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空间、共同协商、共同行动、共同故事、共同情感、共同文化,2022-2023年通运街道“邻家邻”楼门共同体品牌培育项目通过这六个共同最大化调动居民参与楼门治理.
全面覆盖辖区内十个社区,以“一个核心五大领域”为基础组织楼门微自治创投活动,培育楼门自治组织,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楼门建设,更新楼门景观打造完成31个特色楼门,开展微自治创投楼门文化活动150场参与居民近3000人次,解锁了邻里幸福生活新密码为楼门赋予了满满的“人情味儿”,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赞扬。
“一个核心”即为:围绕通运街道“邻家邻”楼门共同体品牌培育项目的核心理念,开展以通运街道楼门长为主体的微自治创投项目。
“五大领域”即为:楼门自治与文化、“有话好好说”协商议事、楼门特色装饰、“不老微梦想”、楼门儿童周末计划五大领域。
奥秘1:从项目启动到结项评估,所有活动都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陪伴楼门长们一起进行,并全程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帮助,目的就是要调动居民们的参与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把单一的个体活动,逐渐扩大为有组织有规模的活动。
京贸家园社区《楼门,“我们的家”》项目让楼门里洋溢着邻里亲情。楼门长“叶子姐”,带领社区志愿者、居民利用不同植物的叶片和花朵的色彩,根据植物的过冬特性,以玉簪、矾根、绣球等作衬托,田七、假龙头、萱草等作点缀,打造了别致的楼门花园,让大家在互相交流中增进了邻里之情,也使居民对“家”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叶子姐”还组织居民参与花卉领养、制定楼门居民公约以及施画无障碍通道标识活动,并在花卉领养活动过程中向大家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在制定楼门居民公约活动中与居民就养犬、停车、环境卫生等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在施画无障碍通道标识活动中以大手拉小手的志愿服务方式,带领居民施画无障碍通道标识,切实加强辖区消防通道管理维护和治理,有效解决了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问题。
融御社区《进门(楼门)一家人,和谐大家庭》项目利用居民闲暇时光,围绕五大领域开展活动,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楼门长郑晓明根据社区内独居、残疾老人较多且不便外出的情况,以“不老微梦想”为启发,建议并组织老人们畅游大运河,让不便出门、期待出门的老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楼门一家人的温暖。
奥秘2:通运街道“邻家邻”楼门共同体品牌培育项目全程开展微自治创投,2022年共计投入资金27.5万元,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参与奖20名。所有的微自治创投项目全部由楼门长实施和推进,最大化发挥了楼门长的带头作用,提高了楼门长自治能力。
据了解,通运街道“邻家邻”楼门共同体品牌培育项目组还同步推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各社区开展了50场特色主题活动,动员和宣传居民参与楼门文化建设;二是通过“12+3”即12场楼门长培训和3场“引进来、走出去”的外出培训赋能模式,不断提升了楼门长的综合能力;三是在楼门微自治创投立项期间,组织社工、专家与各楼门长进行百余次一对一项目优化设计。
如今的通运街道楼门不再只是一个公共区域而是属于大家的“客厅”,生活在同一个楼门下的居民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走进楼门就是家。下一步通运街道将结合区委“三大三强”活动部署要求以楼门共同体为抓手持续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协商意识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着力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通州区举办“追寻党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阅读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承中医智慧,于家务回族乡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开展“暖心伴考”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
于家务乡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投用
通州区第五届“社区邻里节”启动
健康骑行游运河遇见最美副中心
西集大樱桃搭乘“网销车”插上“云翅膀”
张家湾向全镇发出“守护共同家园”倡议
副中心:北林大专家“扎根”林场
劳动创造幸福丨通州区:在劳动中迎接挑战,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通州区举办“倡导文明健康乐享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副中心17处水岸节点将添交通功能
通州区教育工会开展青年教师联谊活动
城市副中心新建3400亩高标准农田
城市副中心交通“精雕细琢”
三大三强|守护城市“美颜”,杨庄执法队开展流动摊贩专项治理行动
大学生走进漷县镇感受美丽乡村新景象
区政协开展民主监督活动:推动养老机构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