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游戏Ingress的十年:是什么让它令人如此着迷|少数派会员π+Prime

在最初的几年里,大学生是组成玩家群体的中坚力量。十年后,最早一批入坑的玩家,大多已经结婚生子。即便如此,每次官方举办大型线下活动,还是会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从各地前来参加。

Ingress是一款LBS类型的游戏,「LBS游戏」即LocationBasedServiceGame,也就是「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游戏」,简称「适地性游戏」。在Ingress正式发行两年后的2016年,它的开发商Niantic使用Ingress的地图数据开发了另一款LBS游戏,这就是在国内无法游玩、但是曾经短暂爆火的「PokémonGO」。

和PokémonGO的幸运不同,作为前辈的Ingress虽然年头长,却并没有真正出圈过,也并不为圈外人所熟知。所以我个人在和圈外朋友介绍Ingress的时候,总会先铺垫一句「你听说过PokémonGO吧」。

但是Ingress不一样:最初的时候,Ingress并没有iOS客户端,只有Android手机可以游玩。正式发行一年后,Ingress开始登陆iOS平台,但是至今并未上架国区,只能使用外区iCloud账号下载。

即使是Android手机,下载安装Ingress的环境也非常严格。当时Niantic团队还处于谷歌旗下,Ingress唯一的安装途径就是Android的第一方应用商店:GooglePlayStore。国内的Android手机想要安装Ingress,必须通过刷机的方式安装一个叫做「谷歌框架」的东西,进而安装GooglePlayStore,然后在里面下载Ingress。

下载完成之后,还需要使用Google账号来注册游戏(现在已经支持Apple和Facebook账号),并且全程使用特殊的网络环境游玩。

光是以上与游戏内容无关的几点,就已经难倒了大多数的玩家。然而这并不能阻挡Ingress爱好者们入坑的热情,大家想方设法注册游戏、扮演特工、选择阵营,加入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Ingress游戏的背景设定于某个未来,人类发现了一种神秘物质XM,它常常喷发于人类文明建筑或雕塑周围。

在此背景下,玩家必须选择自己的阵营,和敌对阵营的玩家展开永久的斗争,为人类的未来而战。同时,这些喷发XM物质的人类文明建筑和雕塑(在游戏中被称为Portal),就成了玩家们必须物理意义上亲身前往的游戏地点。玩家的操作半径只有自己周围的40米,蓝绿双方围绕这40米范围内的Portal,展开进攻、防御,争夺Portal的归属,产生激烈的对抗,同时也因此产生独特的爱恨纠葛,相爱相杀。

基础规则很简单,剩下的全靠玩家自己发挥。对于新手玩家,只要明白基础的糖、炸、脚,就可以完成大多数日常游戏操作了——见到白po就插脚、见到敌对po就扔炸、XM不够了就吃糖,循环往复。

但是这个时候的玩家其实很无聊,因为他们很难和其他玩家直接接触,也体验不到更有趣的游戏玩法。随着玩家在游戏中不断活跃,Ingress的强社交属性就开始显现,其他本地玩家会在游戏公频里发来社群邀请,这个邀请就像猫头鹰的信,把麻瓜一样的哈利波特带到了霍格沃兹。

「沉浸与纯粹」是Ingress游戏体验的一大特色。当玩家初入社群时,最能直观感受到这种沉浸与纯粹的,大概是一种游戏氛围。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扮演真实的特工角色,同阵营的玩家之间会互相帮助扶持,而不同阵营之间的玩家则水火不容。阵营内部的交流全部使用一款端到端加密的通讯工具,交流的内容对敌对阵营严格保密。每当需要多地区的玩家协同合作时,玩家们会聚集在线上,由上而下地制定周密的战略部署,然后逐层执行。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机密情报泄露,这些所谓的战略方案都需要严格保密,更不允许发布到公共平台上传播,这也进一步导致了Ingress这款游戏出圈变得更难。

即便如此,Ingress作为一款强社交的游戏,玩家也并非没有任何可以拿出来吹牛逼的地方。由于有时需要和几百上千公里以外的陌生友军配合作战,所以当玩家回顾某次成功的活动时,往往会产生极强的自豪感和参与感。

当然,这种大规模战斗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而是一般只会出现在大型的官方活动中。

Ingress经常会在全球举办各种官方活动,这些官方活动依赖于蓝绿阵营之间独特的地缘关系格局,同时也会染上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距离目前为止最近的一场XMA,就是刚刚过去的3月16日澳门XMA。在XMA的大战中,蓝绿双方需要同时对方圆几公里内极为密集的上百个po地面对抗。

虽然蓝绿阵营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细化战术,不过笼统上来讲,在一次大规模对抗中,玩家往往会按照职能分为多个组别:有负责制定宏观战略部署的「战情组」(也称OP,operator的意思);有亲身前往战场一线的「地面组」;数百名地面特工,会继续往下细分成人数更少、更容易管理的小队,并任命「队长」,在大战中共同负责若干个相邻且不重合的小战区。

OP们会给每一支小队都分配一名「小队OP」,用于直接和小队队员传达总OP的指令。由于小队OP会使用官方地图网站「intel」来实时监控战情,所以在有的地区也被称为「intel组」。

身处其他城市,无法亲临作战现场的特工,也会采用远程给战区portal「充电」的方式,来协助地面组防守,这些成员们被称为「充电组」。

尔后,各个组别各司其职,以确保信息以最高的效率交换。这种分工其实并不是在大战当天完成的,而是早在大战开打之前的好几周、甚至几个月,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总OP会根据过往历次大战的经验,预先制定详细周密的战略部署;有时还要猜测敌对阵营可能采取的战略,做好应对的措施;甚至通过预估双方阵营的参与人数,对大战结果事先建立起预期。同时,总OP会规划战区、分配地面小队,并且将这些战略部署通过小队OP交代到每一支地面队伍里。当然,在最终大战前,战略基本上都会经过好几次修改。

在实际准备的过程中,小队队长和小队OP之间往往是互补的关系,如果队长比较有经验,那么小队OP就可以更少地参与;反之如果队长经验不够丰富,则会由小队OP来更直接地指挥队员。

正式开战一般在周六下午,持续三到五个小时,这就是XMA最为白热化的阶段——

双方地面组会持续地集中全部注意力攻防鏖战,来争夺每一次计分点到来时po的归属权。有时候,地面组往往需要克服现实环境上的阻碍,迅速转移阵地,帮助队伍夺取分数。所以,地面组的体力消耗是所有玩家中最大的。

小队OP则需要持续守在intel地图前,及时向队员提供地面作战中所需要了解的地图信息。除此之外,小队OP必须肩负起随时调整小队战术的职责,比如到底是「凡尔登绞肉机」式的阵地战,还是采取游击战术,又或是战略性放弃某个地区,来换取另一个地区在下一个游戏计分点的先手等等。这些都非常考验OP组的能力和心态。

当然,地面组特工的作用也不光是一味倾泻弹药炸炸炸,而是需要及时向自己小队的OP反馈场上瞬息万变的战况,并且请求自己需要的战场情报,方便小队OP针对性地协调。甚至当小队OP偶尔猪脑过载宕机的时候,需要地面组的特工根据战场局势随机应变,当机立断作出决策。

在作战的过程中,总OP起到的是「主脑」的作用。他们并不会直接向小队队员下达指令,而是通过小队OP来传达。所以开打之后,具体的执行命令一般都是由小队OP来发出的。

在整个大战的过程中,高效的信息沟通是最需要优先保障的。地面特工们会打开预先安装的实时对讲App以及实时定位App,以确保互相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交换信息,而不是等到狼烟烧出去八百里了才开始有反应。对讲App可以确保小组成员互相之间顺利沟通,实时定位App则可以记录地面组的每一位队员全天的实时位置,反馈给以上帝视角守在intel地图前的小队OP。

这些额外的活动类似于户外拓展,需要玩家自愿付费报名参加,并按照阵营来争夺胜负。最后,不仅XMA大战本体的得分会影响最终的分数,GORUCK的额外活动也会加权计入总分中。

这次澳门的XMA从3月15日开始,到3月17日结束,持续了三天。其中复杂的大战规则、全英文的报名方式、繁琐的准备环节、严格保密的指令,都很容易让初次接触的玩家摸不着头脑,但是也造就了XMA为期数日的空前盛况。

在XMA里,玩家之间的性别、肤色、年龄、国界、价值观、政治认同都被弱化,只剩下简单的蓝绿阵营关系,所有人出于纯粹的共同爱好而聚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快乐。这种快乐只有玩家自身才能够享受到,当玩家在大街小巷里激烈异常地肉搏的时候,在旁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些三五成群的普通游客,背着包、低着头、拿着充电宝,疯狂地点击手机屏幕罢了。

参加XMA的时候,特工们还会带上自己地域的区域旗帜,上面印有当地玩家社群共同设计的区域阵营图腾,以及阵营标语。不同区域的阵营图腾往往造型各异,但是基本上都会由两个部分结合而成:一是本阵营的阵营图腾,二是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抽象意象。

其中,绿军的阵营图腾是荷鲁斯之眼,蓝军的阵营图腾是盾牌加钥匙。

在XMA等大型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来自各个战区、各个省市的阵营旗帜,蓝绿辉映、迎风飘扬,这些旗帜会被特工们视作自己地域的精神符号,同时也为单纯的游戏活动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很可惜没能够亲身参加昙花一现的大陆MD活动。大陆的MD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玩家前来打卡、社交、消费,对当地城市品牌、旅游、餐饮、零售等等领域都有着不小的促进。

当然,在国内经济内循环尚且阳光明媚的16-18年,一场游戏活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功劳可谓微不足道。相比之下,MD活动带来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比它的经济意义来得更重要。

对于不想太肝或没机会参加XMA的玩家来说,MD就是一个更为轻松愉快的活动。MD的任务一般会在当天零点放出,部分玩家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完成任务,甚至会组建「夜刷群」,从零点便开始游戏。

MD的任务图标上,画的一般是这座城市的民风民俗、历史沿革、当地美食、地标建筑等等,是每个城市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的精华。同时,在举办MD时,官方还会发行各种结合了游戏特色的周边产品,进一步推动地区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实际上,在十年长河中,Ingress的玩家曾经举办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活动。所以,除了上文提到的主流地域文化之外,玩家群体之间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游戏亚文化。

而除了官方活动之外,玩家社群之间也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民间活动,有时候也会形成很大的规模。在介绍这种活动之前,先来进一步科普两条游戏设定:

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特工们开始对着地图构思、策划并实施这样的大新闻。在玩家活跃度最高的那几年里,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有「盖某市」、「盖某省」等新闻出现。而如果上升到范围更大的「盖国家」,就会变成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一个盖子有三条底边link,每条link都会横亘数千公里,加起来总长度会达到上万公里。

与官方的XMA类似,民间的「大新闻」也会从上至下分为许多小组。小组的名称可能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总体上一般都包括了以下几种分工:发起计划的「计划组」;看地图的「intel组」;需要在三个顶点射线的「射link组」。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特工组成「清障组」,提前清除沿途的挡线;以及一部分特工组成「机动组」,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前文提到,那时候国内玩家的中坚力量大多数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所以地方社群的其他玩家甚至会对学生群体提供自发的报销资助。上文中引用的「绿军盖场行动」图片,是绿军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大新闻。要完成这样的行动,需要多个国家的友军密切配合,整体行动的开销往往以万元计。而花费这数万元换来的,仅仅是一张intel截图。

这样做值吗?对于热爱Ingress的玩家来说,这就是它的魅力,或者说,是其他任何游戏都比拟不了的魅力——那就是独特的社群文化。

虽然这个玩笑听起来有点荒诞,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猩猩」这个称谓如今已经形成一个meme,常常被用来调侃官方人员对Ingress懒惰的运营方式——没错,就像一只没有什么智力、只知道吃香蕉的猩猩一样。也恰恰是猩猩的这种「懒惰」,给了社群文化生长的土壤。

除了接替猩猩来管理和运营社区之外,一种基于社区的C2C消费形态也悄然诞生,成为Ingress游戏消费的一大特色。

在「大新闻」这种民间活动成功举办后,社区也会产出对应的纪念周边,例如印着intel地图截图的徽章、T恤等,售卖或赠送给参与行动的玩家,用来纪念他们曾经作出的贡献。

当然,将这种消费形态类比作二手交易那样典型的C2C,又显得不那么恰当。周边设计团队用爱发电、不图赚钱,消费者也乐于为热爱买单。所以无论对于哪一方,交易时往往都带有一种捐赠和公益的性质。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这次澳门XMA发生的一件趣事。出发前我问小队队友需不需要充电宝,需要的话可以来少数派商店看看,于是两位朋友秒下单,我就带着少数派的土特产去了澳门。

这种带着捐赠属性的C2C交易,加上前文提到的「本地玩家出资报销大学生通勤费用」的社区互助现象,形成一种「乌托邦」一样的社区氛围。从这种乌托邦氛围上来看,Ingress的社区文化其实和互联网时代的「虚拟社区」文化有几分类似。

以上种种社区文化的故事,就像是博物馆里的藏品一样,在互联网上保存完好,它们忠实地反映了这十年以来Ingress在人文视角上的历史变迁。

Biocard黑话俗称「好人卡」,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名片,只不过它和传统的名片又有点不太一样。

通常来说,官方会提供biocard的设计模板,并且大约在每一年都会更新一次设计风格。虽然不同版本的biocard设计风格有所差异,但是每一版biocard基本上都会包含特工ID、所处阵营、个人motto、自我介绍等等固定的信息。每个玩家的biocard往往需要玩家本人根据模板来亲自设计,并亲自联系印刷店开版印刷。

所以,好人卡从游戏设定上,就有着极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以供心灵手巧的特工们挥洒天马行空的创意。每位玩家的好人卡,从模板选用、设计思路,到配色字体等细节、自我介绍和motto的撰写,甚至再到卡片纸质的选择、印刷工艺的设计等等,都是迥异的。这些细节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一张独一无二的好人卡,承载着每位游戏玩家独一无二的个人性格。

做完好人卡之后,玩家可以将它带到任何有其他玩家出没的场合,和其他玩家交换。这个场合小到FirstSaturday、大到XMA、MD。印了卡的玩家很乐意互相换卡,也很乐意给没有卡的玩家派发好人卡。当然,没有印卡的玩家也会笑嘻嘻地厚着脸皮从别人那里「白嫖」好人卡。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换卡」成了每次大活动之后的保留节目。大家互相都是陌生人也没关系,换张卡就当作认识了。

不仅同阵营的特工之间可以换卡,如果性格足够e,还可以去敌对阵营里换卡。虽然有的玩家嘴上说「从来不收敌军的卡」,但是实际上线下交流又是另一回事。只要自己愿意拿着卡片笑脸相迎,大概率还是可以换到许多敌军卡片的。

在类似澳门XMA这样规模的活动结束之后,e人特工往往可以换来厚厚的一大叠卡,摊开可以摆满一桌。甚至不少特工会直接带着卡盒来到集合点,卡盒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版(200张)专门为本次XMA印的新卡。同时,还有特工会直接带着集卡册来到现场,在收到其他特工的卡之后,现场就把它收藏进集卡册里,就像收藏一枚珍贵的邮票一样。

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如果玩家在卡片上看到眼熟的ID,往往会惊呼「原来你就是xxx!我记得你,在xxx事件里面做了xxx来着,好多人都知道!」——就这样,玩家们先是认识对方的游戏ID,再通过ID认识到了真实的游戏玩家。这种打破次元壁的社交感觉,让「换卡」这一游戏行为带上了一层人文关怀的色彩。

对于换卡这件事情,有的特工朋友也会比较困惑:参加一次活动,换了那么多卡,但是其实很多人只是在活动现场见过一面而已。有时候换完一轮卡之后,转头就会忘记刚刚和谁换过,甚至会和同一个人打两次招呼、换两次卡。虽然大家都不care重复换卡这件事,有时候还会多要几张,带回去分发给没来参与活动的本地玩家,但是这么做总觉得换卡就变成了一种收集任务,少了些与每一个个体接触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意味。

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确实很难记得和谁换过卡,甚至一张卡会两次派发到同一名特工手里。但是当我们回到家,把卡摊开一张一张收纳进册,这场活动带给我们的深刻记忆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种记忆并非针对某一个个体,而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感性回忆。所有和自己换过卡的特工一起组成了这个回忆,让我们在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还会记得有那么一款游戏,举办了那么一次活动,聚集了那样一群善意的陌生人,以一种近乎亢奋的状态在一起互相派卡、大笑、狂欢。

这个时候,卡片背后的主人到底是谁,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经过十年的发展,Ingress的魅力已经远超一个LBS游戏的本身。如果用一种人文的视角来看待Ingress,可以看到主流的地域文化、乌托邦式的社群文化、小众的游戏亚文化;而如果用一种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待它,则可以发现它的另外一层魅力。

和《数码宝贝》的概念有点类似,Ingress把一个平行的架空世界嵌入了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中,在这个架空世界里,玩家们固有的现实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等等都被弱化。玩家们不再是医生、学生、教师、程序员、文员,而是区域社群负责人、活动策划者、XMA阵营总OP、或者仅仅是一张biocard上的「Agent某某」。

特工们互相认识的时候,不会在意彼此的真实工作,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会在意对方在游戏内所作出的贡献。这些贡献有的体现在游戏内的个人profile界面,有的体现在玩家的biocard中,有的则体现在其他玩家日常的口耳相传中。现实里平凡的nobody,也许在Ingress里就是「夜之城活着的传奇」。

因此,可以认为Ingress构建了一种区别于主流认同之外的、全新的身份认同,在构成这种身份认同的同时,新的社群阶层也逐渐建立,二者密不可分。

游戏社会建立的过程,伴随着游戏赋予的新的身份认同。而游戏社会瓦解的过程,则伴随着人性在虚拟世界中的崩坏。

Ingress虽然是一款极为沉浸和纯粹的游戏,但是它和一些真正以「氛围纯粹」著称的小众圈子又大有不同。人性之复杂、善恶之难辨,在Ingress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不同玩家对于这几条ToS的不同态度,直接引发了许多跨阵营的恶意冲突,甚至造成了某些地区阵营关系永久性的恶化。

当绿色玩家们(这里「绿色」指正常玩家,不是阵营绿色的意思)花费了许多精力、财力,到另一个地方去执行游戏任务的时候,飞机作弊者们在家中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破坏掉绿色玩家的游戏成果。这种事情对游戏的平衡性破坏之大,使得飞机号无论属于哪一方,都会受到双方阵营的一致抵制。

飞机号的存在揭示了这个游戏阴暗的一面:某些玩家在游戏中无法通过正当手段获得满足,便采取作弊的方式来代偿。他们开飞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想对他人实现报复,有可能是想不劳而获,也有可能只是为了在匿名匿踪的互联网世界里,体验一把僭越规则的快感。

在某种程度上,抵制飞机可以算作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是人性往往比我们预想的复杂很多。还记得上文提到的盖了大半个中国领土的「大新闻」吗?

让我们尝试来一连串人性的拷问——

是不是这样一连串问下来,一件事情就没有二元对立的对与错了?这还只是针对「飞机」这一种情况,面对一人多号或多人一号这两种情况,判断会更加复杂。

比如,每位特工的仓位上限是2000个,超出仓位数量限制的游戏道具就无法被储存。这个数字实际上很拮据,所以许多玩家会采用「开小号」的方式,注册好几个专门用于囤放游戏物资的「仓库号」,以备平时和大战之需。显然,这种行为也违反了ToS。但是相对于「损人」的飞机行为,这种「利己」的仓库号行为的危害性则要弱得多、也难察觉得多。

那么又可以来一些人性拷问——

对于这两种违反ToS的行为,玩家社群里要一视同仁吗?如果不能,ToS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果我们现在突然得知,每次XMA活动双方阵营能够保足物资供应,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仓库号,我们还能做到杜绝它的存在吗?如果我们在某一天突然得知,某个在玩家社群中声望很高的地区领袖,其实也拥有许多仓库号,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如果这位地区领袖是和自己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会对ta的人格品质产生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吗?还是会包容ta的做法呢?

以上还是不涉及到跨阵营的情况,如果涉及到阵营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拷问就可以永无休止地问下去——

当我们得知自己的好朋友曾经违反过ToS,我们是要维护朋友,还是维护规则呢?当敌对阵营的玩家谴责己方阵营纵容飞机的时候,我们是要维护阵营利益,还是要维护真理呢?当我们谴责敌方违反ToS的时候,又能够保证己方没有发生过类似违反ToS的行为吗?当我们声讨其他玩家违反ToS行为的时候,又能够保证自身是绝对清白的吗?我们对待ToS的态度,应该是「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还是「偶有逾矩、不出大格」呢?

……

不难发现,不同的玩家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取决于自己所站的立场,也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坐在什么样的立场上,脑袋就会以什么样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个时候,不仅对错已经难辨,甚至价值判断、社会信仰、个人世界观等等,都受到了考验。

从Ingress发布至今,各种诸如「如何看待x地x军xxx的xxx行为」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这些讨论愈演愈烈,从游戏观念上的分歧演变成对人格品质的评判,而对人格品质的评判又上升为言语行动上的冲突,最终,言语行动上的冲突酿成地域之间的仇视。

这些问题,乍一看只是一个小众的游戏里的问题,是一群圈地自萌的玩家群体作茧自缚制造出来的问题,但是当我们把ToS类比成国家的法律,便会发现它反映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现实生活中,人性和与之对应的社会问题。如果再广义一点,当我们把ToS类比成国际公约、把蓝绿阵营类比成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便会发现它还反映了更高维度下、以国家为主体的地缘政治问题。

当我们最终顺着这一连串的拷问走到尽头,看清复杂的人性,便会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黑暗的事实。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在漆黑的环境中继续前行,去结交新的朋友、融入新的圈子。正因为我们知道人性的复杂,所以才能够不以绝对的「对错」来评价这些事情、也不以几个人的行为而轻易去judge整个群体,从而能够尝试包容这些光怪陆离的游戏现象,并且坦然地认识到:这些现象其实从人类社会诞生开始,就以各种形态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中。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对吧?

在和一位群友聊这些话题的时候,对方欲说还休地表示:你们之所以还能够装作一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样子,在这里坐而论道,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切身感受过被敌军尾随、人肉、蹲点、乃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经历,所以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恐惧。

——并不是每一位玩家都能够把「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区分得这么清楚。

Ingress历史上最稀有的顶级道具,可以复制存入其中的任何其他物资。

合作关系结束后,从游戏中移除。

游戏中等级最高、最稀有的糖,可以一次性补充4倍于当前XM上限的XM。

合作关系结束后,更名为K糖。

由罗森糖改名而来,作用和罗森糖完全一致。

合作关系结束后,更名为「Hypercube」(红糖)。

游戏中等级最高、最稀有的防御盾,可以安装在po上抵御敌军进攻。

合作关系结束后,更名为「AegisShield」(宙斯盾)。

可以安装在po上大幅度延长最远link的距离。

目前仍然存在于游戏中。

改变po产出的物资,正立叶提高防御道具的爆率,负立叶提高攻击道具的爆率。

许多年过去,赞助商来的来、走的走、换的换,游戏道具也跟着加的加、改的改、删的删。总体来看,至今依然和猩猩保持合作的赞助商,还是越来越少。虽然玩家群体有记忆,平时出任务时仍然会互相叮嘱「吃一颗罗森再出门,不要出log」;直到现在,参加XMA的特工们也仍然会大喊「赶紧把po插满4个AXA」,但是这改变不了赞助商正在变少的事实。

猩猩也采取了应对的办法——还是得官方下场,卖点东西。

很多玩家不知道的是,猩猩其实并不是一家游戏发行公司,而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初代版本的Ingress客户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功,但是无论是从操作体验还是从UI风格上讲,它都更像是一个科技感包装下的地图软件,而非手机游戏,手游领域常见的盈利模式就更无从谈起。于是,猩猩在2018年发布了全新的第二代客户端IngressPrime,并且在2019年正式停用了旧版本客户端,还加大力度宣传了游戏衍生的官方动漫剧集,这也预示着猩猩开始正儿八经把Ingress当作一个商业游戏来运营了。

其后,猩猩在2021年推出了Ingress的游戏会员订阅系统「C.O.R.E.Subscription」,定价$4.99/mo,以人民币支付的话则是50元。会员玩家可以额外获得500个道具仓位、若干的商店代币,和其他一些配套的会员权益。由于几乎不会有人傻到真的花费真金白银在官方商店里购买物资,玩家通常只会购买一些限量的主题奖牌用来展示(没错可以理解为「皮肤」、「时装」一类的东西),所以会员的主要价值还是体现在这500个仓位上。也就是说,会员体系并不会影响到游戏的平衡性。

至此,猩猩在Ingress上搭建起一套游戏免费、会员订阅、道具内购、冠名赞助、线下联名、周边零售、动漫辅助的基本运营思路。

事实上,这种社区乌托邦的弱点也和「电子乌托邦」一脉相承:由于缺乏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这个乌托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会暴露出人性的诸多问题。

在参加完这次的澳门XMA之后,我发现我国看似等级森严、追求保密与高效的Ingress社群,其实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分工不合理、消息不流畅、很多环节缺少明确的标准化流程等等,这与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地域性Ingress社群组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连Ingress社群这样高凝聚力、高动员力、高执行力的团体都无法形成所谓的社区乌托邦的话,那么理想中的社区乌托邦到底还真的存在吗?也许最终还是得回到那句话:

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再来回看我国的Ingress的社群,与其说是黄厚铭教授所认为的「强化过的高动员力地域性层级组织」,不如说是一个「看似有序实则混乱、看似牢固实则脆弱、看似纯粹实则复杂」的多元集合体。在已经步入21世纪20年代的当下,这个多元集合体跳过了当初大众传播野蛮生长的蛮荒之年,以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成熟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它依然受着现有社会条件的桎梏,所以并没有能够进化成更高等级的形态。

尽管如此,Ingress这款游戏的存在,对文化观察、人类学观察、社会学观察、传播学观察等等,依然有着非常宝贵的现实参考意义。站在这个角度上看,这些小众的少数派群体们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提供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多数人对于某些事物的固有看法,进而改变其认知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THE END
1.www.qunzu.co一个专注群组学习资料分享的小众圈子通过本工具可以快速查询到您站点的谷歌(www.google.com)、百度(www.baidu.com)、必应(cn.bing.com)、雅虎(cn.yahoo.com)、搜搜(www.soso.com)、搜狗(www.sogou.com)、有道(www.youdao.com)等搜索引擎收录情况及反向链接;可以快速查询到谷歌评级(PageRank)、搜狗评级(SogouRank)、国内排名(ChinaRank)、ALEXA排名...http://www.fwol.cn/seo/?url=www.qunzu.co
2.小众圈子APP推荐小众圈子下载当前,我们平时用到的交友圈大多都处在微信或微博平台,但是也有小伙伴想找寻小众平台来发现更优质,更好玩的内容。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小众圈子app推荐,我们可以在这些圈子中进行高质量的社交,给生活带来更多乐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这些软件上面分享生活,传递价值观。大家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https://www.wandoujia.com/bangdan/397365/
3.20万周活,50%次月留存,做年轻人的AI产品,用户真的留下来了这些圈子一般都是通过手工创作、绘画、雕塑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创作的手段,更是他们身份和圈子地位的象征。所以当新的 AI 工具出现,让更多普通用户轻松创造出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或资深爱好者才能实现的效果时,这些小众圈子中的成员往往会非常抵触。他们认为这种工具削弱了创作的独特性和手工艺的价值...https://hub.baai.ac.cn/view/39791
4.ds圈子怎么入车友交流今年2月的时候,就传出了秦L的消息。看到圈子里不少人在讨论价格,预计起售从10到14万元这个区间段居...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5172202
5.深度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小众价值.doc二、小众群体的成长与发展 在“魔弹论”盛行的大众传播时代,潜藏在大众中的小众是“不存在”的。这种“不存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时现代大众传媒刚刚普及,受众较被动,还未及时形成“使用与满足”的习惯,难以形成主动性较强的小众圈子;二是即便此时有了少量的小众群体,但大众传媒的受众广泛,效果显著,拥有巨大的...https://m.taodocs.com/p-144116496.html
1.精选小众软件 2022 年度精选? 公众号 2022 年度阅读数 TOP 10 精选分类内容来自编辑自我选择,不接受自荐、推荐。 LittleBigMouse – 让多屏幕操作丝滑如一,鼠标移动再无边界 精选Windows2024/10/309 Little Big Mouse 是一款适合于 Windows 10、11 的开源工具,它可以智能处理多显示器之间的 DPI 差异和物理尺寸差异...https://www.appinn.com/category/featured/
2.搭个圈最新版搭个圈下载安装安卓版搭个圈最新版是一款全新的社交软件,旨在帮助用户通过线上平台建立更紧密的社区联系。这款软件的设计理念是“搭建圈子,分享生活”,它将社交、分享和交流结合在一起,使用户能够轻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并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https://www.haodewap.net/soft/81427.html
3.ai写作免费永久会员九、小众圈子会员是永久的吗? 小众圈子会员不是永久的,会员不管小众还是大众都会有时间限制的,这就看你个人的意愿是想要多长时间了,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但是不可能是永久的,就比如qq.会员一样,它是分一个月还是半年,一年的,这就看你自己想要多久了,所以即使是小众圈子会员也不可能是永久的。 https://tool.a5.cn/article/show/77488.html
4.miaoji007.com/newxr72886924/202410资源共享小众圈子二维码 19.55MB 75%好评574人 驯服小姨子中文 人妻被夫好友侵犯HD 奥彩4777777王中王凰 57.92MB 37%好评280人 美女叼嘿MM 周莹王俊凯奇思妙想 午夜影院一操一操 52.45MB 18%好评104人 XXXXXL19D18优惠活动 wwwcomcom黄公司 老司機亂倫嫣嫣視頻一區 86.78MB 74%好评551人 ...http://miaoji007.com/newxr72886924/2024-10-28/86385588
5.宝藏神器!10个小众实用的开发者工具10个小众实用的开发者工具 1.csslayout 是一个为前端开发者提供现代 CSS 布局样例的在线平台。它汇集了众多实用的由 CSS 组合而成的布局样例,前端开发者可以直接 Copy 或者组合它们,去实现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布局。此外,该网站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和在线 demo,能够让你更容易理解和更快上手。https://blog.csdn.net/Python966/article/details/134525936
6.sm全套工具用法(sm工具名称)在现代生活中,SM(Sadomasochism,性虐恋)已不再是仅限于电影剧情或小众圈子中存在的行为。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SM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SM全套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将为您介绍SM全套工具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让您无忧享受这一领域的快感。 https://m.meijianpin.com/zhishi/365012.html
7.mhfx.menhoo.cn/apfccd52416149百度云资源群组链接小众圈子 09.38MB 93%好评963人) 学长的玩弄h羞耻诊疗H视频 中文字幕视频_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_国产性一交一乱一_参考消息 78m成人视 v 55.31MB 13%好评2797人) 四虎AV网站 AV高清无码 成人电影在线看 22.86MB 47%好评618人) 国产精品男男 爱情岛第一第二第三路线京东 ...http://mhfx.menhoo.cn/apfccd52416149
8.www.maijia7.com/yyys/81212075.shtml小众圈子 精品www 里番本子库e绅士色系军团 85.22MB 572好评 拔插拔插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极品人妻丝袜乱经典系列 九九偷拍视频 48.61MB 30好评 一边亲着一膜下的过程 与上司出轨的人妻2中文字幕 老妓女的牝户 88.84MB 194好评 丁香激情五月少妇熟女大屁股 性巴克成人用品加盟优势 扒开腿狂躁女人...http://www.maijia7.com/yyys/81212075.shtml
9.从民众之车到潮流代表,甲壳虫因何而流行?超级观点伴随着这些内容的传播,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将甲壳虫看成伙伴,而非一台机器,一个交通工具,渐渐地,甲壳虫汽车也深入到校园文化、赛车文化、海滩文化以及反主流运动等年轻人喜好的文化之中。同时受益于姣好的外形与不错的口碑,甲壳虫并没有因为在小众圈子、反主流文化中的地位而影响到主流人群的认同。 https://36kr.com/p/1359853848626307
10.汉仪股份“碰瓷式维权“受质疑,营收真实改善还是会计操作?近十几年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壮大、用户的付费意识也在提高、数字阅读的加速渗透以及版权环境的改善,使字库行业逐渐复苏,但仍然没有改变其非刚需的“小众圈子”的属性。如果说字体是一种艺术,创造价值诚可贵,有故事可讲,但其“产品周期迭代过快导致市场很快疲软“将成为汉仪股份未来增长的最大“雷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19215
11.小众化社交应用blued产品体验报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知程度及需求要求也再不断的提升,原有的大众化标准的需求转为小众化个性化的需求。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体现: 视频站a、b站率先开辟了小众化的二次元圈子文化视频站,深度将二次元文化与互联网视频站结合,满足二次元爱好者需求; ...https://www.51zs.net/articles/50/52184
12.快手直播人气协议粉丝软件在线下单24小时自助购买网站平台3、工具型 源动力是业缘社交,至少也是熟人社交,但有个基本逻辑必须搞清楚,熟人是否需要微信之外的社交工具?对于巨头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支付宝为什么要做圈子这样的社交尝试,就是因为在四五线城市缺乏用户触点,拖累了金融场景的延展。 快手的不同在于有群体认同,有粘性,有沉浸感,单就下沉到四五线城市来说,快手甚至有...https://www.dxsjz.com/article/c_show-id_2143.html
13.香港性小众:我有过26年的男儿身我也是这个圈子的一员,不是同志,而是所谓的“跨性别”人士(这个称呼只是一个被强加的通称,我们并不服膺,具体原因我后面会解释)。我对太平洋彼岸那另一种文化、另一种制度下的小众运动无法置评,但对香港的情况,还是可以说一下的。 名不正:对外是泛政治化的极端运动 ...https://www.guancha.cn/Omena-K/2013_04_03_1360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