbsect.和系ser.的拉丁字术语用正体,
例:滇山茶系Cameliaser.ReticulataeChang。
较大的种之下的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和亚变型等五个种下分类等级的拉丁学名用斜体,但表示这些种下等级的拉丁字母符号ssp.或subsp.,var.,subvar.,subf.用正体,
例:小果响叶杨PopulusadenopodaMaxim.f.microcarpaC.WangetTung。
例:巨峰葡萄Vitisvinifera‘Kyoho’或Vitisviniferacv.Kyoho。
当一个物种只知属名而不知它的种名时,或者因泛指某属生物而不需要具体指出是哪一种时,则可在属名后附上拉丁文种species的缩写sp.(单数)或spp.(复数),以表示某属的一个种或几个种,拉丁字母sp.或spp.用正体;属以上的拉丁学名用正体;写出命名人姓氏时,命名人姓氏用正体。
而论文中物种名后附加的拉丁学名通常用白体,而不用黑体(白体字与黑体字相反,白体字是笔画较细的一种字体[参考:汉字的白体字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魏书等...])。
Ⅱ.三名命名法
(Trinomialnomenclature)
在生物学中,三名命名法是指物种等级下的分类群的名称。
这些名字有三个部分(但在动物学和植物学上的用法是不同的)
在动物分类学中,一个动物物种以种为中心用二名法对群的命名,已经不能完全表达时所采用的命名方式。
可以往下细分,应用三名法来命名一个亚种(有时亦称为:种族race)。
例:欧洲赤狐Vulpesvulpescrucigera,即是由属名+种本名+亚种本名三部分所组成的,概念是以亚种为标准的。
Europeanredfox(V.v.crucigera)
例:新西兰的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carbo跟其它地方的有所不同,所以被归入一个亚种Phalacrocoraxcarbonovaehollandiae...
由于动物学仅使用一个种下分类阶元,所以不需要在亚种名前插入任何阶元指示符,人们也明白第三个名称就是亚种名。
动物学名著只用作者的姓,而且必须给出全写而不得缩写,不写作者名字。
如果有两位作者的姓相同,则加上其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如果一个种转入别的属,原著者和发表日期用括号括起,表示已经经过了修订,但是修订者和修订日期不予列出。
在正式的分类著作中,应给出更为详尽的引用。
原名和发表信息都要给出,
物种多样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程图示:
affinis--近亲种,缩写:aff例:银匙茅膏菜的近亲种Droseraaff.ordensis,aff.写在种名前,意为Drosera里ordensis的近亲种。
conformis--近似种,缩写:cf
cf.的拉丁学名不是十分常见,但它在双命名法的体系中,指的是某物种需要与其他物种做比较的情况下才能识别,但在定义上不认为是同一个物种。这样说,可能有点不太清楚,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物种十分相似,但却不是同一个物种而已。
例:青玉粗尾蝎的近似种Parabuthuscf.raudus写在种名前,意为Parabuthus里raudus的近似种。varietas--变种,缩写:var
(多见于植物分类)例:Pinusnigravar.caramanica写在种名后,后加变种名,意为Pinus里nigra的变种caramanica,caramanica属于nigra.
sp.nov--新种
例:Androctonussp.nov,意为Androctonus里的新物种.species物种、sp-未定种的单数
有的时候会看到sp.的学名方式,不符合上面描述的双名法的拉丁学名规则,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一般在古生物拉丁语名称后加sp.,表明该物种为未定种。这就表明这个物种鉴定后难以归入已知物种中,又无条件建立新的物种。
例:Androctonussp意为Androctonus里未定名物种,有时候一个属里有很多sp为区分还可以在后面加地域名、人名等以区别不同的spspp种、sp-未定种的复数
(Latin=twoormorespecies,拉丁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例:Androctonusspp表示Androctonus的属下全部物种。subspecies--亚种,缩写subsp或ssp
(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例:紫灰山隐蛇Oreocryptophisporphyraceassp,
porphyracea写在种名后亚种名前,意为Oreocryptophis里的porphyracea的模式亚种porphyracea(最先发现或者最先命名的,就是指名亚种,或称模式亚种,亚种名与种名一致)
Oreocryptophisporphyraceasubspcoxi意为Oreocryptophis里porphyracea的亚种coxi,coxi属于porphyracea,
Oreocryptophisporphyraceassp.nigrofasciata意为Oreocryptophis里porphyracea的亚种nigrofasciata,同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亚种,亚种名可以多样,
另还有白色种(白化病个体).morph--变异、变型
(蝎类命名的书写格式中比较常见,不属于种后词)
例:Parabuthuspallidus“orangemorph”意为Parabuthuspallidus的橙色型态……
-------------【总结】-------------
现今国际上订立了本文所述共同遵守的分类阶元,统一规定了种和亚种的命名方法,以便于生物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
目前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拉丁学名(Sciencename)。
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
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例:狼的拉丁学名为Canislupus,意大利蜂的拉丁学名是Apismellifera。
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面的种本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等,第一字母不须大写。
如图所示:
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和命名年份,
例:ApismellificaLinnaeus,1761就是表示意大利蜂这个种是由林奈于1761年定名的。
然而写亚种的学名时,须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构成通常所称的三名法,
例:北狐是狐的一个亚种,其学名为Vulpesvulpesschiliensis。
此文资料由本人@东邪鬼太子取材于各专业网站获得局部资料,
根据网络资料译制、整理后修正,综合分析优缺点、排版所得,纯属为了填补科普知识的稀缺,仅作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