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奋斗在AI第一线的青年先锋,积极思考如何将更通用的AI技术,更有效地应用到更广泛、更多元的实际生产生活场景中,使之成为真正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陈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负责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课题,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VPR/ECCV/NeurIPS/CoRL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包括一篇CVPR2023最佳论文UniAD(2/9155)一作、项目负责人,一篇ECCV2022口头报告(一作、录取率3%)等。研究成果已被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应用。
杜雅丽伦敦国王学院助理教授
伦敦大学学院多智能体学习团队博士后研究员,2019年获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强化学习、多智能体协作。研究成果发表在ICLR、ICML、NeurIPS以及AIJournal等顶级会议和期刊。曾在ACML2022,AAAI2023大会上做合作多智能体学习的教程(Tutorial),受邀在2022、2023牛津大学机器学习夏令营讲授《机器学习中的优化》,吸引1000余人参与,因在合作强化学习上的贡献,入选AAAINewFacultyHighlightsprogramme(2023),RisingStarsinAI(KAUST2023),获KCL年度学术贡献奖(2022).
费豪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
2021年以优秀博士生荣誉从武汉大学毕业,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科研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视觉语义理解。博士在读期间获得十多项奖励和荣誉,博士论文获得2022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博奖励。以一作或通讯在AI顶会顶刊发表CCF-A类论文二十多篇。GitHub开源项目合计Stars超2K次。多次担任AI顶会的组委会、领域主席、以及期刊编委。
顾津锦悉尼大学博士在读
曾在知名会议和期刊例如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5000次。他曾多次在国际学术竞赛上夺冠。他深耕图像复原和底层视觉,提出对深度底层视觉进行可解释性研究,其参与研发的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摄影产品和图形学产品中。
李国豪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学博士
李一鸣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庞天宇新加坡SeaAILab研究科学家
彭思达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
彭思达在2023年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导师为周晓巍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代表工作为PVNet、NeuralBody。至今在TPAMI、CVPR、ICCV等期刊或会议发表二十余篇论文,一作论文引用超过1500次,其中一篇一作论文获得CVPR最佳论文候选,五篇论文获得CVPROral/Highlight。曾获得2022年苹果学者奖学金(全球15人)、2020年CCF-CV学术新锐奖(全国3人)、2021年中国CCF图形开源软件奖。
孙建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
孙建凯目前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他的研究聚焦于机器人学、具身智能、视觉和决策领域,旨在开发创新的智能系统,使其能够理解环境、与人类进行自然交互,并通过学习和适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性能。通过融合视觉、机器学习和控制算法,实现智能体在真实世界场景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自主导航和协作等领域,最终改善人们的生活。他在顶级会议和期刊(CoRL/RA-L/ICCV/ICRA/IROS/ITSC/AAAI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多个智能体导航和交互比赛中获奖。
孙天祥复旦大学博士生
孙天祥,复旦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大型语言模型,作为第一作者在ICML、AAAI、ACL、EMNLP、NAACL、COLING等国际会议发表多篇论文,据谷歌学术统计被引1500余次,担任CCL2023学生研讨会共同主席,曾入选复旦大学学术之星。“语言模型即服务”概念的首次公开提出者,主导研发的复旦MOSS系统在中国开源大模型中影响力位居前列。
王政华为新加坡研究所研究员
2023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师从龙程教授和丛高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数据库,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SIGMOD/VLDB/ICDE/KDD/WWW/ICML/ACL/AAAI/TKDE),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业界产品中。曾获华为明日之星奖,谷歌2021博士奖学金(数据领域亚洲唯一获奖人),新加坡2021人工智能(AISG)奖学金等。受邀担任包括KDD、NeurIPS、AAAI、CIKM、TKDE等国际会议/期刊程序委员会成员,组织并发起了ACMMultimedia第一届大语言模型研讨会。
杨宇喆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生
张倬胜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
张倬胜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师从赵海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和预训练语言模型。曾在日本NICT、北京澜舟科技、微软研究院(Redmond)、亚马逊云科技等机构实习。在TPAMI,ICLR,ACL,AAAI等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Google学术引用超过2300次,3篇一作论文入选PaperDigest和GoogleScholarMetrics高影响力论文列表。在8项国际权威评测榜单获得第一名。曾承担IJCAI2021Tutorial讲座,获得全球AI华人新星百强、百度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等荣誉。
郑双佳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中山大学博士
即将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博导。主要研究基于多尺度深度学习的智能药物设计方法,在Nat.Mach.Intell.,Nat.Commun.,Nat.Biomed.Eng,NeurIPS等领域内顶级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了三十余篇论文;曾获吴瑞奖学金,百度奖学金,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等。他曾担任星药科技副总裁,他和团队开发的多款智能药物发现算法在海内外制药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广泛使用,并将数款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前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