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还没有问世,但是22年底的ChatGPT已经给了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喜,那天OpenAICEOSamAltman在推特上写下了:“今天我们推出了ChatGPT,尝试在这里与它交谈”。很快几乎人人可以轻松人手一个的“聊天机器人”带着“大模型”这个名词被人人传唱。
但是那时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一切还尚不清晰,国内的舆论尚且停留在拿“弱智吧”的问题逗ChatGPT,大家惊异于如此直观的“AI”体验,脑海里多少都会浮现“这个东西可能会火”的念头,甚至于构思想到一个点子“这东西可以用在xxx上!”,虽然很快这些想法就被巨大的不确定性淹没,但是朦胧中似乎有航向告诉我们的的确确,未来已来。
2023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3全球独角兽榜》,统计了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这一分类下,排名第一的是刚刚给世界带来一点“GPT-4震撼”的OpenAI,在过去的一年里OpenAI估值暴涨7倍,从全球第272位飙升至17位。
而随后,我们正式见证了大模型浪潮为世界带来的“iPhone时刻”,整个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赛道创业称为国内唯一一个逆势上扬的赛道,百模大战打响,投资雪花般落下,接近80%的一线投资机构都在这个领域有所出手。
但是大模型,GPT,毕竟也只是一项技术,而技术必然有其局限。好比盲人摸象,在初碰大模型无穷的潜力后,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的无所不能,而在摸爬滚打之后,我们才能逐渐认识到它的形状它的边界它的逻辑它的症结。
提前发力,智谱AI与MiniMax
在这6家公司中,背靠清华知识工程实验室的智谱AI和MiniMax可能是最早开始“摸象”的企业。
2022年中,MiniMax已经迭代两代大模型产品,彼时离Altman发出让大家一起来使用ChatGPT的推特还有近六个月。不同于扎根学院背靠清华的智谱AI被时代推送的是否跟进大模型的“选择题”,MiniMax是大模型创业中更加主动的那一群人,23年6月,MiniMax拿到一笔总规模超2.5亿美元的融资,一举估值超过12亿美元。
新生力量,百川智能与零一万物
与深耕AI领域的智谱AI与MiniMax不同,尽管背景资历出众,但4月才堪堪放出消息要成立的百川智能无疑在AI领域是一个新人,但是王小川如此描述这一点:“可能有人比我先淋到雨,但有可能他不觉得在下雨。但当雨滴滴下来之后,我第一个意识到,变天儿了!”
而同样大佬带队的大模型“新生力量”还有零一万物。
而在闭关整整8个月后,在11月6日,零一万物推出了大模型Yi-34B,可支持200K超长上下文窗口,处理约40万汉字超长文本输入。Yi这个取名来自汉字“一”的拼音,而如果将Yi中的Y上下翻转,那么就形容汉字“人”,而Yi中的i又是AI中智能的首字母,这个巧妙的取名寓意着Human+AI。
被收购的光年之外与背后的OneFlow
大模型的“基础设施”,除了显卡还有框架。
而师从张钹院士的清华大学博士袁进辉在2017年创业,成立了一流科技(OneFlow)公司,志在打造新一代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及开发平台,而那一年《Attentionisallyouneed》才刚刚发表,人们惊讶于Transformer这种技术对机器翻译带来的巨大提升,但是关于大模型的一切还没有开始转动。
但是王慧文的打法与王小川又有所不同,他选择了收购一家“建制成熟且价格便宜的初创企业”,最终目光锁定在了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OneFlow背后的一流科技。
王慧文以2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市面估值不到1亿的OneFlow,收购方式是现金加股权置换。通过收购,王慧文让自己用于了可以在大模型界打拼的核心技术团队,很快6月份,光年之外完成融资晋升独角兽。
垂直领域的“天才少年”,智元机器人
与其他五家做“基础模型”的新晋独角兽不同,由大名鼎鼎的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联合创立的智元机器人是国内唯一一个垂直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作为B站的“顶流Up”,从2023年2月稚晖君(原名彭志辉)官宣成立智元机器人,投身人形机器人创业伊始,智元机器人就成为了国内的明星创企。
区别于其他领域与行业,人形机器人拥有着几乎是最高的行业壁垒,从技术来看,人形机器人需要具有拟人化的身体,关节需要灵活移动,能够适应复杂地形甚至模拟人类的运动和表情,从产业链来看,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供应链非常复杂,包含控制、伺服、传感、交互等供应系统,涉及数百家零部件厂商。
但巨大的技术与商业难点下,智元机器人23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4月1日由稚晖君发布neZHa(哪吒),被认为是智元机器人新产品的雏形,8月18日,智元机器人发布首款产品“远征A1”,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人控制与自研的视觉控制模型上完成了一系列创新,并且设定24年也就是今年开展商业化落地,而今年初1月2日智元机器人联合北大成立“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将与北京大学紧密配合,实现研发成果落地,推动具身智能和通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迭代。
未完的旅程
而除了这6家AIGC独角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创业界,清华系也傲视群雄,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