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品牌们经过长久发展,已经深入到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家在衣食住行等高频次消费上的第一选择。消费者们也乐于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国货品牌发展的支持,彰显国人对国货的信任和长情。
然而,不知不觉中,不少“伪国货”也在你家购物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快来看看,这些“伪国货”你买过吗?
牙膏是大家每天都要使用的刚需产品,消耗快,市场大,客户群体广泛。中华牙膏更是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知名产品。
按理说,一个以“中华”为名的日用品牌,怎么想都应该是一个国货品牌。购买中华牙膏和支持国货,被品牌名称简洁明了地联系在一起,中华牙膏更是一度占据了高达百分之四十的国内市场份额,销售量稳居中国牙膏销量的第一位。
然而,早在1994年,中华牙膏就用租赁品牌的形式,将经营权交给了欧洲零售业巨头联合利华。联合利华想要中华牙膏这个品牌,当初可能也是出于在国内打开日化用品销售市场的考虑。
但是由于“中华”二字的特殊意义,中华牙膏的原经营方如果将品牌直接卖给联合利华,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恐怕会不升反降,甚至引发不好的反响。毕竟,怎么能将“中华”品牌出售给外国企业呢?
中华牙膏品牌租赁之后,既规避了品牌出售可能存在的舆情风险,又在实际生产销售中名正言顺地运用了联合利华的技术,为联合利华打开了国内销售渠道,收获了可观的营业额。
这种实际上是外资或者中外合资品牌,却在品牌名称、宣传文案和图标等地方,有意无意地强调国货印象的品牌还有不少,让想要购买国货产品的消费者们防不胜防,不断挤压着真正的老牌国货的生存空间。
金龙鱼品牌正是抓住了国人多以家庭为单位,购买大品牌食用油的需求,围绕这个需求建立强调了品牌形象。
2008年,金龙鱼更是如愿成为了北京奥运会食用油的独家供应商,在这个当时国内万众瞩目的平台上获得许多曝光。
然而,这个和米面粮油、国人的日常烹饪环环相扣的品牌,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
金龙鱼品牌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早在1974年,郭兄弟集团就通过在华投资建立了嘉里粮油乃至金龙鱼品牌,数十年过去后,金龙鱼品牌如愿成为一个看起来“土生土长”的品牌,哪里都像国货,但实际上不算国货品牌。
汰渍作为洗衣粉品牌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非常受欢迎。汰渍的品牌名称看起来文绉绉的,在国内也是稳扎稳打经营了数十年,包装和售价都非常接地气,身上自带一种“老牌国货”的气质。
但汰渍实际上是一个美国品牌,并且早在1946年就已经建立,1995年才进入中国市场。
汰渍品牌的母公司更是赫赫有名的全球日化用品龙头,美国的日用品生产商宝洁。说起来,宝洁旗下的很多品牌都很有意思,取名或者进入中国市场时或多或少都带点国货品牌的气质,像帮宝适、飘柔、舒肤佳、玉兰油等都是他们家旗下的品牌。
这些品牌在国内的销售额和知名度都非常可观,价格相对平价,品牌宣传能做到国人耳熟能详的程度。
当消费者在超市货架上拿起一瓶汰渍洗衣液或者一瓶飘柔洗发露,很难联想到自己的钱最终是流向了美国巨头的口袋。
说起火腿肠,就是双汇。虽然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算少,但双汇,这个起源于河南漯河市的食品产业品牌,以它朴素的红色包装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奠定了相当强烈的火腿肠产品形象。
和那些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国货,以打开市场的“伪国货”不同,双汇火腿肠风靡国内市场的时候,双汇还是无可争议的国货。
然而,随着双汇发展得越来越好,集团经营范围越来越大,双汇品牌代表的,早已不是漯河市那家小小的肉联厂。
也许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也许是为了让股东们赚到更多的钱,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汇已经不能再停下脚步。据说,为了上市,双汇集团以二十亿的“低价”把自己卖给了罗特克斯公司。
这家罗特克斯公司是为了双汇集团后续的操作专门成立的,大股东是著名的美国高盛,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双汇就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曾经是无数国人记忆的红色包装火腿肠,也开始流淌着美国大企业的血统。
脉动作为维生素饮料上市后,一度成为青少年之间时髦的“社交硬通货”。清甜的口感,健康运动饮料的概念和醒目的蓝色瓶身,都让脉动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
脉动并非国货品牌,其背后正是著名的跨国食品产业巨头达能集团。达能集团是做健康食品起家的,主要产品有乳制品、婴儿食品和饮料等。达能在国内布局的品牌中,脉动的知名度和销售额都相当亮眼,很受重视。
不过,达能集团在中国市场也不是一帆风顺。据说当年收购完娃哈哈集团在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后,达能集团一度想要低价完成对娃哈哈的并购,如果当初让他们得手,在当时的国内饮料市场可以说是很难再找到对手了。
果冻虾条洋葱圈,上好佳品牌的休闲零食,承包了许多国内消费者从小到大的快乐童年,尤其是九零后,可以说是“刻进DNA”,说起零食,就很难绕开上好佳。
那么,上好佳难道是一个日本品牌吗?其实不然。这个用日语发音做英文名的零食品牌,其实是一个菲律宾品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现在,国货产品远销海外,海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供消费者自由选择,都是一种正常的商业交流方式,从侧面显示了全球消费市场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国货产品的生存空间,却被这些“伪国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得越来越狭窄。是国货不是国货,大家大大方方地彰显品牌特色,让有需要的消费者放心地购买,也是一种健康的市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