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送餐、酒店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配送机器人在价格上碾压海外竞争对手,背后是来自国内供应链的支持。
熟悉国际市场的服务机器人从业者吴安(化名)发现,近两年在海外遇见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来自中国。以送餐、酒店机器人为代表的配送机器人在价格上碾压海外竞争对手,背后是来自国内供应链的支持。
“韩国等地方也有厂商进入赛道,海外有的品牌处于发展初期,价格大概比国产贵20%。”吴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类配送服务机器人硬件供应链在国内已完备,机器人本体厂商有诸多选择,推动供应链近年优化流程和价格,而海外多地产业链不具备如此优势。大约三年前,一款国产送餐服务机器人还可卖几万美元,如今降到了4000美元左右。
以擎朗智能、云迹科技、普渡科技等为代表的国内服务机器人厂商已将海外作为重点市场,比拼产品品质和价格。国产服务机器人降价背后,核心部件则走在国产化和降本路上。
进入海外市场
包括擎朗、云迹、普渡在内的主要国产服务机器人多于2015年前后成立或发布首款商用服务机器人,进入服务机器人赛道。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告诉记者,这类机器人国内覆盖到一定程度后将更多精力放到海外。在日本、欧美等人力成本较高、有采购服务机器人需求的海外地区,竞争也以国内厂商主导。其背后,出海的厂商规模已达到一定体量,不论是成本还是规模化效应,海外厂商都难以匹敌。如今送餐等配送场景服务机器人格局已相对稳定。
国产服务机器人近年价格下降明显。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普通配送机器人价格从早期的五六万元一台下降到如今的两三万元一台。在吴安印象里,国产配送机器人最初出海时价格可达十几万元一台,接近一辆车的价格,价格明显压低是在近两三年,2023年出货价格下降了大约20%,现在一台偏高端的送餐机器人在清库存情况下给代理商的价格可低于2.6万元,正常情况下3万多元,低端机型价位更低,酒店机器人也经历了类似的降价过程。云迹科技首席产品官李全印此前表示,2016年云迹卖出的第一台酒店送物机器人价格13.6万元,至今价格3万元以内。
何以降本
供应链国产化在国产服务机器人降价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传感器是其核心部件,包括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厂商北醒过去几年也经历了产品量产和价格下降。2016~2017年北醒进入机器人领域,推出AGV(自引导移动机器人)避障雷达并随后推动服务机器人避障激光雷达,一开始进入AGV领域,便是感受到市场有通过国产化降低机器人成本的诉求。
“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已逐渐国产化,其中视觉传感器厂商以奥比中光为代表。服务机器人对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的要求不像车规和工业级那样高,国产基本可满足需求,一般的服务机器人场景可选用单线激光雷达,这个品类市场相对成熟且价格较低。”卢瀚宸表示,国内主要的服务机器人厂商纯硬件成本组合已经很低,一台或能控制在2万~3万元内,海外厂商很少能做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