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热难耐的北方夏季,天津的潘师傅正站在滚滚热浪中,向来门店修车的客户热情地招着手。从16岁开始做学徒,到如今有了自己的“忠伟达汽车修理店”,潘师傅用20年见证了国内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起承转合。
但如今,门店好多老客户都已“弃油转电”。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潘师傅毫不掩饰地说:“一句话,收入下降了一大截。”
“以前经常修的小客车、大客车,现在都变成纯电的,或者氢燃料的,我完全修不了。”北京张宽养车的老高向每经记者坦言。
众多传统汽修厂曾广泛参与燃油车售后服务的“社会化大分工”,但对转战新能源汽车售后的态度却并不积极。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每经记者透露,“上游厂商对资源高度垄断”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传统汽修人
在焦虑中妥协
“现在很多人修车,都会提前查好或买好配件,再到店里让我们帮忙修理,有时我忙活了大半天,就只能赚点手工费。”潘师傅对记者说,开店这么多年,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很多维修项目的收费也不断降低。
收入的下降速度让正步入中年的潘师傅越来越焦虑。“修车本身就是个体力活,天气炎热的时候,每次贴着发烫的车,不知道要流多少汗。辛苦一点倒是无所谓,但没想到,随着自己不断积累,收入却不升反降。”他对每经记者说。
确实,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历史性变革,不仅让行业重拾朝气,也正引发产业链条上的“新陈代谢”。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频率会降低很多。以前的4S店、连锁汽车维修品牌,以及普通汽修店,主要利润都是来自燃油车的维修及保养,现在随着电车的普及,其盈利的空间及传统汽修人的数量或都将面临大幅减少。”杭州北斗时空研究院副院长朱伟华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当下很多传统汽修人,还未切身体会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颠覆与危机,毕竟燃油车仍在整个汽车保有量中占据较大份额。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28亿辆,约为同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20倍。但即便如此,在潘师傅的眼中,传统汽修行业也已是“明日黄花”。
上述负责人向每经记者进一步表示,新能源汽车需要对“三电”等多方技术有新的能力,现有的技师队伍多为机修师傅,对电气化的原理以及学习能力,受很多条件制约。
在趋势与现实之间,老高选择了后者,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冲击浪潮中,大多数传统汽修人的选择。
传统汽修店
在趋势中“坐以待毙”?
在大众看来,维保频次低、单次保养项目少,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优势之一,但上述特性也引发了传统汽后服务门店的长期焦虑。
“我们店一直都是修油车,虽然目前还能维持,但跟以前相比,生意肯定不一样了。”潘师傅向每经记者表示,现在门店除掉开支,平常每个月就只剩下2万元左右,最低时甚至只有5000元。四五年前差不多是现在平常收入的2倍以上,而更早之前,最多时,一个月利润超过7万元。
“现在买电车的不少,我老客户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是已换购纯电动车,就是正准备买。”潘师傅向记者表示,有时候也有客户会来问能不能帮忙修电车,那种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感受也让他“头疼”。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中“三电”系统维保等高价值项目,绝大部分传统汽修企业都难以染指。
“目前具备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和能力的企业整体较少,且严重依附于主机厂、‘三电’厂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检测、诊断技术和设备较少、功能不足,因而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偏低。”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浩向每经记者表示。
正是基于上述问题,部分传统汽修厂对转战新能源汽车售后的态度并不积极。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区域保有量小、技术形式更新快,以及主机厂缺乏长期且稳定的售后战略等,都是当前汽车售后市场企业在转型路口驻足观望的关键原因。
潘师傅的老婆说,以前最多时店里招了五六个人帮忙。如今,忠伟达汽车修理店的修车师傅只剩下潘师傅自己了。
“我们也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但至少目前修燃油车还能保证收入,转型的风险和重新学习的成本都太高了。”在每经记者走访过程中,不止一位从业者发出上述感慨。而在无比明朗的市场趋势中选择“坐以待毙”,或成为当下传统汽修人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真实写照。
在垄断中维持高价低效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零配件都集中在主机厂手里,其对于配件、工时的定价掌握了主导权。目前电动汽车的后市场专修店较少,部分车企也会将车辆高昂的维修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承担。”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第三方服务商
在连锁覆盖优势中获主机厂青睐
但主机厂主导渠道建设的弊端同样明显,上述途虎养车负责人也提到,若自建售后体系的扩展无法跟上市场需求的增长,可能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投诉增加等问题,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市场竞争力。
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20万辆。[4]行业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或有望达到1700万辆。[5]面对如此巨大的行业风口,包括独立售后服务商,上游供应链厂商,甚至地产商都在凭借自身优势加速入局。
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动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提出要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确保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安全平稳充电等措施。
奇缺却难打动年轻人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修行业体系的重塑过程,最终还是要落到“人”的层面。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电池检测及维护技工短缺。传统汽车的维修技工无法满足电动车电气化检测、维护维修的需求;
王浩向每经记者表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职业院校培养规模与实际需求数量的差异大,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差异更大,而社会化培训良莠不齐,难以从根本上推动健康的新能源汽车售后培训体系建设。
“现在技术正在发展,还没有固化下来形成教材。”朱伟华向每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车型每年都在更新迭代,电车维修技术每年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和行业前景,并不足以打动时下的年轻人,甚至连享受过时代红利的从业者,内心对这一行业都出现了动摇。
目前,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师傅多半是“80后”居多。像“90后”“00后”,去学汽车维修的已经不多。“因为有收入更高的送外卖、直播等行业,门店招学徒很难招到人了,差不多几个月才招到一个。”某汽修厂经营者向每经记者表示。
潘师傅的老婆告诉每经记者,现在自己的孩子对汽修行业还不太了解,觉得以后做这个也可以。但我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这个工作很脏,夏天的时候也要钻进车子底下,非常热。
老高则告诉每经记者,不同于他的“子承父业”,他的两个儿子对修车并不感兴趣。在被问到是否会鼓励他们去学修车时,老高沉默了。
“现在也管不了了,他们以后想学啥就学啥。”老高最后无奈地说。